- 新质生产力:领航算力时代新产业新赛道
- 刘志彪 凌永辉 孙瑞东
- 3633字
- 2025-04-09 18:38:22
PREFACE 前言
新质生产力,领航新产业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下,主要以智能化技术尤其是“算力”为代表的新质态生产力,其表现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新的组合或升级下,实现产业技术逻辑的颠覆性革命,从而使生产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与前三次尤其是第三次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由智能化技术推动,它要替代的不仅是人类的体力劳动,还包括人类的大部分脑力劳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必然会领航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产业和新赛道。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其写作目的主要就是为读者分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形式与发展机制,以及相应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与发展策略,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各行各业尤其是企业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思路与方法,同时也为企业管理者布局企业未来的增长方向提供战略指引。
在本书中,我们提出了两大核心观点。
第一大核心观点认为,新产业新赛道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落实到与之相适应的新产业新赛道上。例如,以国家标准提升和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需要以传统产业为基础载体,渗透进智能化、绿色化新技术;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其目的就是要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二大核心观点认为,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产业新赛道发展的底层技术逻辑,为新产业新赛道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例如,前沿创新和颠覆性技术成为新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动力,“高素质”劳动者为新产业发展提供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人力资源,“新介质”劳动资料为新产业提供智能化生产工具,“新料质”劳动对象为新产业提供数据要素等新型资源。
基于此,我们只有认识到、把握好新质生产力与新产业新赛道之间的关系,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下,制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确的产业政策,把握企业在算力时代乘风破浪的发展新航向。
从整体来看,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产业发展的动力、方向、形态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上下游关联以及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将会产生重大的革命性影响,这些革命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产业结构更加软化。
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产业结构更加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化,摆脱前三次工业革命下产业结构的资源、能源、物质消耗刚性的特点。产业结构的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算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本身就是知识密集型技术的代表,“网力+算力”产业化发展将催生不同的产业。例如,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产业化衍生出ChatGPT、文心一言、Kimi等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这些都需要强化算力基础设施及产业数据平台建设。
其二,以“网力+算力”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能够改造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实现产业升级。例如,在出租车行业中,“网力”的发展推动了打车平台的兴起,网约车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促进了要素的协调发展;“算力”的发展则使得无人驾驶平台“萝卜快跑”投入市场,出租车行业由“人力”密集型行业转变为“算力”密集型行业。
(2)产业组织更加扁平。
前三次工业革命下,产业组织与企业形态总体上呈现“垂直控制”型特征,企业以大为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减少企业组织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使得流程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即时沟通等工具打破了时空限制,提升了信息流通的便利性,产业组织由层层递进的“直线模式”转变为“环形模式”或“网络模式”。
这种扁平化组织贯穿于企业研发—生产—流通的全过程,以“算力”为基础的发展为生产环节分散程度的降低提供了技术支持,模块化技术带来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工艺,融合了部分生产工序,从而精简了生产环节,驱动了生产的“短链化”。
在研发阶段,算力将助力于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帮助企业简化采购流程,机器学习等技术将弥补人力学习周期过长的不足,有利于企业迅速做好生产准备。
在生产阶段,以3D打印技术为典型代表的分布式生产方式,能够将部分项目的生产流程缩短近95%,弱化“功能分离”的特点。
在流通阶段,物流、库存管理和设备维护的效率将得到提高,尤其是通过将来自不同组织的数据集成到一个连贯的系统中,优化业务运作,有助于组织的扁平化。
(3)产业布局虚拟化集聚。
新质生产力使得产业布局的形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前三次工业革命下,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物理性接近、集聚模式,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以数据和信息实时交换为核心的网络虚拟集聚模式将因其高效率而获得各行各业的青睐。
平台经济等新模式和新业态,通过数字技术将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场景转移到了线上,实现了基于网络空间的、以数据交换为核心的大规模、零距离的虚拟集聚。为什么新质生产力能够产生产业布局虚拟化集聚呢?这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在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算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可以打破地理限制,能够容纳足够多的集聚企业,从而造成“距离死亡”。
这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上。例如,亚马逊、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卖家以及消费者在平台上集聚;美团、58同城等平台企业使得餐饮、家政、维修、个人服务等多项业务的市场主体在线上集聚,形成较大规模的虚拟集聚。
另一方面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助于扩大地理集聚的边界和规模,促进传统集聚的虚拟化。
这主要体现在制造业集聚的虚拟化转型以及产业园区的智能化改造上。例如,各地方政府和各大单位、企业均着重加强工业云平台的建设。像三一重工孵化的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包括纺织机械、发电机组、数据机床、3D打印、建材装备、医疗器械、智慧工地、金融租赁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形成在工业云平台上的虚拟集聚。
(4)产业关联更加协调。
前三次工业革命下,产业之间的协调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因为联接技术的限制,协调成本高且相对低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更加重要也更有效率。
一方面,以算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能够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实现信息的精准匹配并畅通要素流动。
其一,算力能够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有效拓宽企业获取信息的广度,加深企业获取信息的深度,供应商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供应商的招标采购信息,供需双方可选择的空间被大大拓展,提高了上下游协调的可能性。
其二,算力能够降低契约签订成本和契约履行成本,信息的透明性能够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智能工具使得合同签订更加便利,契约调整更加灵活,这都将有助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助于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例如,某一企业在数智化改造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技能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信息技术使得资源可编码传播,创新在整个供应链溢出及扩散。另外,客户与供应商之间非平等的产品、利益关系也使得数智化改造促进产业链上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例如,客户企业的数智化改造使其对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倒逼供应商创新,以满足客户企业对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需求。
(5)产业发展更加绿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绿色科技应用于生产力各要素,使得产业发展更加绿色可持续。
例如,劳动者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更强,高新技术的使用使得单位生产过程中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损耗减少,劳动者摒弃高能耗、高投入模式的意愿增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环保理念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的传播更快更广,劳动者的绿色素养提高。
智能化技术改造传统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绿色化表现为数智化对生产工具的绿色化改进和绿色生产工具的广泛应用,劳动对象的绿色化表现为智能工具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清洁能源使用范围的扩大。
总体而言,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高新技术化,由高排放性和高能耗性向低碳节能、绿色环保转变。例如,数智化改造运用于供热行业,将提高热效率,增加清洁热能的占比,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智能化运用于物流行业,设计更科学的运输装载路线,将使得运输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促进物流绿色化发展。
在本书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发展效应等进行翔实而通俗的分析,尤其是通过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驱动下的新动力、新赛道、新产业,对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同时我们也会给出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下,各行各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战略,来谋划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本书内容的呈现以讲座的方式展开,全书共分为十讲,每一讲的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读者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密切联系自身所在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国家战略的宏观角度,从企业发展的微观角度,关注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关系到未来中国世界性崛起的重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