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朱元璋的猜忌

管他快与不快。

蓝玉心中不禁发出一声冷笑。

凭咱蓝玉多年的战功,以及这次将北元朝廷铲除的功绩,老朱又能拿咱怎么样?

他年岁毕竟已经老了,未来的大明还不是要交到太子殿下的手中?

不过听一听是老朱没有继续讲,还是朱标故意没说,对自己绝对没有坏处。

“你真的想听嘛?”

朱标一脸深沉的看着蓝玉,问道。

蓝玉急忙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臣洗耳恭听。”

“好。”

朱标稍作沉吟状,然后变得一脸郑重,“你既然想知道,那孤就告诉你。”

“其实父皇的口谕就是如此,孤未做一丝更改。”

说着,他叹了一口气,望着蓝玉,悠悠的道;“蓝将军,你是聪明人,想必父皇未说完的话的含义你最是清楚不过。”

“但你是孤故去太子妃的亲舅舅,说起来也是孤的亲舅舅。”

“孤作为一个晚辈,有些话孤自然是不好说出口。”

说着,他停顿了一下,让出时间好让蓝玉仔细琢磨琢磨,也让蓝玉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在过去的所作所为。

“有些话太子殿下说不出口?”

朱标这句话一说完,蓝玉果然愣住了。

“除了以上两件事,还有东昌府义子们霸占良田,咱将告状的御史揍了一顿之外,其余的也没什么了啊?”

“难道咱以前还做过什么,让太子殿下觉得难以启齿的不成?”

“咱平时是任性了点,骄狂了点,而这本就是咱作为武人的本色呀?”

“若咱没有这种真性情,那如何与将士们打成一片?又如何在连年征战中未尝败绩?”

见蓝玉久未说话,朱标又叹了一口气,接着道;“蓝将军,你可知你自从被父皇升至永昌候后,你不仅骄横跋扈,还纵容你手下的部曲与义子们恣意妄为。”

“你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所犯下的两件事,孤就不说了,等明日早朝时父皇自有定夺。”

“可孤还听闻你收养的义子不下五百人?”

“五百人呐!”

朱标提高了语调,声音中夹杂着一丝愠怒,“你和孤说说,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其实这件事对于朱标来说,他早已知晓,只是没将它放在心上。

收养义子,对于大明武将来说,哪个武将没有收养过?

只不过没有蓝玉收养的如此夸张罢了。

可试问以下,历朝历代中,又有几名武将没有收养过义子?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今日听闻父皇的一席话,朱标才警觉起来。

是啊!

蓝玉明面上收养的义子就不下五百人!

这些还是锦衣卫密报中所查清的人数,没被锦衣卫发现的可能还有不少?

可单单凭蓝玉的这五百名义子,再加上对他忠心耿耿的部曲,那蓝玉若是……?

想想就细思极恐。

再想想父皇多次告诫他,人心叵测、人心难测。

因此父皇才在大明朝政稳定之后,就借‘胡惟庸案’为由头,杀害了不少在大明创立之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

为此,他劝谏过父皇,也因此与父皇争得面红耳赤过。

如今想想,父皇的做法或许有些偏激,但根本的原因不还是为了巩固皇权?为了大明江山承继千秋万代着想吗?

可蓝玉毕竟是自己的舅舅,也处处维护自己,想必他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来?

想到这儿,朱标才略带愠怒的质问起蓝玉,也是想给蓝玉一个警醒。

蓝玉正在低头沉思,忽听朱标如此严厉的质问。

他忙抬起头,看着朱标严厉的目光,心中顿生一丝不安。

“太子殿下这是怎么啦?”

“是他、还是老朱、亦或是在咱征讨北元时,那些腐儒们在他们跟前说咱的坏话?”

“哼!”

随即,他眼里闪过一丝冷意,“老子身正不怕影子斜,管他们呢!”

可太子殿下的问话他不得不作答,只得沉着脸回道;“回太子殿下的话。”

“臣确实是收养了五百来个义子。”

“只不过现已战损贰佰有余,剩下的已不到三百了。”

说到这里,蓝玉眼神充满了伤感,声音也低沉了下来。

“难道……?”

“蓝将军莫要瞎想,孤并不是责怪与你或与他们。”

朱标急忙否认,“孤知道他们都是大明的铁血男儿,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只是……?”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蓝玉,谓然长叹一声,又继续说道;“其实孤想说的是,你收养的义子太多。”

“而且他们仗着你在朝中的地位,以及他们自己的战功,在外多行不法之事。”

“再加上你的纵容,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这样一来,不管是对你,还是对孤,影响都是不好的。”

“果然如此。”

蓝玉暗自冷笑,“看来还是老朱对自己有了猜忌,借朱标之口来敲打敲打自己。”

“是怕自己拥兵自重?还是怕自己功高震主?亦或是怕自己有不轨之心?”

这些因素他都不确定,但心中还是对朱标,亦或是朱元璋对他的警告不屑一顾。

“不就是怕咱的功劳太大,怕压不住自己吗?”

“哼!”

他暗哼一声,“等明日早朝时,咱再和你掰扯掰扯!”

心中虽暗自腹诽,可朱标的话他还是不得不作答,他只好抱拳道;“太子殿下教训的是。”

“臣以后必会严加管束他们,也不会再收什么义子了。”

“这样就好。”

朱标点了点头,以赞许的目光看向蓝玉,“蓝将军,孤就不和你多说了。”

说着,他伸手指向码头上那些正焦急等待蓝玉归家的亲人们。

“喏,她们正等着你回家呢。”

蓝玉抬头一望,见码头上只剩下了朱标带来的文武百官以及自己的家人们,其余人则早已去得干干净净。

而自己的几位夫人正眼中含泪的看向他,两个孩子也在不断的向他挥舞着手臂。

“那臣就先行告退了。”

…………

回到永昌候府,蓝玉与几位夫人之间的温存自不必说。

次日卯时,顶盔披甲、手握绣春刀的金吾卫已威风凛凛的肃立在奉天殿前。

他们眼神肃穆、神态威武,目光直视前方。

随着甩鞭声响起,奉天殿厚重的大门在吱吱嘎嘎声中被太监们合力推开,殿前值日太监尖锐的声音也随之响了起来。

“宣!”

“文武百官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