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五灵诞生

哥哥伏羲的一举一动,皆被女娲那敏锐如鹰隼般的目光所精准捕捉。女娲深深洞悉,哥哥对那根藤条滋生的妒忌,实则源于他对自己那份浓烈且深沉、近乎炽热的爱意。爱情,这世间最为奇妙的情感,本就隐匿着自私的特质,这般纠葛复杂的状况,实在不能将过错全然推诿于伏羲一人。在女娲那如澄澈湖水般的心底,自己在某些方面同样难辞其咎。女娲轻柔地捧起那根被伏羲斩断的藤条,动作仿若对待世间最为稀世珍贵、价值连城的宝物,一段段缓缓拥入怀中。她那宛如星辰般明亮的眼眸中,交织着复杂难明、难以言喻的情绪,却不见丝毫欲与伏羲争吵、怨恨的迹象。在女娲的认知里,世间万物,从诞生之初便已被命运之神用那神秘莫测的画笔勾勒出既定的轨迹,或许,这便是这根藤条的宿命。至于这宿命最终衍生出的是喜是悲,是福是祸,在当下,尚如被浓重迷雾紧紧笼罩般难以看透。

伏羲仿若犯错的孩童,满脸羞愧,悄然躲在女娲身后,目光一刻也未曾离开妹妹的神情,紧紧锁住。瞧着女娲这般平静如水、波澜不惊的模样,他的心底,刹那间涌起无尽的悔恨,自责之感如汹涌潮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将他彻底淹没。自幼,他们兄妹二人便在这混沌世间相互扶持,彼此依靠,相依为命。长大成人后,更是结为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恩爱非常,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温馨美好的回忆。然而如今,他竟被妒忌冲昏了头脑,亲手毁掉了妹妹视作唯一信念的珍贵之物。回首自己那冲动鲁莽的所作所为,伏羲只觉自己愚不可及,蠢笨如牛,恨不得时光倒流,去挽回那已然破碎的一切。终于,他鼓足勇气,脚步略显沉重、拖沓地缓缓挪到女娲面前,声音微微颤抖,犹如深秋枝头飘零的落叶,满含着无尽的愧疚,嗫嚅道:“妹妹,对……对不起!”

女娲缓缓抬起头,目光如春日暖阳,温柔且温暖地凝视着伏羲,轻声细语道:“哥,这事儿不能全怪你。从这五段藤条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你对我的深情。我已然拿定主意,要将它们孕育成五个鲜活的生命,当作你我共同的孩子。”

伏羲听闻此言,眼眶瞬间湿润,仿若被春风轻轻拂过的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他的嘴唇微微颤抖,试图说些什么,可喉咙却似被一块无形的巨石哽住,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声饱含深情与愧疚的:“妹妹,哥我……”在女娲的记忆长河中,伏羲向来坚强如磐石,无论遭遇何种艰难困苦,都未曾轻易落泪,可此刻,那珍贵的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缓缓滑落。这泪水之中,满载着他深深的懊悔,更蕴含着对女娲那矢志不渝、深厚无比的感激与爱意。

女娲轻轻伸出手,握住伏羲的手,那双手温暖而坚定,如同冬日里的炉火,传递着无尽的力量。她郑重地说道:“哥,咱们携手一同行动吧。从这一刻起,他们便是我们的孩子,是你我二人爱情的结晶。我要用这世间最为上乘的泥土,赋予他们生命的活力。”

女娲开启四处打听的旅程,听闻在漳河的北边,隐匿着一个神秘莫测、仿若被一层神秘面纱紧紧笼罩的水潭,名为“黑龙潭”。那水潭深不见底,潭水幽深,足有数万丈之深,仿若通往无尽黑暗的深渊。潭底的泥土极为特殊,滑腻如脂,触手生香,隐隐散发着阵阵清幽、淡雅的香气。传言这泥土拥有神奇功效,能够治愈世间百病,堪称稀世珍宝,引得无数人竞相追寻,却因那龙潭中的恐怖存在而望而却步。然而,这黑龙潭中栖息着一条生性残暴、凶狠无比的恶龙,此龙凶猛异常,不属于三界的范畴,亦不在五行的规制之内,仿若游离于天地规则之外的恶魔。这条恶龙贪婪成性,每年都强行要求附近村庄进献大量的财物与牲畜,仅仅为了换取那一点点潭底的泥土。倘若村民们稍有违抗,它便会施展神通,兴风作浪,引发滔天洪水,将村庄淹没,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原本宁静祥和的村庄瞬间化为人间炼狱。

近来,天象异常,久旱无雨,太阳高悬天空,如同一颗炽热、耀眼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大地仿佛被置于巨大的蒸笼之中,水分迅速蒸发,土地干裂出一道道狰狞的口子,仿若恶魔张开的血盆大口。庄稼在这般恶劣的环境下,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陷入了极度困苦、艰难的境地。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在这般艰难时刻,哪里还有心思与能力去供奉那贪婪的恶龙。恶龙见没有得到供奉,顿时暴跳如雷,大发雷霆,周身散发着恐怖的气息,施展神术,将周围的庄户和田地瞬间淹没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百姓们在洪水中挣扎求生,哭声震天,苦不堪言,那凄惨的景象令人心碎。

女娲得知此事后,心中暗自思量:这恰是一举两得的绝佳契机。一方面,能够除掉这条为祸人间、恶贯满盈的恶龙,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重获安宁与幸福;另一方面,还能获取潭底的珍贵泥土,用以孕育自己的孩子,开启新生命的奇迹之旅。主意既定,女娲当即施展神术,周身瞬间绽放出柔和却又蕴含强大力量的光芒,宛如一轮皎洁的明月,照亮了黑暗的天际,驱散了笼罩世间的阴霾。她身姿轻盈,仿若翩翩起舞的仙子,每一个动作都优美至极,却又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威严气息,让人不敢直视。

恶龙察觉到女娲的到来,张牙舞爪,喷吐着黑色的火焰,那火焰如恶魔的触手,带着无尽的恶意,妄图将女娲吞噬。女娲凭借着超凡的智慧与强大的法力,身姿灵动,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巧妙地避开恶龙的一次次攻击。她目光如炬,紧紧锁定恶龙的一举一动,仿若猎手锁定猎物,不断寻觅着它的弱点。在激烈的交锋中,只见女娲身形一闪,如同一道流光划过天际,瞬间来到恶龙的侧翼。她双手迅速结印,口中念念有词,一道道神秘的符文在她掌心闪烁,随后一道璀璨的光芒从她掌心射出,直直击中恶龙的要害。恶龙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那声音仿若来自九幽地狱,充满了痛苦与不甘,庞大的身躯轰然倒下,溅起大片水花,带起一阵狂风,吹得周围的树木东倒西歪。

战胜恶龙后,女娲小心翼翼地潜入黑龙潭底。潭底一片漆黑,仿若无尽的深渊,四周弥漫着神秘而诡异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女娲凭借自身的神通,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她的双眼闪烁着奇异的光芒,穿透黑暗,仿若黑夜中的明灯,终于找到了那传说中滑腻清香的泥土。她蹲下身子,仔细地挑选着,如同在沙中淘金,将最为上乘的泥土收集起来,放入特制的容器中,小心地包好,仿若在守护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不容有丝毫闪失。

带着珍贵的泥土,女娲回到了住处。她开始精心地用泥土包裹藤条,依照人的模样,一段段悉心塑造起来。从根部的那段藤条开始,女娲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都倾注了她满满的爱意与期待。她的眼神专注而温柔,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当做到第四个人的时候,女娲心中暗自思忖:前三个皆是男孩,这一个理应是个女孩。于是,她更加用心地塑造着女孩的模样,将女性独有的柔美与温婉融入其中。她精心勾勒女孩的眉眼,那眉眼仿若弯弯的月牙,透着灵动与俏皮;描绘她的唇形,那唇形仿若盛开的樱花,娇艳欲滴;塑造她的身姿,那身姿仿若随风摇曳的柳枝,婀娜多姿,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很快,女孩的模样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只剩下最后一根藤条。

女娲将最后一段藤条拿在手中,正要开始动手,却惊觉这段藤条的皮和茎已然分离。这一状况让女娲心中猛地一紧,但她处事沉稳,没有丝毫慌乱。她小心翼翼地将分离的皮和茎固定好,然后又极其小心地和上泥土,继续专注地塑造。她的双手轻柔而灵活,如同灵动的舞者,在泥土与藤条间穿梭,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细腻。终于,五个泥人都顺利完成了。女娲看着这五个凝聚着自己无数心血的泥人,心中满是欣慰与喜悦,仿若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之光,那光芒照亮了她的心房。她将泥人放置于天台山顶,期望他们能够尽情吸收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精气,茁壮成长。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五个泥人,女娲和伏羲索性把家搬到了天台山顶,日夜守在泥人身边,如同忠诚的卫士,不离不弃。

时光悠悠流转,仿若潺潺的溪流,永不停歇。杜鹃花开了又落,大地不断轮回,日月交替旋转。女娲和伏羲在天台山顶,就这样静静地守侯了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见证了四季的更迭,感受着时光的流逝,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泥人诞生的期待。春天,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绽放,五彩斑斓,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绚丽的锦缎;夏天,烈日炎炎,蝉鸣阵阵,他们在树荫下为泥人遮挡阳光;秋天,金黄的树叶如蝴蝶般飘落,他们看着树叶在泥人身边飞舞;冬天,白雪皑皑,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他们为泥人抵御严寒。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如同细碎的金子,洒在天台山上,为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女娲如往常一样,前往放置泥人的地方查看。然而,当她到达时,却惊讶地发现,原本五个泥人,此刻只剩下四个了。女娲心中一惊,慌乱不已,心跳陡然加快,仿佛一只受惊的小鹿在胸腔中乱撞。她赶紧叫来了伏羲,声音中带着明显的焦急与不安,高声呼喊:“哥,快来看,少了一个泥人!这可如何是好?”

伏羲听到女娲的呼喊,迅速赶来。他先是安慰着女娲,让她不要着急,随后目光如鹰隼般在四周搜寻。突然,他眼前一亮,只见在不远处的石岩板上,坐着一个可爱的小孩。那小孩肌肤如雪,晶莹剔透,仿若用冰雪雕琢而成;眼眸明亮如星,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正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渴望,仿佛对这崭新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女娲和伏羲瞬间忘却了所有的担忧与焦虑。他们夫妇二人赶紧跑过去,将孩子轻轻地抱在怀中。女娲眼中满是慈爱,一面仔细地打量着孩子,一面高兴地说道:“这真是突如其来的惊喜啊,孩子,你以后的名字就叫‘如来’吧!”小如来似乎听懂了女娲的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灿烂,照亮了整个世界。

时光匆匆,十年后的一个早晨,晨曦初露,阳光轻柔地抚摸着大地,仿佛在唤醒沉睡的世界。又一个新生命诞生了。这一次,是女娲在附近的菩提树上发现的。当时,女娲正在菩提树下休憩,享受着片刻的宁静。突然,她听到一阵轻微的响动,仿若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她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蜷缩在菩提树枝桠间。女娲心中一动,轻轻地将孩子从树上抱了下来。看着这个可爱的孩子,女娲微笑着说:“孩子,你既然这么喜欢这棵菩提树,你以后的名字就叫‘菩提’了!”菩提眨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女娲,那眼神仿佛在回应她的话,充满了灵动与聪慧,仿佛在诉说着对这个名字的喜爱。

又是十年过去了,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深夜,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仿佛在演奏着一首静谧的夜曲。女娲的全家都被屋外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给刺醒了。一家人急忙起身,一起跑到了屋外。只见在院子中央,一个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孩子正静静地躺在那里。菩提率先跑过去,看着孩子,兴奋地说:“妈妈,你看弟弟的身体象玉一样光明透澈……”如来也赶紧跑过来,接过话茬:“那以后咱两就叫他‘玉弟’吧!”女娲走上前,轻轻地将孩子抱起,眼中满是疼爱:“好孩子,你以后的名字就叫‘玉弟’好了。”玉弟挥舞着小手,似乎在向家人打招呼,那可爱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仿佛在向这个世界宣告他的到来。

时光荏苒,又是十年过去了。女娲站在剩下的两个泥人旁边,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与期待。她轻声自语道:“你们两个快点出生吧,一个是我唯一的女儿,一个是我最大的担心。”

“妈妈,你在想什么呢?”一个清脆的女孩声音在女娲的耳边响起。女娲回过头,却没有看见自己的三个孩子。她心中一动,瞬间明白过来:对,这是一个女孩的声音,我的女儿也诞生了。

只见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正站在女娲面前,她面容姣好,肌肤白皙如雪,仿若冬日里的初雪;眼神中透着灵动与聪慧,仿佛闪烁的星辰。女娲走上前,轻轻地抚摸着女孩的脸庞,说道:“孩子,我们家就我们两个女性,妈妈我已经感觉老了,你要接过妈妈手中的活,这也是我们最早的祖先传下来的任务。你要纵观这个世间的音训,哪里需要你,你就要去哪里。你一定要记住妈妈的话,为了时刻给你提醒,我就改你名为‘观音’。”观音认真地点点头,眼中满是坚定,仿佛在向女娲承诺着什么,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决心与使命。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了。按照之前的规律,十年诞生一个孩子,此时应该是最后一个孩子诞生的时候了。可是,女娲等呀等,一个十年过去了,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然而,最后一个泥人却始终没有动静。

女娲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忧虑,她暗自思忖:难道茎皮分离真的就无法复活了吗?伏羲走到女娲的旁边,轻轻地安慰道:“别伤心了,看来真的是……我们已经有四个孩子了,他们都很优秀,我们应该知足了。”

这个时候,四个孩子跑过来,拉着伏羲和女娲的衣角,撒娇地说道:“爸爸妈妈,继续给我们讲山下的故事吧!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山下玩,爸爸妈妈我们很向往山下的生活……”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女娲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脸庞,心中一软。她使劲咬了一下嘴唇,闭上眼睛,下定决心说道:“孩子们,收拾好东西吧,我们现在就下山。”孩子们听到这句话,顿时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去收拾东西。他们的笑声在山间回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要将这沉寂的山间唤醒。

女娲再次走到那个小泥人面前,眼中满是不舍与怜惜。她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小泥人的头部,一滴晶莹的泪水从她的脸颊滑落,正好掉在泥人的头部。

“妈妈,你哭什么呀?你给我喝的水好咸呀!我好渴呀,妈妈再给我一点水吧!我就可以出生了,我知道你就是我妈妈,我还有一个爸爸,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世纪前我就认识你们了,可是我好渴呀,怎么也使不出力气挣出这泥壳呀!妈妈……你别走呀,再给我喝一点水吧!天台山已经一个世纪没有下雨了,难道你们就没有想过我渴了吗?妈妈……妈妈……”小泥人在心中痛苦地呐喊着,然而,女娲已经带着她的全家下山去了,只留下那个小泥人孤独地在那里,望着家人离去的背影,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我会想你们的……我爱你们,可是你们为什么把我抛弃,把我一个人留在这没有人烟的山顶……”小泥人心中充满了委屈与不解,它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努力了这么久,却还是无法得到家人的关注,无法挣脱这泥壳的束缚,去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它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有一天,能有人听到它的呼喊,来拯救它于这孤独与黑暗之中。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泥人在孤独中等待着,它的心中既有对家人的思念,也有着对未来的一丝期待。它相信,总有一天,它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在漫长的等待中,小泥人感受着山顶的微风,那微风轻柔地抚摸着它,仿若母亲的手;沐浴着日月的光辉,那光辉温暖地照耀着它,仿若父亲的爱。小泥人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它不断积蓄着力量,期待着那破壳而出的一刻,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它想象着自己走出泥壳后,与家人团聚的画面,那画面充满了温馨与幸福,支撑着它在孤独中坚持下去。它在心中默默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迎来希望的曙光。终于,在又一个漫长的日夜交替之后,小泥人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丝异样,仿佛有一股力量在体内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