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清明一梦,永远的思念
- 清明一梦,永远的思念
- 赵伟扬
- 1333字
- 2025-04-06 09:51:47
可奈梨花残雪影,催归泣血恸魂灵——梨花雪影时,思念碎成雨,是清明。
晨雾未散,龙滩子的荒郊野外被响起鞭炮唤醒,这是千百年的传承,这是一条世代延续的寻根之路,是祖辈用脚步丈量了年复一年的清明祭扫路。有人肩扛锄头打理着坟头的杂草,有人挎着竹篮装满了丰盛贡品,有人在路上低声哭泣……依稀伴随着一阵咳嗽声,看见您佝偻身影颤巍巍在村口张望,模糊了我的眼眶,但却是梦。
多少年来,这约定俗成的清明祭祀深深地烙印在心底。那时您牵着我,我搀着您,平时总爱打闹调皮的我也安份了下来,懵懂的学着您,恭敬严肃的模样。当所有的祭祀完成后,您把那些还沾满着泥土的贡品留给我们,说吃了晚上不会做噩梦,那时我们似乎就真的感受到了祖先的护佑。当我扶着您颤动的臂弯,看您浑浊眼里映着四处飘摇的纸钱,我有些难过。
您终究去了,那是一趟生命未知的旅程,是生生不息的轮回,是一出生便注定的归路,后来人还要前赴后继。在多少年后的今天,这血脉浸染的祭奠,是对您深深的怀念。
清楚地记得,儿时的那年雨中清明,泥泞的路上,您教我认祖辈的福祉,说不论千里万里,不论多么的忙,这里都是你的根,都要来看望他们,永远不要忘记。您布满老茧的手拂去被泥土掩埋的碑石,点上一炷香,斟满几杯酒。当祭品摆开时,您在喃喃自语:你祖辈那时生活苦,好酒好菜,每年来的时候多准备一些……
言犹在耳,这不是梦。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这一天,总与死亡相系,路上行人自然愁思满面。那坟头焚烧的纸灰化作白色的蝴蝶四处飞舞,隐约传来杜鹃凄惨的哀鸣,告慰着逝去的亲人。
这些年来,我不得不惨然面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生死境遇。无可奈何地看眼前身边那些熟悉的身影离去,天各一方,却不能释怀。
年少时,对清明的记忆不过是踏青赏花的最好时节,漫山遍野的新绿和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风里摇曳,远处的华蓥山叠翠横流,蜿蜒而过的渠江奏响了阳春三月最美的乐章。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或是天高云淡,或是细雨蒙蒙,都被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思恋笼罩着。我的人生,在时下早已都少却了对这清明美景的欣喜。
一方水土一方人,我家枕在华蓥山脉下的火石山,听人说这是龙脊上的福祉,爷爷便长埋于此风水宝地。回到以前老屋的地方,依稀看见您的身影在寂夜的院坝里踯躅。昏黄的灯光下,不知那曾属于您的雕花床是否还在?只是再听不见您夜半咳嗽时,床板发出的熟悉吱呀。清楚地记得那年您上山,我远赴他乡闯荡,回来时也只是一抔黄土。从此在无数个梦里——那村西硕大的槐树下,那冬水田边的老井旁,那四季葱绿的竹园,还有那一条跟在您身后的大黄狗变成了永恒的记忆。
已过不惑的我,自以为洞悉了人间的生死轮回,可面对血脉相连的别离,心中的疼痛与思念愈加浓烈。在这个清明时节,我泪眼迷离,不敢想象,在这条人生的羁旅,还要经历多少的生离死别。每念于此,心里莫名的悲伤和恐惧。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上坟归来时,隐约看见父母亲鬓角的霜,恍惚是您当年的模样,我满怀惆怅。人生短短数十载,珍惜当下,在有限的时光里多陪伴在他们的身边,或许才是清明祭奠的意义吧!
清明一梦,化作永远的思念。与我,在清明过后,明天又要赶路了。那条从重庆回到家乡的路越来越清晰,虽不远,却似乎很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