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什么是体育运动?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点儿自己的看法。对于小孩来说,老鹰捉小鸡、跳皮筋、拍皮球这些简单的游戏就是体育;对于锻炼的老年人来说,散步、下棋、跳舞、打太极拳就是体育;对于减肥的人来说,做几下俯卧撑、练几个仰卧起坐、跑跑步、跳跳健身操、做半个小时瑜伽就是体育;对于80后、90后的新新人类来说,旅游、爬山、冲浪、潜水、打电竞游戏都是体育。而对于那些不太爱运动的人来说,看场球赛转播、买个体育彩票、赌赌马、追追自己喜欢的球星也和体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不错,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体育无处不在。但关于“什么是体育[1]”这个问题,可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对它的解释都不一样。不少学者试图给出一个广泛的定义来涵盖体育的本质和现象,但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定义是能够完全说清楚什么是体育的,特别是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语言已经变得苍白和迟滞了,冗长的赘述无法追上新体育现象的出现以及体育目标的迁移。因此,作为研究者,我们更应该去探索认识体育的视角,而不是一味追求对它的定义的整合。从西方学术界来看,其对于体育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者们仅仅把体育作为一种个人的身体活动或者身体教育,这种思路使体育研究只停留在身体技术、心理训练、人体医学、教育等科学的范畴内。第二个阶段,学者们渐渐把研究体育的目光从身体延伸到了社会,不再仅仅把体育看作个人的身体活动或身体训练,而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现象来看待,这打开了体育研究的另一扇大门,扩展了人们观察和解释体育的视角,促进了体育研究的繁荣。第三个阶段,一些学者开始把观察体育的视角回归到了身体,但是此身体非彼身体。在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下,身体已经不再是物质的载体,而是社会意义(权力)的载体;不再是自然的身体,而是社会的身体。运动身体的社会塑形及其承载的权力结构成为诠释体育运动的重心。第四个阶段,物质身体文化研究(Physical Cultural Studies)在近十几年兴起,又将抽象的、社会的身体拉回到了物质的、生命态的身体。运动的身体不再是“躯壳”(leib,身体存在的结构性、客观化特征),而是充满了主观感受,具有物质性、肉体性、能动性的身体(koper)。体育运动也因此成为学者们考察人类社会结构、物质文化和精神世界互动机制的最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