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软件工程师:工作、生活与观念
- 闫泽华 王天夫 孙百承等
- 2481字
- 2025-04-08 20:19:27
一 调查安排
本次调查始于2023年5月。基于相应的准备工作,即通过已有研究和初步访谈了解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基本状况、群体特征等,以及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程的梳理,课题组编制了调查问卷(见附录1)。自2023年7月26日到2023年8月31日,课题组面向24个省份累计回收问卷67267份。鉴于我们通过网络平台来下发、回收问卷,结合填答时间、填答完整程度等筛选条件,课题组剔除48711份问卷,保留下来的问卷的平均填写用时为10.27分钟(616.2秒);并且,基于对工作岗位问题的设置,课题组继续剔除选择为“产品经理岗位(如:软件功能梳理、客户需求分析、开发过程跟进等)”(1495份)和“其他岗位(如:产品销售、行政管理、市场渠道等)”(2550份)的问卷;最终,课题组保留有效问卷14511份,作为统计分析的资料。与此同时,课题组自2023年6月至10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西安、厦门等地开展了半结构化的访谈调查,对受访对象个人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生活状况、价值观念等予以了解,相关资料在整理和编码后作为总体分析的依据。
(一)抽样情况
问卷调查的过程主要以判别抽样的方法来展开。课题组主要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作为考量抽样分布的基础,然后参考有关机构针对软件行业的研究报告以及企业数据库中软件信息企业的名录整理出抽样框,进而综合考虑地区分布、企业规模与资产属性、所属领域与业务类型、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等具体因素,选择147家具体企业和分布于19个城市的57座软件园、科技园或孵化器,将其纳入问卷发放的名单,并按照企业的总人数来分配相应的问卷发放数量。
按照《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个区域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2.0%、5.0%、10.7%和2.3%。因此,课题组在这四个区域分别选择163个(79.90%)、16个(7.84%)、23个(11.27%)和2个(0.98%)机构,并分别匹配问卷60630份(81.71%)、5090份(6.86%)、7420份(10%)、1060份(1.43%),与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分布基本吻合(见表1-1)。
表1-1 问卷发放机构、份数的地域分布

发放问卷的四个区域所对应的城市如下所列。
东部:北京,福建(福州、厦门),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苏(南京、无锡、苏州),山东(济南、青岛),上海,天津,浙江(杭州、湖州)。
中部:安徽(合肥),河南(郑州),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山西(太原)。
西部:贵州(贵阳),青海(西宁),陕西(西安),四川(成都),西藏(拉萨),重庆,广西(南宁),新疆(乌鲁木齐)。
东北:吉林(长春)、辽宁(大连)。
从工作机构的类型来看,国有企业有16家(10.9%),计划填写问卷数为7725份;民营企业(上市)有76家(51.7%),计划填写问卷数为28160份;民营企业(未上市)55家(37.4%),计划填写数为10215份;个体经营机构主要是经向57座软件园、科技园或孵化器发放问卷加以覆盖,在软件园、科技园或孵化器总体下发的问卷数为28100份(详细情况见附录2)。
1.样本的空间分布
经过相应的筛选,最终保留的有效问卷与计划问卷发放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见图1-1)。参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发布的《关键软件领域人才白皮书(2020年)》对于软件人才分布的比较,课题组将有效问卷按照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东北、西北进行了划分,[11]各区域样本的比例见图1-2。样本分布排名前三的地区为华东(47.95%)、华北(14.77%)、华南(12.79%),这与《关键软件领域人才白皮书(2020年)》所公布的近八成的软件人才分布于华东(37.2%)、华北(22.7%)、华南(19.6%)三大区域基本一致。

图1-1 样本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分布情况

图1-2 样本在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东北、西北地区的分布情况
2.样本的机构类型
工作机构方面,样本在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上市)、民营企业(未上市)、个体经营机构的分布分别为40.82%、23.15%、29.56%、6.47%(见图1-3)。

图1-3 样本的工作机构分布情况
基于对不同地区的比较来看,东部地区纳入的工作于民营企业(上市与未上市)的样本偏多,占比56.23%,高于52.71%的平均情况;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工作于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样本偏多,分别为51.02%、46.47%、52.20%,高于40.82%的平均情况。此外,西部地区工作于民营企业(未上市)的样本明显偏多,占比40.35%,高于29.56%的平均情况(见图1-4)。

图1-4 不同地区样本的工作机构分布情况
3.样本的岗位分布
从岗位来看,样本目前所在岗位以后端开发岗位(如:系统开发与调试、环境搭建等)和前端开发岗位(如:前端Web框架组件开发、页面研发等)为最多,分别占比32.29%和22.53%,其余情况为:运营维持岗位(如:软件安装调试、系统运维、软件或服务器维护与维修等)占比12.61%,测试类岗位(如:项目环境部署与测试、软件性能测试等)占比8.55%,艺术视觉岗位(如:动画建模、图像处理、美工设计等)占比7.07%,数据类岗位(如:数据采集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库维护等)占比6.11%,统筹架构岗位(如:应用架构搭建与优化、软件工程等)占比4.76%,人工智能岗位(如:机器学习相关的调研和工程等)占比3.82%,算法类岗位(如:实证研究、论文复现、算法创新等)占比2.27%(见图1-5)。

图1-5 样本在不同岗位的分布情况
(二)访谈情况
课题组围绕软件工程师的个人背景(基本信息、入行选择)、工作经历(劳动过程、技能培养)、日常生活(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思想观念(职业认知、价值判断)和未来需求这五个方面编制了访谈提纲,依据此开展半结构式的访谈。截至2023年10月,课题组共计访谈42人,具体所在地和企业类型见表1-2。
表1-2 受访机构所在地、类型与受访人数情况

由于软件工程师在从业经历中,其所涉及的工作岗位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个岗位的体验,在访谈中课题组对于同一访谈对象的不同岗位经历都予以了解,统计情况如表1-3。并且,课题组同样安排了对于“产品经理岗位”和“其他岗位”从业者的访谈。这两类岗位不属于“软件工程师”范畴,但与其在工作中有一定交集。一方面,对这两类岗位从业者的访谈涉及了对其他属于软件工程师岗位人员的了解,可以提供他人的、近距离的观察视角;另一方面,了解他们本身的情况之后,也有助于与软件工程师的情况进行比较。
表1-3 受访者岗位类型与人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