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均田到户,民心归附

太安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轰轰烈烈的均田,开始了。

在还没有经历北齐、北周所谓的“均田”的祸害时,百姓对均田是喜大于忧的。

兴许不可置信的感觉更多一些,但很少有人因此感到恐惧。

北齐和北周的百姓,听到均田二字简直胆颤心惊,均下来的田还没见着,税就要收上去。

画饼就画饼,画完饼还要找人家要吃饼的钱,你搁谁都得怕。

冯珙此前无数部署,都是为了今天这一步。

铲除豪强地主也好,严惩贪官污吏也好,三长制也好,都是为了今天这一步——均田。

有了田,百姓的心才能安定,才能对这个地方产生真正的归属感。

有恒产者不一定有恒心,但是无恒产者一定无恒心。毕竟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旁人的,那这一草一木又与我有何关系呢?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历朝历代,凡是有治政才能的君王,都一定会在田亩上做文章。

多少王朝的衰落,与土地兼并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有关,百姓是最朴实的,也是最暴烈的。

忍气吞声是百姓的常态,但忍气吞声的前提是要让百姓活得下去。

但凡还有一口饭吃,百姓就不会反。偏偏有些人连一口饭都不愿意给他们留,那百姓就只能化身地狱的恶鬼,要来索命了。

青州百姓户数不多,又有了一大堆的闲置土地,除去冯珙早已规划出来的官田,剩下的土地统统都分与百姓。

均田之前,冯珙就将一个重要指令传达下去,就是这些田不允许流通!

邻长、里长以半年为期,定期检查人口数量变化。

家中有六十岁以上老人和七岁以上孩童的,按照每人五亩的标准分授良田,用来种植桑树,桑田可以继承。

有青壮的,则分二十亩良田,有妇女,则分十亩良田。

如果家中有牛,则可以再多分二十亩。

如果家中人口发生变化,在人口变化的第二年,就按照人口数量收回或者补加。

当第一户百姓在自己选出来的邻长的号召下,小心翼翼地走出家门,然后被带到分到良田中时,仍旧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

当他跪在田中哭泣时,一家又一家的百姓走出了房门。

越来越多的百姓分到了田。

虽然中间起了不少波折,但是最终都没有酿成什么大乱。

参与授田的百姓越来越多,从党长到里长再到邻长,一层一层的向下说明着授田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终于有活路了。

在被张淮之霍霍了以后,青州百姓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光明和希望。

青州百姓为刺史立下生祠者,不计其数。

冯珙在青州的威望如日中天。

在百姓分到田的那一刻,他们的心就属于冯珙了。

有了自己的田产的百姓,才能真正产生要守护这一片土地的想法。

冯珙引导着舆论,在百姓之中兴起一股思潮:如果刺史离开,刘宋打进来了,这些田产还会归自己所有吗?

所有人心中都有杆秤。

不会的。

良田是属于贵族老爷的。

如果没有了刺史,这些田地都会被豪族地主和贵族老爷们收进自己怀里。

他们要重新过上没有土地的生活了。

这股思潮很快就掀起了滔天巨浪,愿意从军者一时间数不胜数。

不过冯珙并没有扩军的打算。

他想扩军吗?

当然想!

但是条件实在不允许。

且不说青州青壮本来就少,一旦扩军,恐怕更是寥寥无几了。

青州的资源也不足以让冯珙扩军。

冯珙养兵贵在精而不在多,他将青州兵培养成现在这一副精锐模样,可是花了好大一番力气。

以训练和肉食强其筋骨,以仇恨和希望塑造灵魂。

又经历了千乘寺和剿灭张氏两场战斗,哪怕打的不是特别激烈,也还是让他们学到了不少战阵对决的经验。

虽然没准备扩军,但是冯珙对百姓的这一态度还是非常欢欣鼓舞的。

这些百姓简直不要太可爱。

百姓踊跃参军的行为,让冯珙已经意识到,如今他在青州的根基,终于成了。

下面就是准备好迎接来自刘宋的挑战了。

……

颜师伯:“别急。”

“刺史,军情如火,为何你还不行动?”

颜师伯淡然一笑:“虎贲主将莫急,还不到时候。”

“还不到时候?”庞孟虬挠头道,“陛下遣我领兵前来,刺史却让我等终日待在这小城之中,是何用意?”

“再等一等。”颜师伯故作神秘地说道。

庞孟虬还想再问。

“报!”突然,传令兵上前传信。

颜师伯看完信件后,朝天哈哈哈大笑,“虎贲主将,我等的时机来了!”

庞孟虬从颜师伯手中接过密信,也是大喜过望,“这北虏皇帝难道昏了头不成!竟然要在这个时候去什么北巡!”

“真是天助我大宋啊!”庞孟虬对天感慨道。

战鼓声声擂起,驻军于两座城中的军队开始集结。

一排排的俘虏,被推了出来。

这是上次大败封敕文时所抓的俘虏。

俘虏之中,有一人身高八尺有余,体格雄壮,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熊虎之将。

结果,谁知道这居然是个软骨头,止不住的流眼泪,还跪地求饶。

对于软骨头,颜师伯连招揽的兴趣都没有,直接杀。

颜师伯拔出利剑,以俘虏头颅祭旗。

“出征!”颜师伯一声令下,大军开拔,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乐安郡治所。

北魏巡视边境的士卒,在发现了刘宋大军出动的时候,虽然惊恐,但是仍然坚持着将这个消息传到了千乘县城之中。

现在有两条路放在冯珙面前。

一个是御敌于外。

冯珙带着加上中军都没有达到一万人的士卒们,在城外伏击颜师伯,然后用一员良将直奔颜师伯大营,看能不能直接建下不世功名。

冯珙非常中意这个想法,只是最终还是按耐住了自己的蠢蠢欲动。

宁可打呆仗,也不能当一个不吸取教训的智障。

所以只能选第二条路了,也就是固守城池,以待破敌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