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二刘相会,盟约将成[求追读]
- 三国:昭烈女婿,三造大汉
- 凤溪凰跃
- 2076字
- 2025-04-04 21:28:26
寒风如刀,刮得人脸生疼。
夏侯博双颊冻得通红,却掩不住眉宇间溢出的喜色。
当初在海西劝说刘备南下抢荆州时,他最大的倚仗便是长沙张羡将要起兵造反的消息。
这场在原史上规模浩大的叛乱,正是他谋划荆州的关键一环。
张羡在荆南素有威望,振臂一呼便聚众十万,更与交州张津互为犄角,声势震天。
刘表虽举兵讨伐,却陷入苦战,连年不克。
从建安三年一直僵持到建安五年,都未能平定荆南。
其间,张羡甚至在荆州名士桓阶的劝说下与曹操互通使者,暗通款曲。
若非正值曹操陈兵官渡,与袁绍决战,无暇南顾,加之张羡突然病逝,刘表恐怕也难以扭转战局。
顺势一举平定了荆南四郡,并率兵袭入交州,掌控了苍梧。
许多人下意识以为刘表自始便雄踞荆襄八郡,殊不知在平定张羡之前,他实际掌控的不过南郡、章陵,江夏三郡而已。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正是夏侯博力劝老刘南下的底气所在。
从抵达南阳的那一刻开始,他精心设计的棋局已然展开。
先取新野,阻拦荆州军北上,再与刘表周旋,静待张羡起事。
只要拖到荆南烽烟四起,便是他们立足南阳,积蓄力量,徐图荆襄的天赐良机。
唯一出乎他意料的是,张羡竟比历史上提前一年举起了反旗。
“莫非是刘表调集荆州主力北上对付主公,致使荆南防务空虚,才让张羡觉得机不可失?”
夏侯博轻抚下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寒风卷着碎雪拍打在城墙上,发出沙沙声响。
正当他沉思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自城下传来,踏碎了冬日的寂静。
片刻后,侍从匆匆奔来,抱拳道:
“夏侯公子,主公急召,说有要事相商。”
夏侯博眉头一挑,大氅一甩转身便走:“回禀主公,末将即刻就到。“
“得令!”
侍卫躬身退下,脚步声很快消失在长廊尽头。
…
县衙内炭火正旺,将冬日的寒意隔绝在外。
刘备见夏侯博踏入门槛,立即搁下手中竹简,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握住他的双手。
“子渊!”
刘备眼中闪烁着振奋的光芒,说道:
“刚得军报,荆州兵马已全线退至樊城!”
夏侯博沉稳的拱手一礼,嘴角微扬,答:
“博方才在城头已见敌军动向。”
“此乃天赐良机,当恭贺主公可安坐南阳,休养生息了。”
“哦?”
刘备眉头微蹙,引他入席,相问道:
“子渊此言似有深意?”
侍从奉上热茶,氤氲(yinyun)水汽在二人之间缭绕。
夏侯博手拾茶盏,轻啜一口,忽然动作一顿,回道:
“莫非…主公尚未收到荆南军报?”
刘备闻言,手提茶壶为他又斟满茶盏,说着:
“长沙张羡确已造反,只是这与我们…”
夏侯博放下茶盏,指尖轻叩案几,缓缓道:
“张羡振臂一呼,十余万众响应。”
“如今荆州腹背受敌,我军初据南阳,威胁远不及张羡。”
“刘表定会调集主力南下平叛,蔡瑁撤军便是明证。”
他目光灼灼,继续说道:
“然荆南四郡岂是旦夕可定?”
“此乃天赐主公经营南阳,积蓄力量,徐图荆襄的绝佳良机!”
一番话落。
刘备沉思片刻,点头道:
“子渊所言极是。”
话落此处,他忽然凝视夏侯博,目光如炬。
“主公,何故如此看我?”
夏侯博一脸不解,回应着。
良久,刘备长叹一声,方道:
“当初海西对时,子渊力主南下取荆州,并信心满满,言必能问鼎荆襄,成王霸之业。”
“莫非那时…便已预见张羡必反?”
一语吐落,夏侯博嘴角微扬,却只是轻抚茶盏,任由氤氲水汽模糊了他的神情。
有些答案,不说破反而更有分量。
适当保持些许神秘,反而更让老刘惊叹不已。
“既然荆州军已退,那我军下一步…”
正说话间,忽见侍从疾步入内,单膝跪地,拱手禀报:
“报!刘表遣使求见!”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转向夏侯博,当即道:
“果然被子渊料中!”
“刘景升这是要议和了?”
夏侯博轻轻颔首,以示确为此意。
随后,他又压低声音:
“不过,会见使者时,主公且慢答应。”
刘备一听,眉头微蹙,问道:
“这是为何?”
“可…方才子渊不是还说…”
夏侯博听罢,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点,说道:
“正因为是良机,才更要沉住气。”
“此刻焦头烂额的是刘表,不是我方。”
“拖得越久,我们手中的筹码就越重。”
缓缓分析一番,他端起茶盏,在袅袅热气中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谈判之道,在于让对手猜不透你的底牌。
而且特别讲究时势,谁握有主动权,谁就能更得利。
“善。”
刘备整了整衣冠,眼中精光闪动,回道:
“备这便会会那荆州来使。”
“子渊且在后堂静候。”
“诺。”
夏侯博点头应道,躬身退下时,余光瞥见侍从正引着一位儒士装扮的使者踏入前厅。
那使者腰间玉佩叮咚,正是荆州名士韩嵩。
…
两个时辰后,韩嵩面色铁青地跨出县衙大门。
他翻身上马时,佩剑与马鞍相撞,发出刺耳的金属声。
“速回襄阳!”
随从们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连忙扬鞭跟上。
一队人马星夜兼程,向南疾驰而去。
…
襄阳州牧府内,刘表手中的茶盏“砰”地砸在案几上。
“好个刘玄德!”
他额角青筋隐现,迅速命人召来长史蒯越。
见蒯越抵达,刘表心中不悦,将韩嵩出使一事娓娓道来。
说罢,他强压怒火道:
“这是要与我荆州不死不休?”
蒯越轻抚长须,摇头道:
“主公息怒。”
“非是刘备不愿和,实是我方未给够筹码。”
刘表闻言,冷笑道:
“筹码?莫非还要我割地求和不成?”
“倒也未必。”
蒯越躬身道:
“只需明公亲笔修书,邀其过江一叙。”
“越观刘备,非不识时务之人。”
刘表心下虽有所不愿,但沉默良久还是长叹一声,点头道:
“罢了…为大局计…”
他转头望向南边,那里,张羡的叛军正如野火般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