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鸡头还是凤尾?去凤群争凤头!——“逆商王者”未央

分班、择校、求职,每一次人群分层都是选择的过程。你越优秀,选择的空间就越大。当你千辛万苦换来了选择的自由,问题就来了:是去鸡群当鸡头,快乐顺遂求稳妥,还是去凤群当凤尾,黯然失色求发展?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而我的选择,是不断去凤群当凤尾,再向凤学习,最终争当凤头。

走路的时候,走一步最好提前看三步,不然容易被现实突然踹飞。我在高三的时候就被现实狠狠踹了一脚。

高三的第一次摸底考试,原来分开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突然合为一套卷。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去答三个科目的题目,时间安排、答题节奏都需要提前训练。我的很多同学都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趁着假期去上理综刷题班,一套一套练下来,早就把我甩远了。而我还在傻乎乎地写假期作业,不知理综的魔力。照常学习,照常考试,失常作答,失常发挥。

当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出来时,我整个人都蒙了,那是一个个人历史新低,远比我的历史第二低要低得多。看着昔日在自己身后的同学们飞奔着超越了自己,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那可是老师耳提面命的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啊,在整个高中三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宣告着高三的正式开启,宣告着为期一年的艰苦奋斗伊始,而我就这么考砸了。

1.1.1 在荣誉班悄无声息

考试结束后不久,学校组织了荣誉班。根据上高中以来的历次大型考试成绩做加权平均,从年级选了三十名同学。当学习委员告诉我入选的时候,我根本没有犹豫,我是肯定要去的。

我知道很多朋友常会犹豫:鸡头还是凤尾?我是喜欢挑战的人,所以我一直都在选择当凤尾,并在持续吸取身边凤的经验后,一次次成为凤头。小学的时候我去奥数班当插班生,初中的时候我去竞赛班当“透明人”,后来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我认为,如果你想学习凤凰的风姿,至少要先到凤群里去见识凤是如何飞翔的吧?对于心理承受能力一般的同学来说,我建议你去凤群锻炼一下抗压能力,毕竟这才是受用终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喜欢挑战的勇者,毫无疑问你自己就会选择凤群。鸡群凤群之论示意图如图1.1所示。凤群里再弱也是凤,鸡群里再强也是鸡。进了凤群再不济可以退回鸡群,而进了鸡群想要再获得凤群敲门砖,那可就难了。

图1.1 鸡群凤群之论示意图

鸡群凤群之论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是真的难。

我在高三进入荣誉班,一夕之间,语数外理化生的老师全换了。班里的同学,都是年级排名前列的学生,彼此之间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但没什么深入接触。课间、午间的教室,安静得仿佛掉根针都清晰可闻。连和同桌说话都要压低声音,免得与这环境格格不入。时常觉得自己就像窗台上的一盆小草,旁观着一切;却又不如那盆小草,至少小草不用考试、排名,还有人天天给它浇水。想起昔日欢声笑语的同学们,以前只觉得吵闹,但现在只有怀念。

在荣誉班,大家同学了一个月后,午休时分的班级里才有了点热闹劲儿,故作成熟的少年们显露出应有的孩子气。

不变的是班主任老师依旧隔三岔五前来打打鸡血,喂点鸡汤:你们可是荣誉班的学生,要对学校的荣誉负责!

1.1.2 清华梦的破碎

在那个安静却不平静的晚自习,摸底考试考砸的后遗症终于来了。那是一场漫长的折磨,默默地发生着。

东北的天黑得格外早些。那天晚上才七八点,外面就已经漆黑一片了,黑压压透着寒意。我从题海中抬起头想要活动活动脖子,便看到了左右奋笔疾书的同学们,和窗外的一片黑夜。没什么看头,于是低下头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一个晚自习可以刷一套卷子,抑或是练一篇作文,再整理一些错题,那是安静的、无人打扰的高效学习时间。

这一天不是无人打扰。或者说,他们想要不打扰我们,却选了最打扰我们的方式。年级主任背着手站在教室的后门,你即使背对着他,也能感受到他的目光。他挥一下手,叫了一个学生出去,两人离开后,一个学生回来,又叫下一个学生出去,像某种神秘的仪式,在这个黑夜里一次次重复。回来的学生带着一种隐秘的快乐,没被叫到的学生含着一种忐忑的期待。没有人说话,却好像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场仪式的主导者是清华大学招生办,辅助者是年级主任,参与者是教室内三十个人中优秀的二十一二个,而我是全程的旁观者。一次次期待,一次次期待落空。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提前到重点高中锁定优质生源,聊人生聊理想进行双向选择,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我之前也幻想过这样的情景发生在我身上,我要怎样与老师描绘我的梦想,没想到现在只能旁观他人的幸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的同桌丢下做了一半的题目,出去了;我的前桌,也出去了;我前桌的同桌,他成绩那么好,更是要出去的。他们坐得离我那么近,但又仿佛非常遥远。

我考砸了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于是前面的成绩便不作数了。竞争是胜利者的游戏,失败者只能赔笑,装作不在乎,假装无事发生。

但我清清楚楚听到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是我的骄傲和我的清华梦。

1.1.3 除了清华,还有北大啊!

中学的时候有个固有的认知错误:觉得理科生应该上清华,文科生应该上北大。这实在是大错特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的工学院被并入清华大学,而清华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被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经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兼有前沿应用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那时候的语文早读,会给全年级播放纪录片《大师》,我每次都看得特别认真。一方面积累作文素材,一方面也是难得的心灵放松。我还记得,马寅初在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当时看完就觉得,要是能去北大读书,那可真幸福啊。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具有人文关怀的老师,自在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岂不快哉?

清华梦碎了,北大梦又开始熊熊燃烧。我向来是不畏惧困难和挫折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一世,就当个人生体验收藏家吧。有好的,就愉快地接受;有不好的,也照单全收,都是体验,都是经历。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我并不感恩苦难,但我一直期待那个能熬过苦难的自己。

智商能让你的学习过程变得更轻松,情商能让你的人际交往变得更愉快,而逆商则赋予你大踏步走向未来的勇气与决心。人生不是单线程的,越往后走,分岔路越多,未知的困难与挫折也越多。所以越早修炼逆商,以后的经验就越足,摔的时候就越不疼。

那个晚自习,八点半结束。我本想跑回家找妈妈大哭一场,想了想又觉得不必。哭泣只能调节情绪,不能解决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呢?我背着书包又去了校外的自习室,刷题可以解决问题。那一夜,我和我的骄傲一起刷数学、刷语文、刷英语、刷理综。我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重建我的自信和勇气,与夜为伴,不知疲倦。

此后的日子,我每天早上七点到学校晨跑,晚上八点半从学校离开,半夜十一点半从自习室回家。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你每经历一天就拥有二十四个小时。你浇灌在哪里,哪里就会开出灿烂的花朵。而时间是有限的,能开的花儿也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要开最美的花。

我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有了自己的原创学习方法论,如“涂格子法”“王者学习法”和“高效休息法”,在后面的章节会为大家详细介绍。

那次晚自习之后的大型考试,我的成绩很快爬了上来,从年级前二十名到年级前十名,我一次次证明自己,让同学们了解了我,让老师们认识了我。我记得妈妈看到我的成绩单时,眼底的心疼终于化作了骄傲,她说:“妈妈就知道,你憋着一股劲儿呢,你一定能做到的!”当时我没找妈妈哭,是因为她无法帮助我,只能陪着我难过。我想用实力说话,这样的语言才有分量。

荣誉班不愧是荣誉班,真的撑起了东北师大附中的荣耀。最终班里三十个人中有十几人考上了北大清华,全员顶尖985。而我呢?我现在在北大读地理和经济双学位,已经保研留在北大继续攻读经济地理方向了。

当年毅然加入凤群的我,最终也成了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