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陈演装傻,沉默不语。
大学士李建泰站了出来。
“臣愿请出督师,进剿贼寇。”
“臣蒙圣上拔擢,入阁理政,唯有殚精竭虑以报国恩。臣是山西曲沃人,闯贼逼近的是臣的家乡。”
“于公于私,臣皆应如此。”
“圣上龙体事关大明江山社稷,万不可涉险。臣斗胆,代圣上统兵剿贼。”
崇祯皇帝的脸色缓和起来,“爱卿忠诚可嘉,朕心甚慰。”
“爱卿平身,诸位爱卿,平身。”
“谢皇上。”
李建泰继续说:“皇上,臣是山西人,对流寇了解颇多。臣愿募饷百万,治兵剿寇,绝不让闯贼东进一步。”
“更有进士石嶐,去年中试。石嶐乃陕西三原人,家乡为贼寇所占,其满腔不忿。”
“石嶐多次提及,愿往陕北,内连甘肃、宁夏之兵,外结番羌诸部,召募忠勇,劝输义饷,收复失地,剿寇立功。”
“若事不可为,便内守西河,扼吭延安,以震贼寇。”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卿若西征剿贼,朕当仿古推毂!”
李建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臣唯有一死报国。”
崇祯皇帝站起身。
群臣纷纷躬下身子行礼。
“擢李建泰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并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统领各镇兵马,西进剿贼。”
“令钦天监选良辰吉日,朕亲自为李先生饯行。”
李建泰叩首在地,“臣谢皇上天恩。”
再接着议事,崇祯皇帝知道也议不出什么了,有了李建泰这一出,也就差不多了。
“退朝。”
“臣等告退。”
太子、群臣退去,崇祯皇帝又召见一人。
那人在宦官的引领下缓缓走进大殿。
“臣李明睿,参见皇上。”
见来人走至,龙椅上的声音随之响起。
“李邦华、吕大器不止一次的向朕举荐你,说你有大才。”
“朕从东厂和锦衣卫那里听过你的过往,之前你打算进策,让朝廷迁都西安,以陕西三边官兵,御驾亲征,征剿贼寇。”
“如今陕西三边沦陷,你又有何良策?”
崇祯皇帝的话,上来就敲打了一番。
你李明睿是李邦华、吕大器特荐的,我朱皇帝用了你,但不是因为他们二人举荐,而是通过厂卫真正了解过你李明睿这个人。
重点是厂卫。
李明睿并未回答皇帝的这个问题,而是四下打量着殿内,接着行礼,说道:
“臣斗胆,请皇上屏蔽左右。”
崇祯皇帝觉得这人靠谱,应该有点真本事,当即下令:
“除了王承恩,其余人都先退下。”
“奴婢遵旨。”殿内侍奉的宦官纷纷行礼退去。
见四下无人,李明睿这才开口,“启禀皇上,臣接到皇上诏命,授臣左中允,臣感激涕零。”
“臣自江西一路北行,满耳贼寇。如今寇已成势,逼近畿辅,诚乃危急存亡之秋。”
“以臣看来,惟有南迁,可解当下之急,而后再图进剿之功。”
崇祯皇帝面带犹豫,逡巡不决,好半天才说道:“此事干系重大,不可如此轻易决断。”
接着用手指了指天,“尚不知天子如何?”
李明睿一听就急了,都什么时候了,这玩意问天意有什么用。
要是问天意有用,大明朝就不会多灾多难了。
李明睿迅速平复情绪,朝着崇祯皇帝行礼。
“启禀皇上,惟命不于常,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天命几微,人定则胜。事势至此,已上燃眉。怎可守旧犹豫,错失良机。”
“苏当下危难,惟内断圣心,外度时势,不可一刻迟延。否则,筑舍道傍,逡巡不止,臣恐噬脐莫及,悔之晚矣。”
说到最后,李明睿跪倒在地,“望圣上三思。”
沉默许久,崇祯皇帝望了望,四下确实无人。实际上殿内除了王承恩之外的人早就被他下令散去了,不可能有人。
他这么谨慎,无非是有些难以启齿。
而且崇祯皇帝能够明显感觉到,李明睿是真心实意想要南迁,所以,崇祯皇帝也就说了实话。
“朕有此志久矣。奈何无人辅予肱骨,方才拖延至今。”
“听爱卿如此心意,朕更觉南迁之事可为,只怕群臣不从。”
大明朝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崇祯皇帝想南下跑路吗?
当然想。
但他不能那么干。
一个是他拉不下脸来。
二个是出身北方的大臣,他们的家产都在北方,绝不会同意南迁。
听了半天,李明睿这才明白,合着皇帝和自己想的一样。就是好面子,希望当臣子的先提出来。
“皇上若真有南迁之意,臣愿上疏,奏请南迁。”
李明睿是江西人,于公于私,他都希望南迁。
崇祯皇帝不置可否,“若真的南迁,途中当令何人接济?”
李明睿既然敢主动提出南迁,必然是有了完全准备。
“启禀皇上,臣以为可四路设兵接济。”
“东路为山东,西路为河南。此二路为陆路,可令两地巡抚、总兵率军沿途护卫。亦可派心腹之臣,提前赶往两地,为圣上先驱。”
“另外两路为水路。一路为走登莱,由水师护从,沿海南下。一路出通州,自运河南下。”
“只是皇上南下,当受些许委屈,切不可过于声张。当经从小路,轻车南行。”
“如若南行,二十日便可抵达江淮。届时可提前令漕运总督路振飞率军接应。”
崇祯皇帝沉思良久,。
“文王柔顺,孔子微服。为了大明江山社稷,朕受些委屈,不算什么。”
“然,此事事关重大,法不可传六耳。”
李明睿也是无语了,这是我想出来的主意,我还能泄露出去不成?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如此大事,臣岂敢泄露。”
“只愿圣上从速决断,圣驾但出京师,天下便尚有可为。”
“若一再牵延,死守京师,臣恐龙困浅滩,悔之晚矣。”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朕已命人在文昭阁摆下宴席,爱卿先去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