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潮流时刻

花钱是一门学问。

在一家公司的事业初期懂得怎么花钱到刀刃上,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林一提议的建立杂志社,便是将钱花在了刀刃上。

左派如今在舆论领域的着力点太少,想要壮大力量就得从报刊杂志或者电视台中找到一个突破口。

收购电视台太过昂贵,目前的南方浪潮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

那么相对便宜的杂志社便是唯一的选择。

提议过后的第二天,南方浪潮的董事会非常痛快的批准了杂志社的建立。

1984年的香江,可以自由的创办杂志。

只要人到钱到,一家新的杂志社就会闪亮登场。

钱对于当前的南方浪潮不是问题,阻碍南方浪潮的是运营杂志社的人才。

现在南方浪潮内部,有能力运营杂志社的林一与傅奇两人已经是身兼多职,不可能再去兼职杂志社的主编工作。

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能够带领杂志社前进的那个人才。

最简单直接的做法便是从其他出版社或杂志社挖人。

现在林一便是在做这件事。

三月十四号,临近黄昏。

林一来到了湾仔的龙门大酒楼。

这是林一第二次来到嘈杂的香江茶楼。

第一次,林一记忆很清晰,是与何情一起去的,那次的体验很糟糕,所以自此之后林一就对香江茶楼没什么好感。

但入乡随俗,这个时候香江人谈事基本在茶楼这样的地方。

所以阔别许久,林一又一次踏进了人多且嘈杂的茶楼。

“林生,抱歉,我来晚了。”

坐在茶楼隔间里,林一看着一名中年男子双手抱拳向自己致歉。

“没事,我也才来没多久。”

来了茶楼就得谈点吃的。

对方刚坐下就对着林一侃侃而谈龙门大酒楼的各种特色。

“林生,这里的包子很有名,待会你多尝几个。”

在对方的介绍下,林一知道龙门大酒楼以便宜料多的各种包子闻名。

林一虽然不爱吃包子,但在对方的邀请下尝试了几个莲蓉包,味道确实还不错,听说叶问当年就很喜欢龙门的莲蓉包。

一边吃一边闲谈,林一逐渐将话题引入主题。

“刘生,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成为一本新娱乐杂志的主编。”

对方没有直接回答林一的问题,而是回避道:“林生,你觉得香江的娱乐杂志怎么样?”

“八卦狗仔新闻居多,喜欢杜撰野史。”

“哈哈,没错,所以我想问一下,你这本杂志会不会也是这种八卦娱乐杂志?”

“当然不是,我们南方浪潮的新杂志将是聚集最新电影、音乐、时尚内容为一体的全彩杂志。”

对方听到全彩杂志的时候,眼睛一亮说道:“全彩?真的吗?不是《银色世界》那样只带彩色插页?”

“没错,就是全彩,这也是为什么我来找你的原因。”

林一一直拉拢的这名刘生,全名刘雅佛,是香江知名电影杂志《银色世界》的独家摄影记者。

从70年代开始他就一直为《银色世界》供稿,这期间他为那些电影明星拍摄的照片深受《银色世界》读者的喜欢。

而南方浪潮的新杂志以全彩为卖点。

里面会有大量电影拍摄花絮、剪辑废片、偶像歌手写真以及时尚模特照片等等内容。

一位出色的,懂得摄影布局的记者是这本杂志主编的最佳人选。

在翻阅了所有香江娱乐杂志后,符合这点的目前只有林一眼前的刘雅佛。

“林生,我以前没有当过主编。”

“没有谁生来就是主编。”

刘雅佛喝了口丝袜奶茶,咽了口口水说道:“我还需要和王太打声招呼,直接走不太礼貌。”

王太是《银色世界》的主编,刘雅佛与她共事多年,离开前打声招呼符合人之常情。

“刘生,这是南方浪潮的联系方式,我在杂志社的主编室等着你。”

…………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杂志社暂时与潮音一样放在了清水湾制片厂的旧摄影棚办公,南方浪潮也不白用,会支付银都租金。

因为没什么需要建设的,在搬好办公桌椅和各种办公设备耗材后,一个杂志社就这样在清水湾制片厂诞生了。

杂志社名字叫做潮流时刻杂志社,是南方浪潮的全资子公司,杂志名《潮流时刻》。

这本杂志的目标用户是中学到大学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杂志向这些青少年展示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要重点展示南方浪潮旗下的文化产品。

林一相信这样一本全彩的、时尚潮流的杂志一定会在当前的香江娱乐杂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要知道目前香江还没有一本时尚娱乐杂志是全彩的。

而且因为有南方浪潮这座靠山,《潮流时刻》能够展示其他娱乐杂志很难得到的电影拍摄花絮以及幕后剪辑废片。

如果潮音能够茁壮发展,在偶像写真这方面加大力度,这本杂志还会进一步与其他杂志拉开身位。

杂志社、唱片公司、电影公司以及艺人经纪,这几个武器综合到一起就是这个年代娱乐行业的巨无霸。

如果再加上一家电视台,这将是制霸整个流行文化产业的完美阵容。

在这方面南方浪潮其实有一个前辈,那就是邵氏。

可惜邵氏山头文化严重,邵氏电影与无线电视台矛盾重重,无线电视台内部也派系林立。

茶楼会面之后,又过了几天时间。

三月十八号的早晨,杂志社未来的主心骨刘雅佛先生终于来到了属于他的主编室。

“抱歉,林总,我又来晚了,这几天王太再三挽留我,好不容易才说服她放我离开。”

“没关系,好菜不怕晚,良缘不怕迟。”

主编室是临时隔出的一个空间,林一与刘雅佛两人在这里能清晰的听到外面的编辑、校对人员正忙着第一期杂志的排版。

这些工作人员都是这一个星期以来从市面上招聘来的专业人士。

因为1983年香江股市以及外汇市场的不明朗,香江不少小报社以及三流杂志的老板或是跑路,或是投机失败。

得益于这样的形势,南方浪潮很快就招到了一批熟练的编辑、校对、记者等杂志社必备的职员。

刘雅佛走出主编室,对跟在他身旁的林一说:“林总,杂志的第一期已经开始定稿了吗?”

林一看着眼前忙碌的场景回答道:“那倒不是,只不过有部分内容是确定上杂志的,所以在你没来的这段时间,我让他们先把这部分排出个样稿。”

刘雅佛没在意林一的越俎代庖,第一期的准备时间紧张,他能理解林一这么做的原因。

“林总,能说说那部分确定内容是什么吗?我好规划接下来的杂志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倩女幽魂》拍摄期间的花絮和剪辑镜头。”

刘雅佛听到林一的讲述,亲身走到一名编辑身边拿起一张样稿。

一页16开大小的样稿,上面像分镜稿一样展示着《倩女幽魂》正式放映时没有使用的废镜头,旁边还配上了少量文字说明。

林一跟在他的身边询问道:“刘主编,感觉怎么样?”

“电影发烧友肯定钟意,但光凭这些内容,还达不到潮流时刻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