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朱晽考华戏?卫华去肥市
- 年代华娱:开局和女儿国王拍电影
- 年代锚
- 2130字
- 2025-02-01 00:03:10
港岛比这边先发展,反馈到电影公司的制作上,就是效率极高。
不到一星期,华文电影公司就敲定高卫华的剧本,而且完全信任谷雷明、韩岚芳夫妇,拨款过来。
早有准备的两人,大部分选的都是鲁省本地的演员。
女主角魏蕙丽是京剧花旦,男主角徐邵华来自鲁省艺术学院,都不是科班出身。
……
所以回到丁子寨、根据古、韩要求做微小改动的高卫华,很快接到通知,三天后跟剧组去曲阜。
镇上刚通完电话,他准备回丁子寨找丁福贵请假。
嘟嘟
还没走出屋子,身后电话铃响,工作人员接通后立即喊他:“卫华同志?燕京有人找你。”
这么巧?!
高卫华大喜,急忙上前接过话筒:“朱晽吗?”
家里父母弟妹不可能浪费钱打长途,只有她会找自己。
“咯咯!”
爽朗笑声响起,洪雪敏的话里透着挪揄:“‘二哥’想‘二嫂’呢?”
这是拿两人在《喜盈门》电影里扮演的‘陈仁武’和‘水莲’调侃,看起来她很怀念一起拍摄的日子。
“有事?”
高卫华很直接。
长途电话费用贵,又不是朱晽,他喜欢图穷匕见。
“找咱们的大编剧帮忙。”
洪雪敏笑着说明来意。
“军影制片厂要拍农村题材的电影?”
高卫华觉得不对口,却没有拒绝:“我最近要进港岛电影公司的剧组,前几天要磨合,估计没有时间。”
“半个月吧!”
他给出承诺:“写好剧本寄给你。”
军影制片厂就在燕京,拍摄基本上优先选择当地。
如果他们用高卫华的剧本,他就有机会回去。
有吃有住,还能探望父母弟妹以及朱晽,何乐而不为?
“我等你的好消息。”
洪雪敏很满意高卫华的态度,话锋一转,提到朱晽:“‘二嫂’已经面试过,你们就等着在华戏见面吧!”
嗯?!
高卫华有点儿懵:“不是燕影学院吗?”
“燕影学院?”
洪雪敏嗤之以鼻:“你们好久没联系吗?朱晽同志早就打算考华戏啊。”
“她已经辞掉医学院的工作,最近备战高考。”
“专业考试结束后庆祝,才有空跟我见面吃个饭。”
……
电话那边洪雪敏的唠叨,高卫华已经听得不太在意,心潮堪比惊涛。
该死!
信息不通畅就会这样。
他说要考华戏,朱晽这是要来上同个学校啊!
她根本不知道他早就改变主意,已经打算当‘闲散文人’。
朱晽没有特地打电话提及,估计是想给他个惊喜。
只有惊,没有喜!
哦!
也有喜!
朱晽对他的深情,高卫华完全体会到。
正因为她这份儿双宿双栖上大学的付出,令他必须考虑当下的问题。
华戏可没有电影学院自由,高卫华以前的计划排不上用场。
单是早期不能轻易出来拍戏,就能禁锢到朱晽。
一个在校内,一个在校外,思君不见君,不能天天见面,该有多么煎熬!
更何况朱晽要备战高考,她吃这么多苦,却没在华戏见高卫华来华戏,估计会很失望吧!
“我还有事。”
他清醒过来,对洪雪敏道:“改天再聊。”
没时间再跟她闲扯,高卫华已经做出决定。
要考华戏,现在分秒必争。
首先是面试,已经5月份,不知道华戏的招生活动结束没有?
他没有离开电话室,立即打给魏蕙丽。
“华戏招生?今年没听说来鲁省。”
魏蕙丽很奇怪:“你不是不打算考华戏吗?为什么问这个?”
……
他的计划没瞒表姐,她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
“朱晽没考燕影学院,她以为我考华戏。”
高卫华语气急促解释:“我不能辜负她的心意,要跟她上同个学校。”
燕影学院难进,华戏很有希望,这里面的错综复杂,魏蕙丽有听高卫华提及,瞬间明白他想什么。
“等我的电话。”
她雷厉风行:“印象中前段时间有人拿宣传单回来,我现在去问问。”
十分钟后,魏蕙丽打过来,催促高卫华:“我找到宣传单,招生老师目前应该在皖省肥市。”
“你回去收拾东西,我帮你订票。”
……
表姐恩情还不完,高卫华也没客套,当即表示:“我马上去戏剧团。”
回丁子寨,跟丁福贵提到这件事,后者自然没有异议。
他不但跟着到镇上开介绍信去乘火车,还找运货的熟人捎上高卫华。
泉城戏剧团见到魏蕙丽时,她已经买到火车票。
“今晚开往肥市的。”
她打掉高卫华手里要递来的钱:“自己攒着娶媳妇,我跟震林送你。”
马上就要去《精变》剧组,袁震林都不能跟着,夫妻俩现在还要忙他的事情,高卫华将这幕牢牢记在心中。
80年的绿皮火车还是硬座,舒适度无法跟后世的高铁相比。
好在高卫华身体壮实,适应能力强,迷糊一觉就到第二天早上,再就着火车上的开水吃点儿魏蕙丽准备的糕点,晚上终于赶到肥市。
“稻香楼宾馆!”
高卫华手拿宣传单,跟人打听招生老师住的地方。
等他七绕八绕到目的地,已经晚上9点。
华戏招生的老师当然住的不是稻香楼,建造于1956年的它可是当下肥市的脸面,后续住过内外不少领/导。
就在稻香楼不远的宾馆,高卫华敲开其中一位老师的门。
巧了!
他认识这位老师,58年华戏毕业的张壬里,也是80级表演系的班主任。
张壬里是华戏名师,有著作《演员技巧训练基础指示百题集》、《漫论解放演员天性》等等,后来退休还开过训练班。
华戏自主招生,他这是亲自来挑人。
80年招生还是很严格的,25个名额最终只有17个入选,可见华戏的宁缺毋滥。
他这边心思泛动,张壬里也在打量高卫华。
第一眼就能看出人是风尘仆仆赶来的,嘴角的馒头屑都来不及擦。
再仔细审视,他暗暗赞叹。
疲乏也无法掩盖高卫华的英俊,这是个比唐果强都帅气的男生。
“你要报考华戏?”
张壬里摇摇头,话里透着惋惜:“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你来晚了。”
招生结束?
高卫华心中一沉,然后很快振作起来。
老师都在呢,不能放弃。
5年后有个同学也是晚到,她能展现才艺并且最终录取,自己也可以的!
否则嘴角故意留的馒头屑,不是白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