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初至这个世界,陌生的山川地貌,迥异的风土人情。
还有那贫寒窘迫的家境,这一切无不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直到与大圣的相遇,才让他找到了久违的熟悉感。
后来,大圣更是传他功法,给他立世之本。
虽然是以“赌注”之名,但林泉心里清楚。
若大圣无意,凭自己那点小算计,在这天地孕育、洞悉万物的灵明石猴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俗话说,得人恩果千年记,这份恩情,林泉铭记于心。
所以,对把大圣镇压在五指山下长达五百年的西天佛教,恨屋及乌,自然是好感全无。
况且,他来自后世,熟知《西游记》的情节,在他的认知里。
西天佛教不过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善者。
就拿狮驼岭三妖来说,无一不是与西天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他们在狮驼城所犯下的罪孽,简直令人发指。
将狮驼城的凡人赶尽杀绝,致使方圆八百里内尸横遍野。
骷髅若岭,骸骨如林。
而西天佛教呢!
如来佛祖,高高在上,对这一切恶行视而不见。
这样的行径,又何来“佛门人慈悲为怀”可言?
如今,更是阻他与大圣相见,让他计划化为泡影。
林泉原本想着,与大圣朝夕相处,刻苦修炼,终有一天能够拜入其门下,成为大圣的亲传弟子。
可如今,这一切憧憬与规划,皆化为乌有。
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林泉的双眼微微眯起,眸中闪过一丝冷意。
“今朝阻我青山外,他日寺内究因由”
...........
庄严肃穆、祥瑞萦绕的大雷音寺中。
如来佛祖端坐在巨大而璀璨的莲花法座之上。
他宝相庄严,面容宁静祥和,双眸微微低垂,似在俯瞰众生,又似在冥思佛法的玄妙。
莲花瓣层层舒展,散发着柔和的金色光芒,将佛祖衬托得愈发神圣而威严。
座下,诸位菩萨、罗汉们整齐排列,个个神态安详。
正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佛祖讲解经意,整个大殿内弥漫着宁静而庄重的气息。
忽然间
端坐佛莲,宝相庄严的佛祖,不知为何,那“如如不动”的心中,竟蓦地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这感觉极为微妙,如同微风拂过平静的湖面,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瞬间引起了佛祖的注意。
如来佛祖轻敛双眸,神识如浩渺星河般向四周扩散开来,运用无上神通开始细细推演。
他的意识穿梭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长河之中,探寻着这异样感觉背后的根源。
突然,原本宁静祥和的面容上,眉头微微一蹙,方才推演结果竟是——佛教的“末法”时代,将要来临。
这个结果如同一道沉重的阴霾,缓缓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与思索之中。
莲台之下,一众菩萨、罗汉皆正襟危坐,沉浸在佛法的庄严氛围之中。
观音大士向来心思细腻,敏锐异常。
她不经意间抬眸,瞥见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的如来佛祖微微皱眉。
原本宁静祥和的面容上竟笼上了一层淡淡的阴霾。
这细微的神情变化,在旁人眼中或许极易忽略。
然而在观音大士眼中,却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般醒目。
她心中陡然一惊,佛祖向来心境如如不动,能令其有此神色,定是发生了极为重大之事。
观音大士微微欠身,目光中满是关切与担忧,却又不敢贸然发问,只是静静地凝望着佛祖。
心中暗自揣测着究竟是何事让佛祖如此。
周围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都凝固了,其他菩萨、罗汉也渐渐察觉到了异样,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
这时,文殊菩萨不慌不忙,从容地从一众菩萨行列中稳步走出,静静地望向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如来佛祖。
随后,文殊菩萨开口发问,声音清朗而温和,在这寂静的大殿中缓缓回荡。
“世尊,以您的无上心境,本应如如不动,究竟是何等之事,竟能令您皱眉,还望世尊慈悲,为我等明示。”
如来佛祖微微叹息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与忧虑,缓缓开口道:“我适才以无上神通推演,竟发现佛教‘末法’将要来临。
此乃我佛教之重大劫难,届时,魔道昌盛,正法衰微,众生迷惑,善法难行。”
座下众菩萨、罗汉听闻,无不为之动容,心头猛地一震,面露惊色。
文殊菩萨虽心中惊惶,却依旧神色镇定,微微颔首,恭敬禀道:“世尊洞察一切,既已知‘末法’将至。
想必早有应对之策。我等愿奉世尊之命,为护持佛法、度化众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众菩萨、罗汉纷纷点头,齐声附和,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尽显虔诚与坚定。
如来佛祖见状,微微点头,眼中浮现欣慰之色,道:“尔等有此决心,是我佛教之幸。
‘末法’虽凶,然我等上下一心,各施其能,必能逢凶化吉。”
言罢,如来佛祖目光转至观音大士,问道:“观音菩萨,不知三藏西行取经,还需多少时日?”
观音大士莲步轻移,上前一步,双手合十,身姿优雅,神情庄肃。
“世尊,金蝉子至今仍在轮回转世之途,历劫修行。
依此际之机缘与定数推算,欲转世为三藏法师,尚需在凡尘历经八十载岁月,
方可圆满机缘,肩负起西行取经之大任。”
如来佛祖微微皱眉,沉声道:“末法之劫将至,时间紧迫,令其五十载后西行,你多加留意,暗中护持,助其早日取经回东土弘扬,抵御‘末法’之祸。”
观音大士恭敬应道:“弟子谨遵法旨,必当竭尽全力,不负世尊所托。
西行之事提前,诸多事宜皆需重新筹谋,弟子这便去知会天庭,协调各方”说罢,双手合十,微微欠身,转身离去。
大雷音寺内,气氛再度凝重,众菩萨、罗汉皆暗自下定决心,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末法”之劫,准备着。
............
林泉满心失落,踏上归途,时不时回头望向山林,眼中仍残留着一丝期待。
行至一片茂密的树林时,原本寂静的氛围被一阵急促的声响打破。
一只野兔慌不择路地从草丛中窜出,双耳紧贴,四蹄飞蹬,尘土飞扬,显然正被猛兽追赶。
突然瞥见正前方神情落寞的林泉,眼中闪过一慌乱。
野兔眼瞅着要撞上林泉,急忙猛地扭身转向,想躲开他。
可它速度太快,刚转头,就看见旁边一棵粗壮的大树,根本来不及停下。
只听“砰”的一声,野兔一头撞上树干,身体瞬间瘫软,直挺挺倒地,没了动静,显然是撞晕了。
几乎同时,一只山狸从草丛窜出,紧盯野兔,发出低吼。
可看到林泉后,山狸眼神骤变,毛发竖起,顾不上猎物,转身消失在草丛,留下昏迷的野兔。
林泉看着眼前这一幕,微微一愣,随后缓缓蹲下身子,捡起地上的野兔。
他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感慨万千。
“一心寻孙大圣却遍寻无果,无心寻找猎物,却这般轻易送上门来。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