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汉王是反贼

在那恢宏壮丽且庄严肃穆的乾清宫中,氛围沉滞且透着几分神秘莫测。

本应被各类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事务搅扰得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的天子朱棣,此刻脸上却流露出极为罕见的笑意。那笑犹如春日里穿透层层堆叠的厚重乌云的璀璨骄阳,温暖宜人且光芒万丈。

一直深深困扰着朝堂的靖难遗孤之事,终于迎来峰回路转之态,得以妥善处置。不仅如此,甚至还有望凭借现有的线索寻踪觅迹,找到失踪已久的建文的行踪。

只要能够将这些潜藏于内部的忧患难题完完全全地解决干净,朱棣便能毫无牵绊地统率着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大军,坚定不移地挥师北伐。以雷霆万钧、横扫千军的浩大声势席卷整个广袤无垠的漠北地区。他一心渴盼那片辽阔的土地永远安宁祥和,为后世子孙营造一个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留下一片生机蓬勃、和平安宁的广袤净土。

就在此时,太子爷朱高炽一路奔波劳累、风尘仆仆,气喘吁吁地匆忙赶来。他刚一踏入宫门,便心急如焚、迫不及待地俯身跪地参拜,声音中满是关切与焦急的情绪:“哎哎……爹啊,您可未曾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损伤吧?”

朱棣微微抬起眼眸,目光中盈满了温和与慈爱,轻轻瞥了一眼自家这位憨厚质朴且仁孝兼备的太子爷,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暖流,恰似寒冬之中温暖身心的炽热炭火,令人感到无比温暖和舒畅。

“放心吧,爹安然无恙。”朱棣的声音沉稳有力,蕴含着让人安心的强大力量。

“倒是伤了瞻壑这孩子,不知他的伤势具体情形如何。”朱棣的语气中挟带着一丝忧虑,眉头微微蹙起。

在确认朱棣平安无事后,大胖胖朱高炽那颗一直高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心头卸下了千钧重担。

“瞻壑这孩子随您一同出征阿鲁台部,曾经单枪匹马连续斩杀了十几个鞑子,那英勇无畏的身姿,着实颇有几分老二的勇猛之姿啊。”朱高炽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侄子的赞赏与自豪。

“那箭只是射中了瞻壑的肩膀,好在太医救治及时,应当只是些皮外的轻伤,想来不会有什么大碍的。”朱高炽的声音略微放松了一些,脸上也渐渐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神色。

朱棣听了,微微颔首,暗自松了一口气,那原本紧蹙的眉头也稍稍舒展开来。

然而,太子爷朱高炽的脸上却流露出一丝狐疑的神情,他反复斟酌,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鼓足勇气问道:“父皇,儿臣斗胆冒昧询问,这突如其来的刺杀莫非是您和老二精心策划的一出戏码?”

朱棣的脸色瞬间微微一变,那表情似笑非笑,让人难以捉摸其中深意,他反问道:“你竟能瞧出来?”

瞧见朱棣这副神情,大胖胖朱高炽立刻心领神会,瞬间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爹啊,老二这般肆意妄为地瞎折腾,您怎么也跟着他一同胡作非为啊?”朱高炽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埋怨和困惑。

“在万国宴上安排这样一场假刺杀的戏码,这不但让咱们大明颜面尽失,还让那些海外来使瞧了个大大的笑话,您怎么能如此糊涂行事啊……哎!”朱高炽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抬高了几分。

听了这话,朱棣眼睛猛地一瞪,那威严的目光犹如锋利的剑刃一般,吓得朱高炽当即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多言一字。

“行啊,都敢教训起你老子来了,朕看你是翅膀硬了,无法无天了是吧?”朱棣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与恼怒。

太子爷朱高炽向来对朱棣敬畏有加,极为惧怕,但此刻,出于对父亲安危的深切担忧以及对国家尊严的坚决捍卫,他却难得地刚强了一回。

只见大胖胖朱高炽“扑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地上,梗着脖子,大声叫嚷道:“爹,其他任何事情儿子都能顺从您,但是这种事情,儿子必须要直言不讳地批评您几句!”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如今身为大明天子,肩负着大明万里河山与亿万子民的殷切期望和沉重托付。倘若您稍有差池,那整个天下都会陷入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朱高炽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朱棣连连摆手,显得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行了行了,爹知道你是为爹着想,下次不会再瞒着你了……”

“什么?还有下次?!”朱高炽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和惊恐之色。

大胖胖朱高炽一脸坚决,再次着重强调道:“爹,这种危险至极的事情,绝对不能再有下次了!”

朱棣沉默了片刻,最终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好好好,不会再有下次了。”

正在这个时候,小鼻涕却神色异常地走了进来。他的步伐略显匆忙,神色中透着几分慌张和迷茫。

“皇上,太孙殿下来了。”小鼻涕的声音微微颤抖,似乎还没有从之前的震惊之中完全恢复过来。

太孙?

瞻基这小子?

“来了就来了呗,让他直接进来。”朱棣的语气显得颇为随意,似乎对于太孙的到来并未感到特别意外。

“这孩子以往都是径直进来,今日倒是奇怪了。”朱棣不禁感到有些疑惑,眉头微微皱起。

小鼻涕的神色越发古怪,他支支吾吾了半天,这才硬着头皮说道:“皇上,太孙殿下是绑着汉王爷来的!”

朱高炽一听,顿时一脸茫然,眼睛瞪得极大,嘴巴张得仿佛能塞进一个鸵鸟蛋:“???”

你说啥?

儿子绑了老二?

他这是突然发什么疯?

朱棣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如水,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前那黑压压的天空,让人感到无比压抑和恐惧。

过了好半天,朱棣被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显然是愤怒到了极点。

“让他们滚进来!”朱棣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那声音仿佛从九幽地府传来,寒冷刺骨。

很快,二人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只见朱高煦双手被反绑着,脸上满是无可奈何和委屈的神情,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而朱瞻基却是昂首阔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如同一只骄傲的大公鸡,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皇爷爷,二叔勾结反贼,将他们伪装成倭国使臣,在万国宴上企图刺王杀驾。”朱瞻基的声音响亮且坚定,眼神中充满了正义和愤慨。

“刺杀失败后,二叔又准备了锦衣卫的服饰,想要协助刺客躲避搜查,逃出宫去,被孙臣当场人赃俱获,请皇爷爷下旨惩处!”朱瞻基越说越激动,双手不自觉地挥舞着,仿佛在向众人展示他的赫赫功勋。

听了这话,太子爷朱高炽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变得铁青,额头上的青筋暴突。而朱棣的脸色则是变幻无常,先是震惊,而后是愤怒,最后是无奈和失望,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险些被气得昏厥过去。

“你在锦衣卫忙活了这么久,就是为了今天这一出?”朱棣的声音中充满了质疑和愤怒,他那犀利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朱瞻基,仿佛要将他彻底看透。

大胖胖朱高炽一听到亲爹这话,顿时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朱棣的脾气,也明白朱瞻基这次可能闯下了大祸。于是,他赶忙准备出言提醒儿子,期望能够挽回局面。

不料朱瞻基此时正沉浸在自己的胜利之中,智商仿佛降到了冰点,根本没有察觉到父亲的暗示。他老老实实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没有丝毫的隐瞒。

他将自己入职锦衣卫后,如何察觉“皇爷”的端倪,如何对反贼严刑审讯、逼供,今夜又是如何当场抓住汉王准备送刺客出宫等事,详详细细地全部讲了出来。他讲得绘声绘色,仿佛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然而,朱棣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越来越阴沉。朱瞻基却丝毫没有察觉,还以为他是因为朱高煦的罪行而暴怒到了极点,于是继续滔滔不绝地控诉道:“皇爷爷,如此看来,天街刺杀也是二叔所为,此次若不是孙臣机智过人,当场将他们抓住,只怕二叔还会百般狡辩!”

“事实明摆着,汉王勾结反贼,多次企图刺王杀驾,其心性之狠毒令人发指,孙臣恳请皇爷爷严惩汉王……”朱瞻基越说越激动,甚至有些忘乎所以。

“够了!住口!”朱棣突然一声怒喝,犹如晴天霹雳,在宫殿中轰然回荡。

这突如其来的怒喝,让朱瞻基瞬间懵了,他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这……这不对吧?

您吼我做什么?

您不该对朱高煦发火吗?

朱棣怒视着这个一向被他视为好圣孙的朱瞻基,眼神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这是他第一次对朱瞻基感到如此失望,那目光仿佛能将朱瞻基刺穿。

他随即扭头看向朱高煦,没好气地呵斥道:“信呢?你没给他看?”

朱高煦满脸无辜地耸了耸肩,委屈地说道:“爹啊,我让大侄儿看,他不看啊!”

“再说我双手被反绑着,也没办法拿信给他啊!”朱高煦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抱怨。

信?

什么信?

朱瞻基彻底懵了,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好像方才真有信,二叔让自己看,自己还以为是他的谎言。

而且看老爷子这反应,似乎情况有些不对劲啊!

朱棣瞪大了眼睛,那目光仿佛要喷出火来。随即他看向朱瞻基,冷冷地说道:“你把他怀里的信拿出来看看再说。”

真有信?

朱瞻基慌了,他的手颤抖着,硬着头皮从朱高煦的怀里取出信,轻声念道:“允炆吾侄,见字如晤:侄年少德薄,为奸臣所误,幸有朕兴兵讨贼,救万民于倒悬,不然,社稷危矣……”

这竟然是朱棣写给朱允炆的亲笔信!

而且这信上的内容,赫然正是朱棣提出两帝会面,彻底解决靖难遗孤的事情!

皇爷爷,要与靖难遗孤和解?

所以说,二叔与反贼“勾结”,老爷子不但知情,还极有可能是他一手安排的?

那么,自己这些天干了什么?

揪着汉王朱高煦不放,就在他快要成功的时候,跳出来把所有人都给绑了,破坏了老爷子的大计?

朱瞻基慌了,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毫无血色,嘴唇颤抖着,嗫嚅道:“爷爷,我……”

朱棣冷眼看着他,眼中没有丝毫的温情,愤怒至极地咆哮道:“朕赐你王命金牌,让你入职锦衣卫,是让你去追查靖难遗孤,搜寻建文的下落!”

“可你倒好,一门心思放在追查汉王勾结反贼的实证上面,你就这么想扳倒你二叔?”朱棣的声音响彻整个宫殿,震耳欲聋。

此话一出,朱瞻基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身子如筛糠般止不住地颤抖了起来。

他清楚老爷子最忌讳骨肉相残,自己这回不但坏了他的大计,还成功触犯了他心中的忌讳!

“爹,孩子还小,请爹恕罪!”太子爷朱高炽见儿子如此惊恐,心疼不已,他也“扑通”一声跪倒在朱瞻基前面,想要替儿子承担所有的罪过。

朱棣见状更加生气,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脸色涨得通红,恨铁不成钢地呵斥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跟你爹一起,交还金牌,禁足三月!”

“没有朕的命令,不准你踏出东宫半步!”朱棣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宫殿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