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西医结合——小针刀!!!

下面的教授缓缓思索,好像,确实有点道理。

“历史学界,华佗这个人也是很受争议的,就说句实在话。

华佗没有典籍流传下来,只在某些书里提到过青囊书,但却没有只言片语传下来。

张仲景先生却有《伤寒论》,这也是在中医学界,张仲景是医圣,而华佗见于古文之中。

因此华佗便多只是个象征的原因,比华佗早几百年的扁鹊都有《难经》。”

有人在下面小声说:“难道不是被烧了吗?

千年战乱失传的多了!近代欧美列强和小日子也偷走不少。”

马上就有人回答:“华佗救关羽那是三国演义的故事,三国是罗贯中写的,罗贯中是明代人…”

林韧谦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解释,千古以来,失传的医术典籍太多了。

或许有,或许无,华佗至少还留下了传说,可能有些医家连名字都没留下,就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

就后世考古,有记载的中医古代手术器械是1974年在江阴出土,墓主人姓夏,明代人,手术器械是用来做痔疮的。

至于其他的,说不准,可能以后会出土像越王勾践剑一样古老的黑科技器具也说不定呢。

“两千年前的医生们大概是绝望的吧,被病痛折磨的过程中,很早就已经发现了前面的路。

但是却没有趁手的工具,只能凭一双肉眼,一双灵巧的手,硬生生用双手挖出来了一条路。”

都震惊的听着这些话语,想象着千年前的先人们面临的苦难,此时已经有门外旁听的女同学为之模糊了视线。

唐老师眼眶有点红了,他是内经教授,研究了一辈子内经,他的生命早已经与内经息息相关。

每当午夜梦回,他都会想到假如自己生在那个残酷的时代,能为中国老百姓治病,能为后人留下只言片语,九死不悔。

林韧谦淡然的说:“没有路,那么就走出来一条路,世上本无路,走的多了,也就是路了。”

“于是乎,就有了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甚至是五运六气。

没有现代社会这些高科技探查的仪器,所以只能靠自身身体能力去观察。

具体表现是用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去观察病人外在的疾病征象,然后去推测人体内部内脏的状况,于是便有了藏象。”

“难以想象,以他们的智慧,如果真的有现在的条件,有现在会创造出何等奇迹,只是如果,从来没有如果。”

林韧谦依次在黑板上写下“肝”“心”“脾”“肺”“肾”。

又写下“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轮转。

林韧谦将其一一连线后,转身给下面的教授说道:

“中医与西医最重大的区别,以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全局整体观念。

人是一个整体,彼此间有联系。

因为这是在病人身上观察实验而得到经验的,就一定不能排除掉各个内脏之间的联系。”

“西医往往发现自己在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好了一个病,又添了新病。

那是因为他们分科太严重,只研究自己的方面,可是人是一个整体存在的,内脏又怎么可能独立就能运转呢?

就像是吃饭,你要张开嘴用手捏筷子把饭菜放到口里,牙齿咀嚼,舌头搅动,食道下咽···”

前门后门口不知不觉聚集了一群人,不管是不是学中医的,听到这里都感觉浑身一震,思路瞬间豁然开朗。

“心司血脉,主神志;

肺司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而主治节;

脾司运化,主统血;

肝司疏泄,主藏血;

肾司生殖,主生长发育,主纳气,主宰水液代谢。”

林韧谦一一描述着,然后引导着大家在空白上画着。

“我用西医的《人体解剖图》将《内经六节藏象论》里面的形体官窍统一结合了后世医家的补充,总结阐述了出来。”

“心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古代医家是长期观察实验后总结了这些规律,然后应用于临床实践。”

坐在下面的教授若有所思,难怪要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果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医治疗肺结核效果很差,只能说养着,而西医用青霉素和异烟肼却能治疗。

门外的唐教授若有所思,不错,难怪有底气换题目脱稿答辩,天才!

周围几个教室的老师上着上着,发现自己的学生怎么越来越少?

有学生小声说道,都在A112教室旁听学长答辩去了。

几个上自修课(学生学,老师指点)老师脑海里同时浮现一个想法:

什么情况?有专家在讲座吗?我怎么不知道?

他们才不信学士答辩怎么吸引人。

于是探出头看了一下,A112教室外面集满了下课的学生在看,还有人在拿相机拍照。

学士给教授上课,上一次还要追溯到沈从文和俞平伯那里。

这么夸张的嘛!

随后看到了给讲台上林韧谦做指导的唐教授也在门口站着,远远打了声招呼就回来继续讲课了。

今天真奇怪,教书那么久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事情。

“新社会里,我们现在学习的教科书,是尽可能将封建迷信、糟粕剔除掉后,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新意。”

毫不在意门外自己指导教授有些危险的表情,林韧谦此时也完全进入到了一个神奇的状态中去。

他过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向别人讲述他从初始到熟悉,对中医的思考。

听教授讲了一辈子课,第一次给教授上课,爽!

“咱们中医的藏象学说所用的取用自然类比的方法或许有偶然性,而不具备必然性。

但是千年以降,古人用大量的直接实践实验将其推到了一个后辈难以逾越的高度…

毕竟,越古老,越有低人权优势嘛!”

听到这里,底下的教授为之一笑。

林韧谦说到这里,总算是让教授们相信他是那个超天才,能够提前打报告提前两年毕业的超天才了。

他说出来中西医结合的法宝——小针刀!

林韧谦拿出自己从牙科专业那边买过来的探针经过自己改造成为了第一代小针刀。

它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原本由朱汉章先生在二十年后发明。

林韧谦请教学助导拿过自己的小针刀给教授们一一展示,等他们看完说道:“这就是我发现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器具,我称为小针刀!”

底下有教授九接着开口了:“是从古九针发明的吗?”

林韧谦点点头,说到:“是的。创意是来自古九针。

它似针非针,似刀非刀。

外形酷似我们中医的针灸银针。

同时尖端又被改造成西医手术刀一样锋锐的刀刃。

这把器具同时具有针刺和切割的功能。”

底下的关教授开口问了:“《灵枢·官针》曰:“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

你这把器具也是这样的功能,是进针更方便还是····”

锋针是治疗经络痼痹的,“痼痹“即是顽疾,也就是用于泄泻瘀血。

所谓久病必瘀,在治疗一些重病久病方面,刺血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灵枢·寿夭刚柔篇》说:“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这句的意思是说,锋针刺血治病,应该观察血络有无改变,如果发现有血络结聚现象就要用锋针祛除这些瘀血。

直接把瘀血放掉总比用药物去活血化瘀的效果要快得多,而且不用担忧药物的毒副作用。

所以这是调血最好最快的方法,常常能够取得非常神奇的疗效。

而关教授的意思是,已经有这种针了,如果功能没有太大变化,那就贻笑大方了。

毕竟国家很穷,对于这种接近重复发明的东西,可能不重视。

林韧谦领悟到了这层意思,没有反驳而是反问:

“如果遇到咱们中医的关节屈伸不利,气滞血瘀,您是怎么做呢?”

旁边的教授听完话,嗤笑一声,说到:

“这有何难?无非就是针灸艾灸汤药了。

针灸七天,一次取穴五或者透穴一针,也可以艾灸七状取阿是,汤药就用芍药甘草汤柔筋止痛···”

其他教授也是点点头,中医对待这样的病基本就是这三样。

关教授倒是回过神来说:“你的意思是你的小针刀可以同时起作用?”

林韧谦点头接着说道:“手指或者关节活动受限制,出现关节不利不能屈伸的现象,认为本病是痹症。而西医认为是腱鞘炎症。”

“对待这种病,我们选用小针刀可以达成中医上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气脉顺畅,调和阴阳;

又可以像西医一样,直接切开狭窄的纤维炎症,彻底解除表现的‘绞索’症状,从而迅速恢复组织的结构功能···”

坐在底下的教授连连点头,有把刷子。

底下的教授接着问林韧谦小针刀的使用方法和缝针有什么不一样,还有林韧谦在病人身上使用过了吗?

最后他们看到了中医手术的希望,没有打断他换题目,真好!

林韧谦最后在讲台上挥舞着手臂,很像一部热血动漫里的人物形象:

“中医西医,要坚信而不迷信,兼容而不排斥,合作而不依赖。

没准以后咱们可以用诊脉机器来辩证治疗,西医的科技技术也有其独到之处。

这才是咱们中西医结合专业开设的道理,而不是咱们中医诊断后给患者开西药,也不是西医诊断后给病人开中成药。

咱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结合,标本兼治,疗效才是硬道理!”

掌声如潮中,林韧谦完成了自己的答辩,而这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相长的答辩,也随着围观人群传播了出去,日后也成了传说,造成了不少有趣的事情,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