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贾宝玉

一瓶通州老窖,赵坤喝了一半,张燕喝了另一半,两人都没有喝多,自然不会发生什么狗血的事情。

唯一的意外,可能就是赵坤半夜醒来发现裤裆里凉飕飕的,不得不起床擦洗了一下,顺手把湿漉漉的内裤洗了。

这么一折腾,就睡不着。赵坤干脆从床上爬起来,泡了一杯茶,把火车上和王睿、赵晓丁商量的拍摄方案又重新整理了一遍。

一杯浓茶,一支烟,有时候想想要是来一杯美式就好了。

上辈子在剧组拍戏时,喝的最多的就是咖啡。每每有新人进组,第一件事就是请全组喝咖啡,拍摄间隙,咖啡送到,现场的生活制片就会吆喝一声:“某某老师,请大家喝咖啡!”

然后大家一起拍手鼓掌,回一声:“谢谢某某老师。”

至于那些长时间待在剧组的主演们,恨不得天天请大家喝咖啡。

这种除了老师这个称呼烂大街之外,其实不算是陋习。有点类似团建这种性质,是一种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相互认识、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剧组内部的和谐。

现在也有咖啡,却不是那种现磨的咖啡。现在最流行的就是瓶装的雀巢速溶咖啡,然后搭配一瓶植脂末的所谓咖啡伴侣,用礼盒装,走亲访友拎上一盒倍有面子。

赵坤刚来那会儿,也曾买过这种咖啡,但喝起来总不是那个味儿,不过那两个广口瓶倒是不错,拿来当茶杯正合适,还不容易爆。

到快天亮的时候才有了点睡意,往炉子里加了两块煤,上床继续睡觉。

一觉醒来,已经九点多了。

赵坤匆忙起床洗漱,拎着东西就往王晓帅那儿赶。

北电西边一墙之隔有个景点叫“蓟门烟树”,古诗有云:蓟门春雨散浮埃,烟树溟濛霁欲开。

这里曾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隔着一条土城沟便是蓟门饭店,饭店后头是一片大杂院。

王晓帅租的房子就在这片大杂院里。

他大三时就从学校宿舍搬出来,租住在这里,和他一起同居的还有他那位当时来说非常非常红的女朋友。

“啪啪啪!”

“来啦!”

王晓帅跑出来开门。

“坤导,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啊?”

“老家的一些土特产,人人都有份。昨天你走的急,都没拿,那我今天只好送上门来了。”

“行,那我就不客气了。”

两人寒暄着进了屋。

这边算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子,院子很小,只有两间房。外间算是工作室,兼做客厅和餐厅使用,隔着一道门帘的里间便是王晓帅和他女朋友的卧室。

原身上学那会儿曾经来过几回,赵坤对这里也并不陌生。

王睿、赵晓丁他们都还没到,里间也静悄悄的。

“你那口子没在啊?”

“回老家过年了。”

王晓帅泡了一杯茶端过来,似乎有点不想谈论自己的女朋友,散着烟道:“我切了点肉,中午咱们涮锅子。”

“好啊,过年大鱼大肉的,正想吃点清淡的,白菜、豆腐、粉条啥的,多备点。”

“早就准备好了,一会儿人来了,直接开搞。”王晓帅笑呵呵道。

两人点了烟,围着炉子坐下来。

王晓帅凑近道:“坤导,你那工作落实的怎么样了?”

“没呢。”

“别逗了,你的作品都入围柏林电影节了,那些制片厂还不得抢着要你呀!”王晓帅一脸不信道。

整个导85班,就他俩目前还处在待分配的状态,原本属于同病相怜。可如今赵坤一下子就起来了,王晓帅这心里就有些不得劲。

赵坤看了他一眼,笑道:“你是咱们班最早拍戏的,这不也没人要嘛。”

王晓帅其实家庭出身还算不错的,父亲早年是上戏毕业的,母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据说是专门研究潜望镜的。

只是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为了支援三线建设,从大上海搬到了贵州的大山里,王晓帅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在贵州长大。

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后来他的代表作《我11》、《青红》、《闯入者》这三部所谓的三线三部曲,包括囊括柏林影帝影后《地久天长》,都是以“三线生活”为主要内容。

直到改开后,他们家才从贵州大山搬到武汉,他那位上戏毕业,却干了十多年中学老师的父亲,才在武汉的部队文工团从事和艺术相关的工作。

不过他父亲多少还算有点人脉,王晓帅在大二时,就通过父亲的牵线搭桥,参与了电视剧《家春秋》的拍摄,也是他们班第一个出去拍戏的。

“我那算什么最早拍戏,只不过就是个导演助理。”王晓帅摇摇头苦笑道。

“你别不满足了,至少你还骗了个媳妇回来呢。”赵坤打趣道。

王晓帅和他现在同居的那位女朋友就是在拍摄《家春秋》时认识的,因为这事当时还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要知道他女朋友当时是已婚的状态,丈夫也是圈内人士。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

那位外表看起来很老实的白二爷千里奔波,冲到剧组就给了王晓帅一个大逼兜。

这种事情一出,直接导致了白二爷和梅表姐的婚姻破裂,两人离婚后梅表姐就正大光明地和王晓帅住在了一起。

原身那孩子当初第一次到这里来,看到梅表姐都傻了,原来王晓帅才是贾宝玉。

几次接触下,他发现梅表姐真的如电视里演的那样,很不喜欢说话,内向,不合群,跟原身那孩子有得一拼。

当时他们每次来这边时,梅表姐总是躲在卧室里,不怎么出来。他们北电导演系这帮人,一门心思就想拍电影,每天议论的都是电影。

梅表姐作为圈内人却对这个行当没什么兴趣,反而特别有商业头脑,偶尔也会跟他们说应该怎么怎么做生意,是不是可以去南方寻找一些机会什么的。

听到赵坤再次提到媳妇,王晓帅只是笑了笑没吱声,抽了口烟后,才缓缓道:“胡建厂那边到现在还没消息,我现在真的是一点方向都没有。”

上学那会儿,王晓帅通过梅表姐的介绍,获得了不少实践的机会,期间获得过胡建制片厂一位老厂长的青睐,扬言:等他毕业,胡建厂一定要他。

结果等到他毕业,老厂长退休了,新的领导上任,这事就不提了,搞得王晓帅十分郁闷。

赵坤见状,也是叹了口气道:“我现在也一样,要是实在没出路,只能留在学校当代课老师了。”

“当老师不错啊,你如果在柏林拿了奖,或者咱们现在这部电影能够成功的话,学校肯定会给你编制的,而且青影厂那边还有指标呢。”王晓帅道。

其实像他们这些学导演的,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制片厂,因为那里才是实现导演梦的主战场。

像赵坤这种自筹资金拍电影的,只能说路道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