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的,新工作室的门口老妈已经送走了几个国画圈子的老朋友。
新工作室的位置挑的真的好。
紧挨着河堤,好多早上锻炼的人,都要从这里路过。
不少老艺术家们,散步的时候,顺道就来这里逛逛。
老爸这会已经在茶室门框上钉钉子了。
他要把李天佑之前装裱的那副对联,挂在这里。
那是天佑第一幅装裱作品。
上了玻璃镜框以后,气质杠杠的好。
挂在这种追求淡雅的茶室门口,绝对般配。
李天佑这几天一直在逛家具城,他准备搞点茶水桌,实木椅子之类的,装点一下茶室。
这几天已经有不少人,陆陆续续的来这处新的工作室了。
老工作室也选择了关门。
李天佑找了一个朋友,做了个小程序。
二维码一扫就是一个导览图,和导航App跳转。
打印了一张A4纸大小的清晰图片。贴在原来工作室的门上。
并留言新工作室已搬迁至新地址云云。
年轻人智能手机玩的溜的,自己扫二维码就能导航过去。
年龄大点,门上也留的有电话。
看着父子俩人挂完对联作品。
老妈招呼着天佑跟她去文化馆开会。
年初的时候,文化馆跟李天佑也签了合同工的用工合同。
现在馆里处理大型活的的时候,李天佑也必须到场的。
到文化馆的时候,会议室里基本上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各位叔叔阿姨。
一个个都跟看自家孩子一样,招呼着他。
馆里的人,平均年龄都比较偏大。
五十岁往上的占绝大多数。一眼望去,就那么几个年轻人。
到点开会,馆长先是传达了一下县里最近宣传部的一些精神。
然后抓重点讲述了一下近期文化馆的几样主要工作。
基本上都跟李天佑没啥关系。
只有最后的书法大赛,是他们这里要单独开小会商讨的。
今年的书法大赛,还是往年的传统模式。
先普发全面各大平台广告。
全县各个书法兴趣爱好课外培训班,书法协会,本地贴吧,抖音短视频平台等等一系列,都要宣传到位。
然后通过二十天的作品收集汇总。
再由馆里相关科室,进行初审。
筛除掉一些不堪入目的参赛作品之后,转交给馆里领导,
再由县里文化旅游局,宣传部等多方评审打分。
最后分出前几名的作品。
张贴打分结果,现场颁发各种奖项与荣誉证书和奖品。
最后通过文化馆专业的展馆展出这些不错的作品。
后面一个月的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参观展厅的比赛作品,达到与民同乐的效果。
在打分结果出来以后,这个时间段,
就需要老妈和李天佑抓紧时间装裱好所有优秀作品,再前往展厅进行布展。
这个流程基本上是沿用了很多年的,基本上没什么改变过。
馆长象征性的问了几句,谁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
有一说一,这种书法大赛,其实没什么收入的。
很多奖品都是本地一些实业单位,赠送得来。
比赛的冠名费什么的,也都用作于前期的广告投放。
就是抖音投个本地广告,一周的广告也要个小十万呢。
更别说线下做点广告喷绘,户外挂牌,现场搞个开幕仪式,最后还有颁奖仪式。
这些线下物料制作,也都是要算成本的。
所以基本上,这类书法大赛,真不挣钱。
而文化馆的这些人,也都是把它当作一个固定工作罢了。
完成本职工作就好,别的也都不想操心。
安逸的生活也都过习惯了,懒得有什么改变。
在馆长问了一圈以后,李天佑拿着本子站了起来。
往年的书法大赛,不分赛段,这在李天佑看来很不合理。
应该分成成人组和儿童组两个类别。
同时需要馆里再多开一个展厅,加强儿童组的展示规模。
成人组原有的比赛模式不变,儿童组加大力度,可以有两大优点。
首先这两年国家大方针也在加强各地学校开展研学活动。
让各个地方深挖本地值得学习的爱国主义教育。
李天佑他们这里,这类题材的研学,已经基本上快挖的差不多。
再挖,就要把孩子们送出去旅游研学了。
这几年,某个棒子国不是叫嚣着汉字是他们的吗?
如何树立孩子们的爱国之心,把传统书法,从兴趣爱好慢慢转移一些到中华传统教育上。
每年县里博物馆都要搞“博物馆进校园”活动。
今年,这活动就可以先朝着弘扬传统文化方向走了。
博物馆讲解员可以优先向孩子们讲述当地都出现过哪些书法绘画名家。
树立孩子们的民族自信。
紧跟着,咱们这次书法大赛,重点也要分一点到各类学校中去收集参赛作品。
这样一来,学校研学项目,博物馆的每年定期活动,都能得到一个有效缓解。
不论是谁,年年都写一个题目的作文,还要你每年创新,谁来都头疼啊。
现在由文化馆牵头,其他两方互动起来。
邀请学校本地研学活动,走进文化馆,带领学生们参观书画作品。
当研学的孩子们在参赛作品展厅里,发现自己同班同学的那种激动,参赛的孩子那一瞬间的自信。
那画面不要太美。
最后,成人组获奖的一些参赛选手。
不用想,肯定也是各个领域出色的人才。
书法造诣肯定会超过这些小朋友们。
文化馆再次出面,邀请这些获奖者,看看他们能不能给这些参观的小朋友,来个现场传授技艺。
人都是有展示自己优点的欲望的。
排除掉部分清高独处之辈,让成人组获奖者给下一代传承,他们肯定都愿意。
文化馆甚至都不用花费什么金钱。
这种传承的满足感面前,提钱都显得俗。
所以研学现场可以安排的满满当当。效果也能很好。
所以李天佑也强调为什么,要着重布展儿童组展厅。
他现场拿了自己美术班的两幅作品。
都是画的一个石膏娃娃的素描。
一个就是普通绘画作品。一个是已经加装了镜框的成品作品。
灯光下,明明后者的绘画水平不如前者,但是精装的作品,咋看咋比前者舒服很多。
文化馆以前对待少儿作品,基本上就简单张贴,没有搞过这种精装。
实体物品拿出来的瞬间,在坐的各位基本上都理解了什么意思。
馆长询问了这类镜框装裱的费用和用时。
他担心时间来不及弄那么多作品。
李天佑笑眯眯的表示,一副作品,用时也就不到一小时。成本控制在三十没有问题。
文化馆可以直接购买几百副画框,到时候,精装裱以后,加上画框,参赛展览结束,可以50元卖给家长。
自己家娃娃拿了奖的作品。50元,没有几个家长出不起这个钱。
这一主意,算是鸡贼到了极点。
文化馆什么都不用付出,一副作品就能创收20元。
哪怕真有家长,不花钱,就要作品。
那就打开画框,拿走就行。
剩下来的画框,下次比赛还能接着使用。
这个想法,算是打动了文化馆几个经常发愁经费不足的老干部。
还是年轻人脑子好使。
而李天佑真正的打算是,这些买画框的,不都要先在他这进装裱吗?
他要先吃一手费用!
嘴角都快裂到耳朵的小李同学,美滋滋的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