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张一某大导演

长安。

陈恺哥导演和摄影师张一谋正拍完了电影《黄土地》。

这两位都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目前还年轻的很,也初露峥嵘了,未来都是天花板级的人物。

《黄土地》这个片子,张一谋是摄影师,看着陈导演在片场挥斥方遒的样子,他也有些意动。

现在的拍摄制作包括后期剪辑所有的东西基本都是导演说了算,后来慢慢的由制片主任说了算,再是制片人说了算,再发展成都听买方的。

张导目前手上正拿着一本长安杂志在看,十二万字的内容都在一本杂志上,厚厚的一本好七八十张纸,一百多页,已经不算杂志算是一本书了。

因为比较厚,价钱也贵了许多,之前的杂志是五毛钱一本,和小人书的价钱差不多。

这一本杂志比较厚,两块钱一本。

按照之前高加林和长安杂志说好的,如果出版了,版税率是百分之十。定价两块,只要每卖出一本,高加林就能赚两毛钱。也不算太多,即便销售出去了一万本,也就是两千块钱。

长安杂志的发行量每一期通常在三千册到一万的水准,并且长安人购买的多一些。

张导陷入了深思,他看了几个小时把这本小说给过了一遍,心里生出了一个想法,这本小说写的太好了,非常适合用来拍电影。

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联系一下这个高加林,讨论下电影版权的事情。

他想干导演的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就是还不认识高加林,但他可以先去长安杂志看看,问一下高加林的情况。

《黄土地》讲述了陕北农村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下少女翠巧逃婚追梦的故事,他现在刚拍完正好在长安。

第二天陈导就去了长安杂志编辑部。

张导就是长安人,毕业于京城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分配到广影厂,今年获得了全国电影优秀摄影奖,很受厂里看重。

到了编辑部自报家门跟长安杂志的主编聊了起来。

都是文艺工作者,没有见过面,但都听说过彼此。

主编:“你打听加林的情况?他现在不在长安,在上海,上海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是今年的新生。”

知道名字,知道地址,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离开编辑部后给上海大学那边打了电话。

高加林去门卫处接电话。

“你好,是小说《活着》的作者高加林同学吗?我也是陕北人,张一谋,广影厂的摄影师。”

高加林愣了一下,张一谋可是以后最牛的大导演,还是导过奥运会的牛人,不过现在的他还没成为导演,只是参与过几部电影的摄影,在影视界也有些名气了。

高加林不知道这位张大导演找自己是要干嘛。想起了《活着》的电影就是他拍的,不过是在93年才开始拍摄。但活着的小说前世也是92年才发表,自己生生的把它提前八年给发表了。

“你好,我是高加林。”

“高先生,我看过你的小说,实在是太喜欢了,我想着能不能把这个小说给拍成电影,具体的事情等跟您见一面咱们再谈。”

开放之前都是互相称同志。

现在的话叫开始流行叫先生小姐了。再往后一点小姐不是啥好词。

要改编电影版权没问题,钱给到位就行。

估计也给不了太多的钱。

目前内地的工资普遍不高,除非自己单干做生意。

现在拍电影是国家制作,独立的电影制片人得到九十年代才有。

这个故事张导不想错过。

打完了电话直奔广影厂。

和副厂长聊了一下。

去申请经费。

“小张,你真要转行当导演?”

“导演和摄影师一块干。”

副厂长很看的起他。“每年的项目就那么几个,厂里的经费总共也就那么多。”

张导:“我有信心一定能拍出好片子来。”

“十万,最多给你申请十万。”

他们广影厂目前一部电影的花费在二十万到六十万之间。

看电影成本,如果是大制作,少林寺那种的,辗转多个地方,需要的人多,服化道,吊威亚啥的设备。人力成本是最少的,少林寺用了三百万。

他这才给批了三十分之一的钱,也是副厂长看的起他,不然都不给立项。

张导:“厂长,能不能再多支持一些,十万是不是太少了点。”

“有能耐自己去拉赞助,厂里啥情况你还不知道。”

有十万,也可以试一试。

工具设备都用厂里的,他自己就是摄影师,该省的地方省一点,十万块估计能凑合。

有了十万经费,直接坐火车去上海找高加林谈电影剧本的事情。

张导目前才三十多岁,年轻,有冲劲。

到了上海大学直接去中文系找人。

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学生,直接开口问道:“同学,你知道中文系在哪儿吗,我找八四届的高加林。”

“你找高加林呐,我知道,那边,二楼靠右第二间就是他们班的教室。”

张导也是碰碰运气,没想到随便找个人问一下都知道了高加林在哪儿。

二人碰面了,以前只在电视里头见过张导,如今是见到真人了,还是年轻时期的张导。

高加林:“你是前几天跟我通电话的张先生。”

“是的,高加林同学,我这次过来特意跟你谈一下这部小说的电影版权。这个故事写的实在是太好了,让我更坚定了做导演的想法。

但是厂里只给我批了十万元的经费,人员工资,设备,台前幕后,后期剪辑,服装道具,都是一大笔的钱,这个版权费想着高加林同学能不能相对少一点。”

他是真没钱。

十万块,如果拍摄时间长一点,耗不起。只能速战速决,质量上也不能差。

高加林:“能给多少呢?”

“两千块。”

不算太低。

稿费一千,青年文学的一等奖奖金一千。再加上这里的版权两千。

还有版税,能一直吃钱。

高加林答应了下来:“成交。”

“太好了。我把合同也带了过来。”

高加林过了一遍合同,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