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全球历史的开端

第一节 全球人类都拥有一个非洲外婆?

1. 华胄来从昆仑巅?

传说在四千多年前,在今天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一带,有一位国王,名字叫奈亨台(Nakhunte,又译为奈洪特)。公元前2282年,也就是四千三百多年前,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位国王带着他的人民开始向东迁徙。他们先经过今天的伊朗,再穿越干旱的中亚沙漠,然后翻越高峻的帕米尔高原,转过昆仑山脚下,从河西走廊再到关中平原,继续向东,终于来到一片广袤的平原,一条宽阔的大河从平原的中间穿过。奈亨台决定停下脚步,留在这个富庶的地方。他们就在大河边繁衍生息,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在后代人们的口中,奈亨台被叫成了“黄帝”,其实就是“亨台”这两个字;他的子民则成了“百姓”——这些人,就是中国人的祖先,那条河自然就是黄河。

这是一个名叫拉克伯里(Albert Terrien de Lacouperie,1844—1894)的法国人讲的故事。拉克伯里1844年出生在法国的诺曼底,很小的时候就跟他父亲住到香港,学会汉语,后来又去了伦敦,在大英博物馆工作,写了好多关于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小册子。拉克伯里的主要观点,就是说中国人和中国文化都是从西方来的,不但黄帝和百姓,就连神农,还有造字的仓颉,他都能从巴比伦的历史中找到对应的人物,说得有鼻子有眼。

1894年,他出了一本书《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主要内容就是上面讲的这个黄帝故事。可是书出来以后,没什么人理他,拉克伯里当年就在寂寞中去世。没过几年,有两个日本人读到他的理论,写进日文的《支那文明史》,这个说法先在日本大受欢迎,也很快传到中国,没想到却一下子流行起来。不说一般人,就连章太炎(1869—1936)、王国维(1877—1927)、刘师培(1884—1919)这样的一流学者,一时也成了这种说法的拥护者,“中国人种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好像一夜之间时髦起来。我们只需要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它的流行程度:1915年,当时民国大总统袁世凯(1859—1916)定了一首国歌,其中有一句“华胄来从昆仑巅”,说的就是华夏民族翻过昆仑山迁到东土,可见中国人从西方来的这种说法那时候是多么深入人心。

今天大概没有人会相信这种天马行空的联想吧?但在一百多年前,却有这么多的中国人相信它是真的。这是为什么?

中国人是土著还是外来的,古时候没人关心这个问题,一讲历史,就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国人不是黄帝子孙,就是帝喾或者颛顼的子孙,我们自古以来就是这块神州大地的主人,怎么可能是从外面迁来的呢?可是,到了近代,却发现世界上不只有我们,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国家、各式各样的人。这还不算,这些跟我们长相不一样、语言也不通的人,往往比我们还厉害,我们打仗老输给他们,他们的文明好像也不弱。这些人主要是从西方来的,那么是不是中国人天生就低西方人一等呢?是不是因为我们是黄种人,所以就不如白种人呢?现在好了,一个西方人说,中国人也是从西方来的,跟英国人、法国人一样,也是古代巴比伦的传人,那么大家就平等了,自信心也回来了。就是这样的心态,让晚清民初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就相信拉克伯里的理论。

好在大家很快就发现这套说辞不靠谱。说“亨台”就是黄帝,用汉语的发音去比对古巴比伦的语言,绝对是毫无根据的捕风捉影;至于他费尽心思找到的巴比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相似之处,只要认真去找,任何文明之间总能找到一些近似的地方,毕竟大家都是人。

然而,抛弃拉克伯里,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中国人到底是哪儿来的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得先问,人是从哪儿来的?

2. 人是从哪儿来的?关于人类早期历史的拼图

世界上有一些文化,早就传说人类是从灵长目动物变过来的。比如在非洲的塞拉利昂,人们一直把黑猩猩当成祖先;又比如根据藏族人的说法,说人是猴子和罗刹女的后代。不过,这些主要还是一种宗教性的神话,跟现在我们理解的进化论没有关系,只是偶然有一点重合而已。在大部分古代人的心目中,人是被创造出来的,当然创造的过程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终于,在最近的一百五十年中,进化的奥秘被一点点揭开。人类在经过短暂的震惊之后,很快接受这个事实,那就是自己是由非常简单初级的生物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不过,这个过程,特别是从猿到人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其实非常考验考古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本事。

原本,要了解古人类的情况,一靠化石,就是古人类的骸骨,最重要的当然是头骨,其他还有腿骨、牙齿等一切人类化石,都是研究的材料;二靠遗迹,就是跟古人类有关系的东西,比如使用过的工具、吃剩下的食物、留下的艺术品,等等。可以说,过去我们所了解的古人类的历史,就是由一个个化石、一块块石器串起来的。

1974年11月,考古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具三百二十万年前的骨架。经过简单的研究,判断这位祖先应该是位女性。当时,考古营地里的录音机正在播放披头士乐队的《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激动的考古队员就把这位祖先称作露西,这是最有名的一具古人类化石。

一般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也就几块骨头,能发现头骨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露西呢?一共发现了全身骨骼的百分之四十,包括一部分头骨、下颚、脊椎骨、骨盆、肋骨、双臂的肱骨、左腿的股骨和右腿的胫骨,这是直到那时考古学家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化石,拼合起来已经大致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人骨样子。

露西去世的时候,应该是在二十五到三十岁,在那个时候,已经不算年轻。因为露西的出现,我们对早期人类的了解大大增加了。她属于南方古猿,名字虽然叫猿,却已经接近人了。她身高1.1米,体重大概29千克,看上去跟黑猩猩差不多。但她跟黑猩猩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别,那就是她的膝盖朝外翻,这证明她已经开始直立行走。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因为直立行走把手解放出来,可以做更复杂的事情。直到今天,我们能在小小的手机上运指如飞,都要感谢露西们。

不过,露西这个“最完整”的记录很快就被打破了。十年后,考古学家在非洲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Lake Turkana)边发现一个小男孩的骨架,这个骨架几乎是完整的。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早期人类化石,大家叫他图尔卡纳男孩。

图尔卡纳男孩的年龄是八到十岁,身高1.6米,即使按照今天的标准,也是个长得很高的小子。专家估计,他成年以后,能长到1.85米,绝对是个大个子。他生活在一百五六十万年前,比露西晚了一百多万年,也比露西更“像人”,不但个子高,而且脸部更平,腿更长,脑容量更大,发声器官也可以发出更复杂的声音,他属于一种新的人类——匠人。

除了这些教科书级别的考古发现,还不断有一些新的进展,有些让人大开眼界。比如,2003年,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Flores Island)上发现一具完整的古人类化石,身高只有1.06米,年龄三十岁,跟露西差不多,却并不是南方古猿,而是一种新的直立人。这些人生活在距今二十万到五万年前,有人怀疑可能是迁移到岛上之后,生活在一个孤立的环境里,人慢慢地越长越矮。发现这些化石的时候,《指环王》正在热播,于是考古学家就把他们昵称为霍比特人。关于“霍比特人”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据说已经发现更矮的化石。

人类进化的历史,好像一幅拼图,要靠化石一块块拼起来。可是,问题是我们根本无法确定这幅拼图有多大,所以也就不知道到底哪里缺了什么,也不知道这幅图究竟是树状图还是网状图。这幅拼图能拼成什么样,完全依赖于发现什么样的化石,但考古发掘的偶然性很大,很多时候都得靠运气。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我们对人类进化的总体面貌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呢?

有的。那就是分子人类学,通过比较人类的DNA序列,来追踪人类起源和迁徙的历史。

3. 新方法、新证据

1987年,两位美国古人类学家发表一篇论文,可谓石破天惊。他们提出,所有的人类都拥有一位共同的女性祖先,后来这位女性祖先被叫作“非洲老祖母”,更严谨一点,把她叫作“线粒体夏娃”(Mitochondrial Eve)。

夏娃是《圣经》里人类共同的女性祖先,加个“线粒体”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线粒体是细胞中的一个构件,它拥有独立的DNA,也就是遗传信息。关键是,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NA不会发生遗传重组,也就是说检测动物体内的线粒体DNA,可以用来推测这种动物的祖先情况。不过,线粒体DNA只能从母系遗传而来,所以这种研究也只能揭示母亲这一边的来历。开个玩笑说,非洲老祖母不应该叫祖母,应该叫非洲外婆。

这两位人类学家的研究发现,所有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都能追溯到一位共同的祖先,这位祖先大约生活在十四万年前的非洲,按照线粒体DNA的遗传特性,当然是位女性。不过大家不要误会,不是说十四万年前人类只有这么一位女性,也不是说只有这位女性生育后代,其他女性全部绝后。前面说了,线粒体DNA只能追溯女性,所以除了这位夏娃的其他女性,要么是没生孩子,或者在她们后代中的某一代全部没生孩子,要么是她们的某一代后代全部是男孩,没有女性后代,所以她们的线粒体就失传了。这些女性的线粒体虽然失传,但不代表其他的遗传信息也失传,这些遗传信息可能保存在身体的其他部分。所以,尽管全体人类确实拥有一个共同祖先,但很多其他老祖先的基因也通过复杂的遗传过程,保存在你我的身体里。总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母亲的母亲的母亲这样一代代往上推,那么总有一代,所有人的母系祖先都交汇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这位非洲老太太。

知道了共同的女性祖先,有没有可能知道共同的男性祖先呢?也能。仅在男性中遗传的是Y染色体,遗传学家发现现代人类体内的Y染色体也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男性祖先。根据“线粒体夏娃”的先例,人们叫他“Y染色体亚当”(Y-chromosomal Adam)。不过,关于这位男性祖先生活的时间,遗传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他是距今九万到六万年前的人,比夏娃可晚了好几万年。

同样,亚当的存在也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位男性。“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人类有着共同的起源,现在全世界的人虽然千差万别,但其实往上追溯的话,大家都是一家。

简单地说,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已经分成两派:一派叫作人类单一起源说,认为人类是从一个地方进化来的,然后不停地迁徙,最终扩散到全世界,支持这派理论的人比较多;另一派叫作人类多地起源说,认为人类是在地球上好几个地方分别进化来的,支持这派理论的人比较少。

每一派下面,又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同样主张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但是有人认为人类起源之后就迁徙到世界各地,逐渐变成今天的样子;有人认为人类分两次或几次迁徙出非洲,前面迁徙出去的,之后都被取代或者灭绝,后来迁徙出去的才是现代人类;还有,这些不同种类的古人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彻底的取代关系,还是有交配、有基因的交流呢?如果有基因交流的话,那么是本地人留下的基因多一些,还是外来的新人类留下的基因多一些呢?总之,是各有各的看法,而且随着新的化石发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这些看法也都有可能被改写。

不过,无论是主张人类单一起源派,还是主张人类多地起源派,都很难否认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都必须面对人类互相之间具有亲缘关系这个事实。所以他们也就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承认远古的人类有多个种类,或者用生物学的语言来说有多个亚种,都承认早期人类经历大规模的迁徙和杂交。他们的分歧往往只在于这种分别或融合的程度以及以谁为主而已。

总之,就我们目前所知,最早的人类确实诞生在非洲;不管几次,早期人类确实也曾经“走出非洲”,约七万年前,他们开始向各地迁徙;人类的不同亚种之间,确实也发生过丰富的基因交流。非洲在中国西边,更是确定无疑的事实,这么一说,中国人确实是从西方来的吗?

关于“中国人究竟一直是在本土进化而来的,还是从非洲迁来的”这个问题,中国考古学家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