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构知识:在线知识传播的疆域、结构与机制
- 张伦 李永宁
- 740字
- 2024-12-28 11:18:33
一、在线知识分享平台与意义语义场
作为符号系统,语言具有客体性,它可以脱离“此地此时”直接的主体性表达来传递意义,从而成为传递客观世界意义和经验的载体。第一,语言的逻辑性使得语言能对社会个体的经验进行分类,使得个体分享的常识对于社会其他互动对象都有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经验被匿名化了,经验得以通过语言被复制。第二,语言把原本在空间、时间和社会维度上彼此远离的事物“在场化(Making Present)”了。浩繁的体验与意义都可以在“此时此地”中被客观化。语言搭建起意义的语义场,借助语言,世界的个体经验和历史经验能够被展现为事实,并被保存和积累,从而形成社会知识库(Social Stock of Knowledge)。知识的分享使得个体共同进入可用的社会知识库。社会知识库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使个体能够将自己的零散知识整合起来。换言之,语言将共享经验客体化,使所有使用语言的人都可以运用这些经验。它是集体知识库的基础和工具。语言也进一步为新经验的客体化提供了方法,使其能够进入已有的知识库(27)。
传统的建制性知识建构过程——例如期刊学术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学校课堂的标准化知识传播,其专业性知识建构,依赖于专家的专业化、学术性语言;知识贡献者处于层级分明的专业机构,知识的建构需要得到多层把关。这使得在人类历史的很长时间,知识建构是被专业化的机构和专家所垄断的。
而相比于传统的建制性知识传播方式,在线知识传播更有利于搭建起通俗的意义语义场。与传统的以学校为代表的建制性知识传播相比,在线知识传播语言呈现出去中心化、开放性特征,使得语言呈现出多元化、通俗化趋势;在线知识库以“用户自组织”方式形成(28)。因此,用户参与的门槛相较于传统建制性知识生产方式变低;纳入社会知识库的信息更广泛而多元;从而降低了用户信息获取的时间成本和认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