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发展与对口协作园区开发实践
- 陈颖仪 刘祥
- 1609字
- 2024-12-25 17:05:53
二、第四次产业转移与全球价值链重构
(一)第四次产业转移
第四次产业转移是指由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传统第二、第三产业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同时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东南沿海的产业外移和转型升级趋势日益明显,东南亚等地区成为其首选目的地之一。
改革开放后20年中,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生产环节。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后续一系列的国外反倾销措施的影响导致订单锐减,而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地价、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涨。在产业生命周期规律的影响下,这些低端产业需要升级转型,而东部沿海地区也需要为接收新兴产业的转移留出空间。另外,低端产业和企业已经不能承受高昂的生产成本,他们看准了东南亚市场潜在的机会,选择向海外迁移以开拓新市场、增加利润空间。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同时也是唯一涵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包括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这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多个高附加值行业和领域中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随着全球价值链体系的演变,劳动力成本逐渐降低其在产业转移中的重要性,而生产率、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力逐渐上升,这使得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形成在全球产业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涵盖工业原材料、消费制造、高端制造等多个领域。在工业基础原材料方面,中国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钢铁和煤炭产量的领先地位,同时能源化工产业的产能占全球总量的40%。在消费品制造领域,中国在纺织品和家具出口方面表现突出,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7.6%和30%左右。高端制造方面,中国在轨道交通装备、机床设备、专用设备制造等领域拥有强大的全球竞争力,同时电子制造行业也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集成电路领域。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数据,中国的经济依存度指数自2000年以来逐渐上升,从0.4增至2017年的1.2。这意味着全球越来越依赖中国的经济体系。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从2007年的0.9下降到2017年的0.6。这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将深刻影响国际资本流向,并加速产业的转移和承接国在贸易结构和份额上的变革。
中国外商投资规模的增速减缓是这一产业转移浪潮的外部表现之一。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低端制造业逐渐向成本更低廉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尽管中国仍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但对中低端制造业的吸引力已经低于东南亚等地。然而,中国作为中高端制造业基地仍然具备明显的优势,例如高效的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的完备性、充足的工程师人才资源以及庞大的本土市场需求,这些因素将继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中国的贸易结构优化和升级是这一产业转移浪潮的另一外部表现。近年来,中国的全球出口份额略有下降,而进口份额有所增长,表明中国作为供应链中枢的规模略有减小,而作为消费国的地位有所提升。进一步分析出口产品结构显示以下特征: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而上游纺织原材料和产品的出口份额上升。家居用品产业链中,化工制品类产业向外转移,特别是相对于金属制品类。电子产业链中,中国在下游电子终端产品的出口份额上升,但电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额略有下降。电气机械产业链整体上升,特别是下游的终端制造环节。
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同时也表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仍在不断演变。总体而言,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以来,中国的产业链发生了深刻的演变,逐渐从低端加工向高端研发与制造产业转移。在保持了当前产业链的长度和高度完备性的基础上,中国的产业附加值和技术要素比重也逐步提升。这一变革使得中国的产业链不再局限于“微笑曲线”底部的生产制造环节,而是逐渐延伸至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研发和品牌环节,同时提升了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