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与新企业绩效
- 王玲
- 5字
- 2024-12-18 17:24:38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创业生态系统在生物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共同孕育下产生。从美国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号公路”(Boston's Route 128)到中国北京中关村和深圳湾创业广场,创业生态系统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变迁。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考夫曼基金会(Kauffman Foundation)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等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将创业生态系统认定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重要的支撑结构。《2019年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报告》(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19)显示,在全球30大创业生态系统中,有3个系统来自中国,即北京(第3名)、上海(第8名)和中国香港(第25名);深圳和杭州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兴创业生态系统行列[1]。截至2019年5月,北京中关村已入驻高新技术企业25571家,其中上市公司320余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18家;有效发明专利106487件,在北京市企业同期发明专利总量中占比达64.8%[2]。由此可见,中国创业生态系统发展迅猛并日趋完善。
创业生态系统是促进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土壤,新企业也是推动创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创业生态系统与新企业创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基于此,本书从网络视角将新企业与创业生态系统纳入同一个框架,深入探讨创业生态系统如何促进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新企业如何利用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关系提升绩效并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的成熟和完善。据此,本书分别介绍中国典型的创业生态系统——北京中关村和深圳湾创业广场的网络主体和网络关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