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与新企业绩效
- 王玲
- 1856字
- 2024-12-18 17:24:40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创业生态系统能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促进创业活动的持续开展。创业生态系统如何提升新企业存活率的问题受到实业界与学术界的重点关注。通过梳理经典理论和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网络视角能够将创业生态系统与新企业有机地结合,有助于打开创业生态系统对新企业绩效作用的“黑箱”。基于此,本书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如下:
首先,本书通过系统梳理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以及创业生态系统及其网络、资源拼凑和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为理论框架的构建和研究假设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选取创业生态系统中的4家新企业进行探索性多案例研究,借助定性分析软件NVIVO 12对一手和二手数据进行编码整理。一是对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网络拼凑以及吸收能力进行维度探索,经理论推导和案例分析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主要包括关系异质性、关系多重性和关系变化性三个方面。新企业依据不同类型的机会开发选择不同的网络拼凑方式,根据网络加工程度的不同,网络拼凑分为利用现有网络进行资源拼凑、重组现有网络进行资源拼凑和基于现有网络创造新的网络进行资源拼凑。吸收能力包括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符合Zahra和George(2002)的经典维度划分。二是深化预设模型并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的“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新企业绩效”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文献梳理和理论框架中变量间的关系提出相关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中关村和深圳湾创业广场中的新企业随机发放问卷,共收取326份(163家企业)有效问卷,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4.0和AMOS 24.0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深入讨论,提出本书对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的启示。最后,提出研究结论,基于已有理论和相关研究阐明本书的创新点,总结本书的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综上,本书构建创业生态系统的情境下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间的研究模型,具体内容如图1.3所示。本书旨在挖掘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揭示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网络拼凑和吸收能力在相应关系中发挥的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本书共分7章,具体结构安排和内容如下:
图1.1 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资料来源:笔者设计得到。
第1章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个部分。本章立足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明确现实问题和理论空缺;通过介绍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阐述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内容并构建合理的结构;选择多种与研究问题相契合的方法并设计科学的技术路线,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章提出的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对全书起统领作用。
第2章为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本章根据本书的研究内容,梳理经典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一方面,对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的核心构念、理论逻辑及应用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就创业生态系统及其网络、资源拼凑以及吸收能力的内涵、维度、特性、研究现状等进行系统回顾,总结研究现状与研究局限。本章为本书研究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3章为基于案例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在第2章的基础上,本章进行了理论模型预设;设计案例研究方法,具体涉及案例研究方法的选择、案例企业的选取、数据的收集及信度和效度保障以及数据编码与分析;基于案例分析进一步细化并构建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间的理论模型。
第4章为研究假设的提出。基于前文构建的理论框架,本章结合理论基础和已有研究文献,进一步论证创业生态系统的网络特性、网络拼凑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网络拼凑、吸收能力与新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通过理论推导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第5章为实证研究设计。为提升实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章的实证研究设计主要涵盖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样本特征、变量测量、问卷的有效性检验以及同源方法偏差检验6个部分。
第6章为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按照第5章的研究设计,本章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同源方法偏差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将统计分析软件显示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多元回归结果进行整理,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并据此对创业活动实践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7章为结论与展望。本章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结论,并结合理论基础和已有研究对本书的创新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提出本书的局限性并据此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