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2008年到2018年,从“结构性减税”到“减税降费”,税制改革成为这十余年来经济领域改革的热点。本书以本轮税制改革的“先锋”——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互动机制及经济后果,为深入解读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政策效应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营改增”“增值税简并”“减税降费”等系列政策变迁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从政府到企业各显其能应对危机:政府投资减税保稳定,企业降薪裁员谋生存,掀起了一场抵御危机的“全民运动”。其中,减税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我国也不例外。2008年底,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行结构性减税”,并将其列为2009年财税工作的重点,其中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在结束为期5年的试点后,从2009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成为结构性减税战略中的核心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税收,作为政府参与市场、参加社会生产活动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其政策变迁的机制如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书从微观视角进行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寻找增值税转型对微观企业的财务行为及其经济后果产生影响的经验证据。验证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投资行为、冗员和绩效等多个层面产生积极作用。第二,探求增值税转型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及相关路径。企业从财务状态、财务行为到经济后果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增值税转型如何在价值转换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第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为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建立更有效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分3大部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剖析:

第1部分包含第1—第3章内容,是全书的铺垫。第1章对本书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要素做了必要交代,界定相关的研究边界,明确全书的研究逻辑和主要内容。

第2章是制度背景分析。由于本书研究的内容与公共政策和制度变迁有关,有必要对相关的制度背景予以介绍。本章对增值税的起源和发展、国外增值税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增值税实施和完善的过程做了简要的回顾和分析,以便能更全面、深入地剖析增值税转型的影响,对本书的后续研究起到铺垫作用。

第3章是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本章围绕本书的研究内容,对国内外的税收对企业的影响、融资约束、投资及企业冗员相关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的梳理和评述。既是回顾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提炼可借鉴的成果并找出其中的不足,进一步为本书研究定位,确定研究重点及可拓展的研究空间。同时,本章也对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机理做了相应的理论分析,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增值税转型能够通过影响企业现金流、折旧和利益相关者决策,缓解融资约束。第二,增值税转型能够利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以及价格弹性的作用,促进企业投资。

第2部分是实证部分,理论分析的结果需要进一步从实证的角度进行验证,该部分涵盖了第4—第7章的内容。其中第4章和第5章以增值税转型对财务行为的影响为研究落脚点,第6章和第7章着重检验增值税转型的经济后果。

第4章是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本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ID分析法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了增值税转型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增值税转型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其政策效应逐年显现,并且因企业产权性质、高管金融背景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不同,政策发挥作用的效果也不同。国有企业的政策效应弱于非国有企业;高管具有金融背景更有利于政策效应的发挥;市场化程度越高,政策效果越好。

第5章是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研究。本书不仅检验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还结合产权特征和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对政策效应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虽然能从总体上显著提升企业的投资水平,但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体现得更为突出,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的企业更有能力对政策导向做出积极的回应。

第6章是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冗员影响的研究。本章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冗员的影响效果层面对政策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检验。理论上,增值税转型可能会对企业冗员造成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但最终哪种影响效果更强,理论上并不能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对冗员的影响最终体现为减税给企业带来收入效应,从而缓解企业冗员,其中对国有企业的冗员和隐性失业的消化作用尤为明显。

第7章是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本章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层面对政策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增值税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长期绩效,并且,其政策效应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呈倒“U”形变化;当结合企业的行业技术特点进行考察时,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受益程度大于非高新技术产业。

第3部分是全书的总结,即第8章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全书的研究结论、不足及展望。

本书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如下:

第一,本书研究了增值税转型作用于企业财务行为的主要途径和内在机理。以企业的财务状态为研究起点,研究增值税政策变化带来的财务状态的改变以及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本书从融资约束的角度研究了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折旧和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影响,检验了增值税转型对融资约束产生的缓解作用,并进一步细化和区分了增值税转型对内源融资约束和外源融资约束的影响差异;验证了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对政策反应的迟钝。

第二,考虑到增值税政策所具有的公共政策特性,本书在增值税转型政策研究中引入了对滞后效应的考察,并且在对政策效应进行总体评价的基础上,将产权性质、高管背景、行业特性、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纳入研究框架,对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更立体、更多维度的考察。

第三,本书从企业冗员的角度考察了增值税改革的经济后果。与大多数基于财务报表数据对经济后果的研究成果相比,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衡量增值税转型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后果。本书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雇佣行为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由于理论上并不能确定方向相反的两种效应作用的大小,本书从实证角度确认了政策对企业冗员的缓解作用。

本书的研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第一,本书仅从融资约束、投资这条逻辑主线进行了研究,对经济后果的分析也仅考虑了企业冗员和企业绩效两个方面,研究内容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第二,本书在模型设计上选择了以DID分析法为基础进行拓展,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多样化。第三,从样本时间上看,为了排除后续“营改增”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的研究时间较短,可能会因为政策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而使研究结论产生偏差。

正如斯蒂格利茨教授所说,“20世纪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研究各自走在不同的道路上,21世纪的经济学将是分久必合的时代”。如何将宏观经济因素纳入微观经济的研究范畴,从而更深入地揭示微观企业行为决策背后的宏观驱动力,是值得我们继续努力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