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稳住,我们能赢
- 穿越崇祯,我有等价天平
- 化神好艰难
- 2237字
- 2024-12-15 13:43:05
“陛下,您看,满清可能入关的路径上,最多只有十个县城需要守住。
只要守住了这里,满清哪怕是来了,也是没法深入我大明腹地的。
这里面有几个县城的城墙是极好的,不需要怎么修,真正要修的县城城墙只有五六个。
您只需要征发一些徭役,就能把这些县城都修一遍。
如果能够在每个县城里面放三千兵马,总共三万兵马守住这里就是绰绰有余了。
满清就算是能够攻打下来,也要折损不少兵马。
而且我大明辽西防线和东江镇都在,满清不可能全面出击来直扑北直隶,一次最多来两三万人。
就这点人马来抢劫肯定是够的,但是想攻下我们有重兵防御的坚城就是妄想了。
哪怕他们打赢了,可只要死的满清野猪皮太多,他们实际上也就打输了。
陛下,我们人多,他们马多。
所以我们就要发挥我们人多的优势,多守城,少野战。
反正我大明在守城的时候死个三五万兵马不会有事,而满清死个三五万兵马是受不了的。
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发挥出我们的优势,扬长避短,就能对付满清了!
陛下若是有钱训练新军,那么就用新军守城。
陛下若是财源不足,那么就用卫所兵也行。
先发展步兵守城,再筹集骑兵野战,慢慢打,肯定能赢!”
洪承畴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县城,马上就给出了自己的办法。
无非就是消耗战那一套,消耗钱粮,消耗人命,最后把对手耗干。
从军事上将,当然是以骑制骑。
明军屡次与满清决战失败,都是吃亏在明军过分依赖火器和步兵。
而那个十七世纪的时代,火器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击败骑兵的地步,一直要等到十九世纪的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使用火帽枪+线膛+米尼弹的英军,才第一次用纯火力,击败了骑兵冲锋。
明朝灭亡于1644年,而前一年1643年的罗克鲁瓦战役中,法军依靠骑兵大胜,以劣势步兵和火炮,击败并彻底歼灭了步兵和火炮都占绝对优势的西班牙军。
1644年的另一场欧洲战役,英国内战中的马斯顿荒原之战,克伦威尔凭借铁骑军,大胜王党骑兵,扭转了战局,最终议会军取得胜利,
可见,在明末,能够对抗骑兵的,只有骑兵。
所以,明朝应该基本放弃步兵,车兵,而大练骑兵,就能大大增强野战实力,正面击败满清。
广渠门之战就是明证,九千明军骑兵,正面击败满清左翼两三万骑兵。
即便在明末很多问题的基础上,比如军饷等问题基础上,依然有可能组织其可以与八旗对抗的明军。因为可以对抗不代表必须一次性野战歼灭对方。
明军因为战斗力问题导致野战不行,从而在明清战争中可选择战术少了很多。但反过来说,清军一直也有严重短板,可选择战术同样影响大。
一是清军人少,关外的农业开发很有限,明嘉靖年间占据当时几乎所有耕地的汉人人口还不到四十万,后来经过多年动荡,清朝在关外人口能大几十万就不错了。这点部队经不起消耗战。
最经典案例就是松锦大战前期的杏山争夺战,明军虽然伤亡比清军大,但却夺回了杏山。这就是因为只要消耗在一定程度内,清军哪怕伤亡更少都撑不住。
二是清军后勤不足。还是粮食整体有限,所以清军一直更愿意打闪电战,持久作战就很难了。除了积累到最后的松锦大战外,清军发起战斗基本都在一个月以内。哪怕松锦大战,实际上也是清军后勤问题更严重。
所以明军不需要非得练出野战中一定歼灭对方的部队,只要有一批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野战相持的部队,就完全可以对抗八旗军,并最终获得胜利。
明朝也确实在努力建设这种部队。
在经历了前期三次大战役(萨尔浒之战、辽沈之战、广宁之战)失败后,明朝基本承认了自己军队质量严重不如对方,所以也开始努力练兵,希望有更新更可靠的部队。
事实上也练出一批不错的部队。
比方说,松锦大战洪承畴、祖大寿部:明朝压箱底的最精锐部队,包括关宁军、秦军、西军等当时最能打部队,这支部队在前期杏山争夺战中也证明了,自己在一定地利条件下,完全可以和八旗军野战。结果因为朝廷催促出兵,最终洪承畴被迫率领八总兵全军出击,打最不适合自己的大兵团作战,于是全军覆没。守锦州的祖大寿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最终也只好率部投降。
只是这些明朝最优秀的家底,就因为皇帝认为要打了,就可以完全不听前线主帅意见,一次性送光。同时还把自己手里此时最好的将帅一起送给对方。
以上就是明朝本来战斗力完全可以接近于八旗军的部队,是怎么报销的。
如果再算上国内的话,最后孙传庭那支还算优秀的秦军,跟洪承畴一样原因,因为催战仓促而出,最终全军覆没,主帅战死。
所以为什么说明朝最终没有组建城与八旗军抗衡的强军?因为部队建设是需要时间的,需要老兵带新兵滚动发展,需要适合的战术、适度的锻炼,一点点打磨。
如果一支部队,刚有点起色,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快速报销了,部队建设缺少传承,优秀将领损耗过快,那就没法滚动积累发展。
可以想象清军要是今天死个代善,明天亡个多尔衮,今天镶蓝旗全军覆没了,明天正白旗被打残了,那八旗军还能保持战斗力吗?
明军不是不能建设一支强军。虽然这时候明朝政治、军事建设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百倍的人口和更悬殊比例的粮食产量,完全可以供应明军哪怕建设效率低的多,也能养出几支不差于八旗军的部队。根本原因还是明朝政治上的一系列痼疾,往往导致军队刚练出一点规模,就种种原因报销了。这才是明军战斗力一直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洪承畴就提出了“稳住,别浪,不要微操,我们能赢”的办法,奈何朱由检没听他的。
崇祯皇帝作为穿越者,自然知道洪承畴的办法是对的,所以果断放权给他:“好吧,洪爱卿,就按照你的办法来。朕委任你为少府令,你去重建一下少府,负责筹备军械,修整北直隶城池的事情。
还有,你刚刚说要守住城池要三万兵马?
这样吧,朕给你五万新军的钱粮,你就准备五万兵马来,这样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