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地陷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北大营,开始了全面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

“东北军”这个名字,在西安事变之前,一直与“九一八”的耻辱连在一起。在我们的印象中,这支军队是“一枪未放”就全军逃入了山海关。然而,随着抗日史料的发掘,我们渐渐发现,在“九一八”事变中,尽管确实执行了“不抵抗政策”,但在日军攻占东三省的过程中,部分东北军官兵还是进行了一定的抵抗,如被隔断在北方的马占山将军、李杜将军所组织的顽强抗击,都给日军造成相当杀伤。

在长春,南岭的炮兵让日军损失了第一个佐官。

在辽南,中日两军的装甲列车在锦州外围遭遇,激烈的炮战之后,日军被迫败退。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抗议日军侵占东北,她们身后有一张饱含深情的横幅,上面写着:“Daughters of China”——中国的女儿们。

江桥抗战中挥刀杀向日军的黑龙江省防骑兵战士

在黑龙江,马占山奉命代理省主席,与苏炳文等东北军将领共同阻击日军于江桥和呼海。

在吉林,李杜一夜之间驰援300里,突入哈尔滨,人称“飞将军”。

根据日军记录,中国方面的黑龙江省政府,一直到1933年初才撤入苏联境内,“九一八”事变后于国境内足足坚持抵抗了一年零四个月。1933年初日军公布在东三省的作战中,共计伤亡将近七千官兵。在东三省沦陷的过程中,张学良将军领导的东北军主力守土有责,却在“不抵抗政策”的主导下轻弃故土,从此走上了流落异乡的路程。但仍有部分东北军官兵和日军进行了无畏的拼杀。

地陷,讲的就是这些以东北军旧部为主体的中国正规军,或主动,或被动在沦陷中奋起抵抗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