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十四年抗战情况概略说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事变,以夺取北大营为标志开始了对东北的全面侵略。东北军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抵抗。

最初,东北的民众寄希望于张学良的东北军和南京国民政府,希望官方能够承担起守土有责的责任。但东北军却采取了全面的不抵抗政策,南京国民政府则一味依赖国际调停,结果尽管东北军官兵不乏奋起抵抗者,仍难以避免东北各要点在短时间内沦陷。

此后,不甘屈服的东北民众在关内抵抗力量的支持下,以自发的形式组建义勇军进行抗战。由于被日军割断了和关内的联系,同时义勇军内部也缺乏统一指挥,矛盾重重,最终义勇军大部在1933年解体,其残部和东北抗日联军合作,有的一直抵抗到上世纪40年代。至此东北各地基本已经陷入日军和其扶植的伪满洲国控制。

此时,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东北各地号召民众,英勇抗敌。日军将“满洲”视为其生命线派出重兵据守,残酷镇压我国抵抗军民。1940年,损失惨重的东北抗日联军主力退入苏联,但仍留部分部队在东北境内作战,并建立地下组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东北民众自发的抵抗也从未停歇,而入关的东北军也成为全面抗战的重要力量之一。

1945年,东北抗日联军部队先盟军突入国境,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14年的抵抗,始告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