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登黄甲
- 红楼:从怀里哭晕的黛玉开始
- 辣椒十一
- 2180字
- 2024-12-25 22:54:01
“少爷中了,是少爷中了,开封府华清书院生员侯孝康,第九十八名。”瑞明听到少爷的问话,也没多想兴奋的重复道:“少爷,你真的中了!”
侯孝康听到瑞明念出的“开封府华清书院生员侯孝康”这几个字的时候,其实心里面就已经安定下来了。
没想到就在自己晃神的时候,出了结果,自己差点就漏听了。
虽然不缺乏有同名同姓的存在,但是他知道华清书院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叫侯孝康。
得知自己过了,头脑瞬间就清醒了,心中不免闪过一阵疑惑。不对啊,按理说自己的经义和策论应该是作的不错的,难道是有人针对?也不对,难道是自己作诗的水平太差了?
不过喜悦还是冲昏了头脑中的疑惑。不管了,侯孝康忍不住的仰天长啸,这一关总算是过来了。虽然是排在末尾的九十八名,但是乡试出了三甲,第四名到九十九名都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都是举人身份,只有到了殿试的时候,排名不同,得到的身份才会不同。
若是运气好点,明年春闱顺利过关,自己面前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从侯孝康带着瑞明出门,侯家又陷入了上次院试那般极度不安的状态。
而这个状态的来源,就是来自于侯府后宅之主沈氏。
沈氏带着苏氏和段氏端坐厅堂内,门口处的门房也一脸紧张的看向巷子口,随时观察是否有人前来报喜。
虽然沈氏前几个月刚刚经历了院试惊心动魄,但是到了秋闱还是忍不住的紧张。
沈氏手里捏着佛珠不断拨拉着,虽然手一直没停,但是沈氏内心的不安还是没有任何减少。
苏氏和段氏也感受到了,两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两人起身来到沈氏的身边。
“太太,听说前阵子贾家派了人来打探康哥儿的消息。”苏氏闲聊道。
“是啊,苏妹妹,可惜是贾府大房的一个庶女,听人说模样倒是挺好。”说起这个沈氏倒来了兴趣“可是康哥说了现在还不愿意想这些事,加上老爷也不同意,便给拒了。”
“太太,咱们康哥儿怎么说也是国公府嫡子,娶他们家的庶女为妻,老爷自然是不同意的,要是能让她给康哥儿为妾,倒是不错的,我可听人说了,这姑娘身子倒是丰润的很,是可以生儿子的料子。”段氏接话。
“为妾?可贾家毕竟和咱们侯家同为国公府,而且康哥儿那边......”谈到孙子的事情,沈氏的注意力自然很快被转移了,认真讨论道。
“我们康哥儿,可是读书的种子,又受了中书侍郎的青睐,前些日子整个京城谁不知道康哥儿做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词,大家都说那是文曲星下凡,给康哥儿做妾倒是那丫头的福气。”
“是啊,太太,前些天老爷不是还说这贾府早就没了往日的气派了吗,这不正好,只要你伸手过去,说不准贾家马上就送人过来了。”
沈氏见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心里也有些意动,毕竟康哥儿都十四了,也是到了成家的时候了,不过对于幼时便外出求学的儿子,沈氏心里还是比较亏欠的,不想强迫他去做些什么事,所以侯孝康回到府里之后,沈氏基本都是依着侯孝康的,不过孙子这事......
“可是,康哥儿惯是有主意的,他那边想必......”想到这沈氏又叹了一口气。
“太太,虽康哥儿说了不急于娶亲,但是纳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也是为了侯府开枝散叶,康哥儿又是个孝顺的,想必是不会弗了太太的意。”段氏眼睛一转,温声提示道。
沈氏听到这,心里也有点松动,的确是需要开枝散叶了。
沈氏的注意力是暂时转移了,但是门房却一直呲牙咧嘴的盯着巷子口,先前少爷得了秀才,府里面赏了好大一笔银钱,每个人都拿到了相当于自己两个月的月钱。要是这次少爷能中举,按照太太上次的情形,赏赐肯定也不会少的。
不多时,就在两个门房眼巴巴的时候,两个身穿朱衣的报喜人跑进了巷子。有过上次的经验两位门房都知道这些人是干嘛的,瞪着大眼睛看着他们,眼神也充满了渴望。
前来报喜的有两人,正好也是上半年府试第一批前来的,那次可是拿足了赏钱。所以在得知了侯家公子参加了秋闱,两人全程都盯着榜单,就在没希望的时候,两人又活了。
两人的心情几乎可以和侯孝康相比了。
待来到府门前,两人也不墨迹。扯着嗓子喊道:“捷报!捷报!开封府华清书院生员侯孝康,高中开封府乡试第九十八名,特此道贺!”
声音比上次大多了,片刻就传了了内堂。
这次沈氏是清醒的,连忙指挥着小厮丫鬟们散发银子铜钱,金瓜子。
“少爷中了!”整个侯府也振动起来,不愧是少爷,看来我修国公府的荣光要再现了。
数位在侯府侍奉多年的老人默默的在府里流下眼泪,这几年侯府的景象大家不是不知道,自从老国公走了,老爷也常年称病,整个修国公府都盖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雾霾。
但现在,随着小少爷的回京,一切的一切都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短短一炷香的时间,门口就已经人声鼎沸了,报喜的,邻里邻居的都出来在侯府门前讨彩头。
......
就在修国公府众人的欣喜若狂的时候,侯孝康原本的兴奋已经消失了。
侯孝康此刻正在明月楼接受项思翰和官辰的批评呢!
华清书院此次也有二十名学子参加开封府的秋闱,两人没有去贡院现场,而是寻了一处酒楼静静等待着。
两人对侯孝康的经义和策论实力是非常有数了,前些日子也听到了他所作的《水调歌头》,是极好的,原本是放心,虽然侯孝康年岁还小,但是还是非常有机会中举的,大周朝廷第一位十四岁的举人,两人是非常期待的。
得知华清书院有十五人中举,两人相视一笑,倒也是满意。紧接着就是侯孝康的第九十八名,两人是有疑惑的,按理说是不应该的,便找人去查看张贴在贡院门口的试卷和评语,这一看,那就不得了了。
诗词:中;经义:上上;策论:上上。差点就要黜落,特别是这一篇诗文,简直把两人气得要死。
“君庸,你这是对我们书院有什么不满?”项思翰脸色铁青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