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深造

张建峰连忙道:“吴老言重了,我哪有这种普渡众生的境界啊!只不过是曾经淋过雨,现在也想为别人撑一把伞而已,做一点问心无愧的事情。”

“好一个问心无愧。”吴辉看向张建峰的眼神中,充满着欣赏,自己果然没看错这个年轻人。

“你这个公司若是做起来,将会有着三方面的巨大好处,其一,让彭城这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们,找到一份正经事去做,让他们不至于走上邪路,这是一件大功德。其二,这种新兴行业的出现,必然创造出不少的工作岗位,缓解了不少下岗工人的生存需求。其三,这不仅仅让你赚到钱,还能在官方面前留一个好形象,以后再做其它的事情,官方多少要承你的情,给你大开方便之门。不得不说,你这眼光,不佩服不行啊!”

老教授就是老教授,简直一眼洞悉。

张建峰腼腆道:“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想做好眼前的事情即可;我个人认为,目的性太强的事情,往往都做不好,与其想那些有的没的,不如闷头赶路实在。”

吴辉眼中的欣赏之色更浓。

“所以你会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而我只能做教书育人的老师。”

这话的意思,是总结了书本和实践的关系,张建峰自然听得出来。

“吴老过谦了,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没有理论的实践,只会处处碰壁,而没有实践的理论,依然可以当作学术发展的方向,毕竟所有的实践,最初的形态都是探索出来了思想雏形,不是吗?”

吴辉笑骂道:“你小子,就别往我脸上贴金了,我活了一大把年纪,早已经不在意这些东西了。不过我看得出来,你小子对于社会经济学倒是颇有研究,但是光靠你看书学来的那点东西有着很大局限性,有没有想过去上大学,系统地学习一下啊?要是你有这个想法的话,我可以帮你介绍介绍,我有几个老朋友在国内经济学领域中还有点名气。”

虽然吴辉不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但是张建峰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小家伙,竟然对于经济学有着这么高的理解,足见他的天赋,让吴辉不禁起了爱才之心。

去大学深造?

张建峰哭笑不得,这具身体的原主人的确是初中没毕业的半文盲,但是他这颗灵魂,却是市场经济学的博士,而且还在SCI上有着不少影响因子极高的论文发表,放在后世的话,顶一个经济学家的名头,绝对没毛病。

但吴辉提到社会经济学,却让张建峰忽然想起了一件忘记很久的事情。

那就是97年香江的金融海啸。那是索罗斯席卷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市场时候,想要把香江的货币市场也当作韭菜地进行收割,虽然最后由国家出手,让索罗斯悻悻而回,但是却加剧了国内市场的巨大动荡,导致国内在98年之时,发生一次可怕的金融市场崩塌。

98年的金融市场崩塌,知道的人很少,就连后世的媒体也没有怎么报道过,是直到十几年后方才慢慢为大众所知的。

这次金融市场崩塌达到什么样的地步?当时国内除了国家储备银行之外,其它所有银行几乎都到了破产的边缘,银行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它的了。

这次的金融崩塌,索罗斯的收割只是一根导火索。

究其原因就是国内经济市场以轻工业为主,随着毛熊解体,分化成大毛、二毛等诸多诸侯国一般的存在,国内的轻工业开始飞速上升,而本身国内市场的经济属于内循环,并未与国际接轨,而人口的基数处于一个平稳的地步。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轻工业的飞速发展,人口基数趋于平衡,生产出来的东西成几何倍数增长,那多出来的东西给谁用?那就是多余的,而且当时的各大厂房都有着国有经济的支持,换句话说,大多数都是国家出钱建立,生产属于政治性任务,而这些支持生产的资本,全部来自于各大银行。

那问题就出来了,银行拿出钱来给厂房生产产品,产品却供大于求了,市场接近饱和。生产还在继续,产品却堆积仓库卖不出去,长此以往,厂房也无法回笼资金还给银行,同时国际市场也没有开发,产品无法销售到国外去,那剩下的会是什么?

银行被掏空,金融市场崩塌。

于是就有了厂子接连倒闭、关停,下岗失业人数爆发式增长,全国经济开始崩塌。

这个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法,还是一个姓杨的学者提出来的,那就是自由市场经济转换为特别国家经济。

换句话说,就是国内的自由市场只能相对自由,必要时候由国家出手干预市场经济走向。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策略,却是让国内无数学者奋斗无数年,差点还让国内经济倒退几十年。

“小峰,你怎么了?”看着张建峰陷入沉思,半天不说话,起初吴辉还以为张建峰在考虑要不要去大学深造,但后来逐渐发现张建峰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这才开口问道。

张建峰回过神来:“哦……没事儿,想起了一些其它的事情。吴老,你刚刚说你认识一些经济学教授,都是哪些大学的?咳咳……能不能介绍给我认识一下?”

吴辉一听,顿时眉开眼笑道:“你想通了?想去大学深造一下?哈哈……对嘛!年轻人就得这样,要有一颗学习进步的心,活到老学到老。”

张建峰老脸一红:“吴老误会了,我现在身残俗世,彭城还有一摊子事情等着我去处理,我要是啪啪屁股走人了,那还不乱了套了吗?”

听到这里,吴辉眉头一皱。

“不过吴老的话我很认同,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哪里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所以想认识一两个经济学方面的教授,有问题的时候虚心请教一下,增长学识和见识。”

吴辉皱起眉头缓缓舒展开来,倒也是,虽然这样无法和去学校那种系统性学习相比,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增长知识的途径。他知道张建峰这个人一向很有主见,不会轻易做决定,既然张建峰这么选择,那肯定有着他自己的考虑,吴辉也没有多劝说。

“你想认识哪方面的教授?”

张建峰毫不犹豫道:“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和市场经济学专业的,要不经济学模型建构方面的教授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