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李成燊来了 (求推荐 求月票)

这些日子冶炼厂的焙烧氰化基本趋于稳定,浸出率几乎每天都能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眼下冶炼厂料场的焙烧矿大致能吃半年,像是孙家洼等各家的焙烧矿也在不停的往冶炼厂送。

“看来眼下焙烧工序这里暂时能省省心了。”老厂长不由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不过虽然焙烧氰化这里扳回一城,直接氰化这里却要炸锅了!

“翰林,你也看看吧。”

老厂长看着生产口递上来的一份报告,不由紧皱眉头。

时翰林接过报告,大致瞥了一眼,苦笑着摇了摇头。

冶炼厂料场里储存的直接氰化矿本来就不多,前些日子又跟枣子沟来了一波换矿。

料池已经基本告罄。

最要命的是由于现在县里规定本地的直接氰化矿不准卖给冶炼厂,如今厂子里的直接氰化工段就要面临“饿肚子”的困境了。

“老厂长,看样子您得给采购加把火了。”

时翰林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嗯。”

老厂长无奈的叹了口气,随即就要去抓眼前的电话。

几乎是同时,电话铃声也响了起来。

“老伙计啊,你这大忙人终于有时间了?”

看来电话那头是老厂长的熟人,一接电话老厂长就埋怨道,“幸亏前些日子我没把宝押在你身上,我要是指望你啊,工厂早就趴窝了……”

随即老厂长朝时翰林挥了挥手。

时翰林识趣的离开,侧耳一听,来电的好像是老厂长一个朋友,貌似已经到了金城县,想要找老厂长聊聊呢。

其实刚才时翰林话没说完,他对采购原矿这里也有些想法,只不过是被这个电话打断了。

老厂长接了电话没多久就出去了,一上午没回来,下午时翰林刚上班呢,杨梅就道,“翰林,中午我看见老厂长跟人在贵宾楼吃饭了,他喊你下午去淘金湖呢。”

“奥,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时翰林应承道。

出了冶炼厂的厂区往东走没多远是个大水库,据说以前挖水库的时候在这里淘出过砂金,就叫淘金湖了。

当下是八月份,附近好些人会到淘金湖来避暑,吹吹风钓个鱼啥的。

前些日子老厂长赋闲在家的时候就常来淘金湖钓鱼,这事儿时翰林听胖子念叨过。

得知消息后时翰林也没耽搁,马不停蹄的往东走。

如今全厂都知道时翰林是老厂长身旁的红人,刘冬冬这些保卫科连出门条也不查了,直接就放他出去了。

淘金湖不小,这会儿很多老头儿带着草帽在湖边钓鱼,时翰林也是转悠了一会儿才找到老厂长,“您在这儿啊,咋想起让我来这儿找您了?”

时翰林看了看老厂长旁边这个水桶,里头空空如也,看来没啥收获。

老厂长丢掉鱼竿,坐在小马扎上,给时翰林散了根烟,“坐吧,坐。”

时翰林看了看旁边,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

老厂长道,“单位太闷了,出来透透气,劳逸结合嘛。”

说完老厂长看着时翰林,“我见过你设计的锚杆,看来你对采矿也有自己的见地。”

时翰林道,“马马虎虎吧,只是略懂。”

说着时翰林看着老厂长,总觉得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

前些日子得知自己在黄金报上发表了新型锚杆设计的文章,老厂长还刺挠了自己几句。

“您不是不准我去研究矿山嘛,今天这是?”

时翰林不由警觉起来,直着身子看了看左右。

除了旁边不远处有俩戴草帽的男子正在钓鱼,他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老厂长道,“今天偶然跟一个朋友说起来了,我忽然想听听你对矿山机械化的见解。”

时翰林释然道,“这是大势所趋。”

老厂长皱了皱眉头,“说下去。”

时翰林道,“基本上矿山开采都在采用炸药崩落法,简单粗暴,相信这在几十年里都会是矿山行业的工作趋势,但在具体机械化的方案上,我们却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奥?”

看来小伙子确实有想法,老厂长也来了精神,看来小伙子能搞出新式锚杆并不是偶然。

“结合老金沟的采场实际情况,你来给我讲一讲。”

时翰林无语道,“我没去过老金沟,我只是给他们设计了一款锚杆而已。”

看来老厂长不善的眼神,时翰林无奈道,“机械化嘛,无非就是机器代替人。”

“比如说很多原本人来做的工作,可以让机器来替代,就比如井下现在下锚杆锚索是用人来钻孔和固定的,是不是的可以用锚杆设备呢?

再比如采场扒毛用的是人工扒毛,是不是可以用扒毛设备呢?

再比如采场钻炮眼是人工打钻的,是不是可以用凿岩设备呢?”

说起这些东西来时翰林可谓是侃侃而谈。

时翰林介绍的这些设备都是后世很成熟的设备了,不过在一九八零年代的华夏还没有。

扒毛就是炸药崩落矿石后需要将矿石和毛石收集到矿车上,后世有铲运机或者扒装机,但是这个设备还是人工扒毛的。

那个家伙什看着有点像簸箕,不过是铁质的。

矿工用这个铁簸箕将矿石收集起来倒到矿车上,这就叫人工扒毛。

这个工作可以说是矿山最累的工作了。

石头上打钻呢,用的是气动式钻机,人工打钻,用特制的钻头在石头上打眼后填入炸药,随后放炮工会引爆炸药将矿石崩落。

打钻的活儿又累又危险,后世也有机械化方案,就是使用凿岩台车。

这是一种大型设备,工人将台车固定后控制机械臂在合适的地方打眼,可以大大的提升钻孔效率!

老厂长听后眼前一亮,“说说你说的钻孔的机械化方案!我想听听这个。”

“比如使用直角坐标钻臂和摆动式转柱结合,再配合机械式平移机构等,可以实现精准定位和较远距离作业,工人不再需要抵近作业了……”

时翰林注意到旁边俩带着草帽的男子也抬头朝这边望了望。

或许是看到时翰林发现了自己,戴草帽的中年男子干脆起身走了过来,“小伙子,看来你对凿岩台车很有想法啊!”

中年男子说着把帽檐向上拉了拉。

看到这名男子的相貌时翰林几乎将一个名字脱口而出,不过最终还是忍住了。

这名男子看着不太到五十岁,长着一张国字脸,正是后世名满华夏的李成燊!

老厂长看了李成燊一眼,朝时翰林道,“小时啊,不用怕,自己人,有什么想法都说说,错了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