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卫礼贤
- 卫礼贤传(世界著名汉学家传记)
- 谭渊
- 1390字
- 2024-12-05 17:26:10
在20世纪的德国,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汉学家当首推卫礼贤。他不仅被赞誉为东西方“两个世界的使者”,而且是推动德国汉学从“业余”走向“专业化”的代表性人物。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卫礼贤”这个儒家韵味十足的名字还相当陌生。许多人会一脸茫然地问:“卫礼贤是谁?”然而,一旦列举这个德国人翻译过的中国文化典籍,却极少有人会不立刻对他肃然起敬。因为这个名单不仅很长,而且很有分量。他完整翻译过的典籍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老子》《庄子》《列子》《易经》《吕氏春秋》,节译的经典名著则包括《诗经》《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而在向西方传播中华文化经典的同时,卫礼贤还写下了《孔子与儒教》《老子与道教》《老子的生平与成就》《中国心灵》《东亚——中国文化圈的形成与变迁》《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中国经济心理学》等著作。他的译作与著述不仅数量惊人,而且许多作品达到了后世学者难以企及的专业水准。诞生在他笔下的《论语》《老子》《庄子》译本在百年之后依然在德国亚马逊网站的畅销书榜上遥遥领先,而受益于其著作的欧洲文化名人则更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
同时,卫礼贤的一生也充满传奇色彩。
他被作为传教士派往中国,然而却在离开中国时对自己从未给中国人施洗而感到欣慰。
他曾经是一位神学家,然而却在青岛成为“尊孔文社”的发起人,化身为孔夫子的信徒。
他受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信仰,却在德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
他本应继承家业成为一名玻璃画师,却在命运的安排下最终成为法兰克福大学首任汉学教授和蜚声世界的汉学家。
对于这样一位在一百多年前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汉学家,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依然只有他的一部部著作和垂范后世的经典译本,对他的生平则知之不多。对大多数读者而言,卫礼贤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细细审视之下却又会发现种种谜团。
为什么卫礼贤能摆脱时代的桎梏,在殖民主义依然甚嚣尘上的年代,抛弃西方文化的优越感,与中国百姓成为朋友?
为什么在封建王朝走向没落的年代,卫礼贤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拥护者和海外代言人,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倾尽全力?
为什么当中国文化界兴起新文化运动,高喊“砸烂孔家店”的口号时,卫礼贤却在儒家文化中寻找永恒的精神与价值观,并试图借此为“西方的没落”开出一剂拯救的良方?
为什么同时代的德国汉学专家对这位没有经过科班训练的“业余汉学家”颇有微词,然而他的译著却在百年来受到无数文化名人的赞誉,成为跨文化阐释的经典杰作?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学者对卫礼贤的著述和他在青岛的经历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甚至已经将卫礼贤视为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码。然而,如果我们将他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细细考察他的生平与著述,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首先是一位优秀的学者,而后才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汉学家。作为学者,他的成长道路、科学态度、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客观批判对于后辈学人而言都有巨大的借鉴意义;作为汉学家,他的沉浸式东方研究、互鉴式典籍阐释、互文式文化翻译都足以垂范千古。
有鉴于此,本书将聚焦于卫礼贤从传教士到东西方两个世界间“文化使者”的成长历程,探寻他所走过的五十七载人生道路,并从他为世人留下的28部著作、400余篇论文中探寻一代汉学家的心路历程。同时,2023年是卫礼贤诞辰150周年,我也谨以此书对这位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化使者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谭渊
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