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哪里出了差错?

灯火如星河坠地,染亮人间春色地。

河岸嫩芽刚上,春风混着泥土的馥郁芬芳,青年男女踩踏过青草,逐向河岸飘过河灯,笑容欢快。

今日春灯,放灯季节,以求来年丰收,以获情爱美满,以逐太平安康。

府衙的大小人员皆穿着官服散入集市中,饶是蒋赤见了李鸠,今日都生出了几分的好脸,互相捧着手,算打过招呼。

带薪逛街这事,做的都很熟稔,入了集市,便默契散开,寻着家眷,或三五成群涌向河边。

李鸠拉着卫静羽,与姜云两人打了招呼,便也匆匆离去,没入人群。

姜云两人则是闲散着脚步,由着集市入口进入,逐个摊位的逛过去,两人都穿着官服,也没有什么不开眼的人上来找麻烦。

摊子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姜云刚要掏钱,却想到跟在一旁的师姐,便唤着,“师姐,我要这个!”

“好,好,好。”

王小蕤无奈着,掏钱。

看着姜云扯过纤细的捆绑着铃铛的红绳系在手腕上,随着柔荑轻摇,铃铛叮当作响。

姜云看着自己的手腕,觉得没什么意思,便又掏了钱,再买了个铃铛,牵起王小蕤的手腕,系在白玉皓腕之上,随着摆动,铃铛清脆。

还是这样有意思。

王小蕤有些搞不懂姜云图些什么,只是由着姜云拽着,穿插过集市,行到在河岸边。

河岸边聚着一群人,绕着画舫,停在河中的画舫上,团簇各类鲜花,迷蒙光晕笼罩一道细纱的身影,夜风吹过,薄纱飘飞,隐见雪白肌肤,却又朦朦胧胧,看不真切。

模模糊糊的,看不真切。

不过每一个起舞的舞姬或歌姬在登场时总会报幕,然后在岸上挂着牌子,等到表演结束,便会有人急匆匆的付钱,取下牌子,由着小船,接到画舫之上。

只能道一声牛逼,一群商业鬼才,玩的是真够花的!

“婆婆,能再往前一点吗?”

“在这里看吧,已经看得足够清楚了。”

姜云抬头,娇俏身影矗在堤岸上,正踮着脚,双目直勾勾的向画舫处眺望,丝毫没有察觉姜云在打量她,却就在这时,明媚的瞳孔徒然裂开,鹿锦儿眼睛中钻出一道青蓝色的瞳孔,温和的向姜云上下点了点,似是在打招呼。

姜云忙着点头回应,瞳孔上挑,含着笑意,重新钻入瞳底深处。

逍遥玄女遍地开花,陆锦儿神灵化的趋向更明显了,这世界离谱啊。

河中飘来撑着烛火的小船,将画舫沉得美轮美奂,姜云发现新的玩意儿,便扯着王小蕤向上流赶去。

打着主意放纸船的多是自己用愿纸叠的,也有摊贩在河岸上卖着精简版,纸船和愿纸是两部分,在摊中写好之后,插入纸船点燃烛火,再放入河中。

姜云买了两份,一人一份。

“师姐,你写的什么?”

“别看。”王小蕤嗔着将姜云脸庞推开。

姜云不怎么信祈愿这般东西,只是觉得好玩,和王小蕤一起写做起来有趣,所以愿纸写的也随意,只是歪歪扭扭的写下四个大字。

“到此一游。”

在河岸放掉纸船,跟着纸船行了段距离,便又向上游行去,眼前是一座灯火的楼船停靠在,两个书生守在船口,收录请柬。

“师姐,这是文会吗?”

“对,文会对于文人来说是个很重要的活动,无数书生渴望在文会上写出传世名篇,到时随着名篇的传播,文名传播四海,收拢气运无数。”

未曾设想过的套路,还以为举办文会只是为了装逼呢。

等靠近登船口,便见到楚慕之排在队伍中,等待检查请帖。

喂,你是府令啊,要不要这样与民同乐?

两人行的匆忙,到了此处已然避之不及,楚慕之看到两人,率先捧手,“辛苦了。”

两人不见惭愧,只是捧手,“职责所在。”

楚慕之倒是笑着,“方才听你对文会似是感兴趣,要不要进来看看?”

姜云此时才想起,这个排队的家伙是个十二境,估摸着岸边周围所有的声音都听得真切。

不过,有一点倒是没错,姜云对于文会里面是真的感兴趣。

便昂着头:“当真?”

“自是真的。”

等待楚慕之的请函查验完毕,将两人迎进文会,楼船灯火通明,铺着鲜红的地毯,男女皆有,未分的仔细,皆是两侧小桌,摆满相同食物。楚慕之并非上首,只是普通位置,侍者匆忙为三人设席,楚慕之一桌,姜云两人共用一桌。

文会已经开始,照着选题不同,书生各赋其词。

姜云对抄诗没有兴趣,但是她对吃的感兴趣,便挨个尝试文会上的席面,桌子不大,菜肴也那么四五样,等尝够了,耐着性子听了一会儿,便坐不住了。

文会不光要做,还要赏,遇见好诗,要一字一字的拆,有种语文课拆解诗文的感觉,没啥意思。

姜云吃了宴,拍着肚子,觉得无趣,便与楚慕之打了招呼,拉扯着王小蕤离开楼船。

灯火映照清冷河岸,夜风浮动衣角,王小蕤以小指勾起耳鬓细碎,打趣道:“照你这般年龄,不正是应对才子最感兴趣的时候吗?怎得匆匆出来了?”

“他写诗写的好,我称赞他一句便好了,为什么要对他感兴趣?吾好佳人,非好才子。”

“再说,只是诗罢了,我少有诗才,七步为诗,世人遇我,皆低头垂眉,不敢高言,尊我诗圣,见我道心破碎,不再写诗!”

“大话,我不信。”

姜云提步上前,张嘴就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姜云顿步,身形偏转,提起佳人玉手,撑在身前,微微躬身,发丝于鬓角垂下,随风翕动,面孔玉色掩过月色,此时人间,只余其貌,只剩其声。

最后一句,王小蕤听的真切。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小蕤不觉,她一个习武的,也分辨不出来诗文好坏,只觉得手被牵起,温热如玉,那面孔在灯火映照下,绝美如诗,

霞飞双颊,灯火映下,看不真切。

王小蕤此时只觉,心跳的厉害,耳畔容不下半分声音,她只想起手,撩起身前微垂玉面耳侧的几缕碎发,想要触摸至晶莹耳垂,放在手里揉捏盘旋……

她想的很多,却在片刻后,将手挣脱出来,轻啐一声,“这算哪门子的诗?”

姜云不解,歪头。

少女双手背在身后,沿河岸行的轻快,粉色含春,春色浮至耳廓,臻首微垂,步伐难掩匆忙。

少女行的飞快,只剩姜云在风中迷茫。

不对啊,她记得穿越者前辈只要拿出这首诗都是乱杀的,哪里出了差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