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养与发展
- 张珍真 焦红红主编 王晓敏 黄珍副主编
- 13507字
- 2024-11-29 14:58:06
知识学习单元:走近文艺殿堂
【案例导入】郭沫若解怪字
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日本友人在我国有关人士陪同下登临泰山。中途见到盘山路西侧石壁上镌刻着两个字:“䖝二”(见图1-1)。日本友人便问陪同人员,“虫”字上加一撇是什么字,与“二”字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但没人能回答得上来。
图1-1 泰山石刻
回去之后,有关人士翻书查卷,多处走访,均没有结果。有人想到郭沫若多识博学,便去中国科学院请教。郭沫若沉思片刻,提笔在那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便成了“風月”。他笑道:“这两个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而已。”原来这是繁体的“風”和“月”字去了框,取“风月无边”之意。
看完上面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呢?文学艺术的世界浩瀚如海,只有走进它,我们才能从中撷取智慧之珠。
一、文学世界的探索
(一)文学的基础概述
1.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艺术的基本样式,也称语言艺术。它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创造文学艺术作品,文学所涵盖的内容既包括现实社会生活,也包括人们的精神世界。
以范畴分类,文学可以分为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广义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的文学作品,包含哲学、历史等形式;狭义文学专指艺术手法,比如散文、诗歌等,都属于狭义文学的范畴。[1]
2.文学的社会作用
按照社会作用划分,文学具有认知作用、教育作用及审美作用。[2]
(1)文学具有认知作用。
文学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时代的孕育,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就如同博物馆里的一件件展品,在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下,展现的是时代下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与生活方式等。
故此,文学的认知作用是通过文学作品真实地再现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正确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从而帮助读者从中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国家的社会风貌、人文环境以及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加深读者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自主学习1-1】阅读《千字文》(节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练一练:想象这段《千字文》所描绘的景象,如果有可能,将它画出来并进行展示。
(2)文学具有教育作用。
文学的教育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比如,相传是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伊索寓言》,通过300多则短小精炼的故事,刻画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则则情节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蕴含着哲理或者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让读者分辨何为真、善、美,这是文学教育作用的生动体现。
(3)文学具有审美作用。
朱自清在《谈美》一书的序中写道: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而杂志便是文学作品的载体。因此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可以从文学作品当中获得审美的作用,这种审美的感受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魅力,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并且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情感性、想象性、创造性。它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文学的美感,从而影响自己的社会生活。也正如朱光潜所说: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生生不息……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探索学习1-1】朱自清《背影》赏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练一练:《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请结合以上文字,赏析其文学之美。
(二)一起学中国文学
中国的文学史脉络悠长,始终没有中断过。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对中国文学做了分期,分别为: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现代文学。[3]接下来我们就顺着历史长河而下,从古至今,走进文学的分野。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先秦是中国文化初创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先秦文学呈现出三个特征,首先是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例如《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随后出现了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屈原。其次是文学形态上的文史哲不分。最后是诗乐舞结合,当时的诗歌,最初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经》《楚辞》中的很多诗歌都与乐舞有很大的关系,《诗》三百零五篇都可以和乐歌唱,《楚辞》中的《九歌》则是用于祭祀的、与乐舞配合的歌曲。
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是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和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散文成熟了,例如《左传》《国语》等叙事散文以及《论语》《老子》《孟子》《庄子》等说理散文,成为我国散文创作的典范,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创作。
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期的第二段,它呈现出与先秦文学不同的特点,由于创作主体多聚集在皇帝或诸侯王周围,使汉赋的创作有了土壤。汉代文学讲究以大为美,因此不再像先秦文学那般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而形成了格式化、凝重板滞的特点,汉乐府民歌在此时大放异彩,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主学习1-2】阅读《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思考:文中诗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对于全诗起到了什么作用?你可以用你的曲调唱出它吗?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这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魏晋到唐代中叶,第二个阶段是从唐代中叶到南宋灭亡,第三个阶段是从元代至明代中叶。
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开始走向成熟完整,各种文体都有了长足发展,诗词曲到达鼎盛期,文言小说也在唐代成熟,白话小说在宋代开始繁荣。
(1)第一篇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繁荣。由于当时战乱和分裂的时代背景特征,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故此不少文学作品中带有悲剧性基调。并且当时玄学对文学的影响很深,从阮籍、嵇康、刘勰、陶渊明等人的作品当中都能看到玄学的影子。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重要阶段,即建安文学,也就是汉献帝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当时诞生了一批具有鲜明风格的文人,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蔡琰等。他们的作品写于乱世,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政治理想以及对人生短暂的哀叹,被称之为“建安风骨”。到了曹魏后期,时局混乱黑暗,诞生了以阮籍、嵇康等人为代表的诗人,被称为“竹林七贤”,这些正始时期的诗人的作品与建安诗歌有着巨大的不同,更多的是抒发个人忧愤,诗歌与玄理结合,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两晋诗坛中,又诞生了左思、张协、刘琨、潘岳以及陶渊明等一批著名诗人。南北朝民歌也是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之一,南朝民歌《西洲曲》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其中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谢灵运在此期间开创山水诗,把美景引入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而鲍照的乐府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第二篇章:盛唐气象。
盛唐指的是开元、天宝年间,此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开明、文化开放,对外交流频繁。在这个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诗人,他们带领着中国诗歌迎来了鼎峰时期,使唐诗成为后世仰望的一座高峰,并且出现了众多流派,例如“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等,其中的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崔颢、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等。唐诗的创作进入了全面繁荣的局面。特别是诗人李白,他的诗豪放飘逸、行云流水、变幻莫测,带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一直传诵至今。
唐代文学不仅在诗歌上有所成就,散文、小说、词也都有全面发展。传奇小说在唐代出现,这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与此同时,随着唐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词作为一种新文体,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自主学习1-3】拓展阅读:世间奇男子——李白
据记载,李白小时,梦见手中的笔头开了花,以后果然才华横溢。但他于天宝初年到京城长安,却无人赏识,一时非常困顿。他听说秘书监贺知章既有文名,又喜欢喝酒,就把自己写的诗文送去,请贺知章阅览。
当贺知章读到《蜀道难》这首诗时,惊叹不已。从此二人经常饮酒赋诗,贺知章曾把身上佩戴的贵重饰物“金龟”解下来换酒,与李白相交甚乐,后来贺知章等人又向唐玄宗推荐,玄宗叫他做了翰林供奉。
李白做了翰林供奉以后,本来应该谨慎小心,随时听从皇帝召唤起草诏书,但他仍然成天到处喝酒。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说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又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离开朝廷,浮游四方。他想登华山,乘醉骑着驴子经过华阴县的衙门。按当时的规矩,经过县衙门是要下马的。县令不认识李白,大怒,叫人把李白带到庭下,说:“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
叫李白认罪画押。李白不写,说:“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这一席话吓得县令又惊又愧,连忙拜谢说:“不知是李翰林到此,实在对不起。”李白仰天大笑而去。
【探索学习1-2】我眼中的唐代诗人与诗作
请从下面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位诗人,搜索了解其生平与作品,并分享诗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生命故事,以及你最喜欢的一个作品。
【李杜】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唐代诗人别称】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囚——孟郊;诗杰——王勃;诗骨——陈子昂。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贺知章】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人称诗狂。其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清新自然。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
【张九龄】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直言敢谏,唐朝开元年间名相。代表作《照镜见白发》《感遇》《望月怀远》。
(3)第三篇章: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对唐代文学有着一定的沿袭。宋朝崇文抑武,理学盛行,并且宋王朝十分重视文治教化,宋朝文学家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议论成分强,同时宋朝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因此忧患意识与爱国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这样的时代背景直接影响了宋代文学的总体发展。[4]诗歌方面少了盛唐气象,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内容题材更加通俗化。而词这种在唐朝出现的新文体,在宋朝迎来了黄金时期。散文则吸取了唐代古文的经验,更加多样化,并且在宋朝超越了唐文。
宋朝崇文抑武,士大夫的地位较高,且宋朝经济繁荣、城市兴盛,滋生了各类文艺休闲活动,词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词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总体而言,宋词的兴盛与宋朝城市繁荣以及娱乐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在文学成就方面,宋词艺术性更强,确定了小令与长调等词调,并且扩宽了词的题材与风格,词的声律、句法也更加严密。
宋词基本可以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类,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词的风格大多气象恢弘、雄奇壮阔、气势豪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等,词的内容更加侧重情感的抒发,重视音律,语言清丽柔美。
【探索学习1-3】“前、后《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请阅读《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思考苏轼两次泛游赤壁心境有何变化,对比两篇《赤壁赋》谈谈你的感想。
(4)第四篇章:元剧散曲。
元代的历史较为短暂,但文学的发展迎来新的局面,叙事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要位置。在元代,戏剧演出频繁,有庞大的观众基础,因此戏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元代剧本创作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文学成就。戏剧包括杂剧与南戏,两者在体制、剧本、唱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到了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代表文人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等。[5]
关汉卿(约1220—1300年)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运城)人,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有《窦娥冤》。他的作品大多深刻揭露元代社会的腐败与黑暗。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14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3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2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元代的文学以戏曲、散曲为代表,主要以叙事性文学为主,而明代的传奇则是对其的传承与发展,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标志着长篇小说的发展。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朝代的更迭对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代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科技的进步、商业的繁荣让文学发生了与前朝完全不同的变化,这包括了文学的题材、内容、创作者以及阅读群体等。市民文化的发展,让文学更加贴近生活,情感更加自由与强烈,我们可以在这个时期看到通俗文学的发展。在《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后,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成书,标志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戏曲方面,在承袭元代的基础上,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例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清朝后期的鸦片战争给当时的时局带来震动,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这对当时文学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文学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国外翻译作品开始出现在当时国人的视线中,五四运动后,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到达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点。
【探索学习1-4】青春版《牡丹亭》赏析
青春版《牡丹亭》是由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经典昆曲剧目。制作团队根据现代的审美观,保持昆曲古典写意,用现代技术让这部经典昆曲以青春靓丽的形象重现在观众面前。请同学们了解并观看青春版《牡丹亭》,谈谈自己的感受。
4.现当代文学(1917—1997年)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起点,拉开了现代化的序幕,之后经历了30余年的迅猛发展。这场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形式等全方面的革新与解放,这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此时文学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诗界革命以及话剧开始萌芽发展;小说开始追求社会意义,这是为人生服务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文界突破了桐城派古文的藩篱,便于表达新的思想;诗界要求诗歌有新意境、新语句。[6]
故此,将1917—1949年这一时期,划分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期,同时又可将这30余年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7—1927年)为五四文学,也称20年代文学。这一时期诞生的杂志《新青年》成为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同时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新诗集——郭沫若《女神》、胡适《尝试集》、徐志摩《志摩的诗》、闻一多《红烛》等,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例如20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冰心、叶绍钧、许地山等,乡土小说代表作家许杰、许钦文、鲁彦等,浪漫抒情派代表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叶灵凤等。20年代也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包括文学研究会、创作社、新月社、语丝社等。
第二阶段(1928—1937年)为左联文学,也称30年代文学。这个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从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走向成熟。重大事件有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团体,其中有茅盾、田汉、蒋光慈、柔石、丁玲、殷夫等作家。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包括老舍、巴金、曹禺、洪深、沈从文、萧乾、张爱玲、钱钟书,以及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如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
第三阶段(1937—1949年)为战争文学、也称40年代文学。包括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前一阶段是抗战初期的文学,围绕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后一阶段是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解决了文艺大众化等一系列五四运动以来重要的文艺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阶段。国统区很多作品在艺术风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这个时期的文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材内容不断扩大。现代文学时期常见的以工农兵、知识分子、小市民的生活为题材;当代文学时期还出现工业题材、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知青题材、新武侠题材、科幻题材、体育题材、国际题材的作品等新题材。
(2)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姿多彩。
(3)表现形式与手法日益多样化。在当代文学创作中还出现了各有追求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技巧,比如运用象征、通感、意象等手法反映生活,使诗的意境显得朦胧而深远;使用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的心理意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等。
(4)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作家队伍。一是由现代文学时期跨越而来的文坛老将,如赵树理、周立波、丁玲、老舍、曹禺、艾青、郭沫若、贺敬之、汪曾祺等。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如梁斌、杨沫、杜鹏程、李准、王蒙、刘绍棠、高晓声、谌容、张洁等。三是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一代作家,如王安忆、梁晓声、阿城、叶辛、铁凝、张抗抗、史铁生、舒婷、竹林、王小鹰等。四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作家,如苏童、余华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的《金锁记》、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舒婷的《致橡树》、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三)一起学西方文学
1.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
(1)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被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文学样式有史诗和神话传说。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于原始社会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7]
第二阶段(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这一时期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称为古风时代。主要文学成就有叙事诗、抒情诗和寓言。代表作有《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
第三阶段(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希腊社会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戏剧的繁荣时期,故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有戏剧与散文、文艺理论。文艺理论界出现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两位杰出代表。
第四阶段(公元前4世纪晚期至公元前2世纪中期),是希腊化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田园诗与新喜剧。代表作有米南德的《恨世者》《萨摩斯女子》等。
(2)古罗马文学。
古罗马文学承袭古希腊的古典文化,大致可以分为早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中期(公元前1世纪至1世纪初)、晚期(1世纪至5世纪中叶)三个发展阶段。代表作家有维吉尔,为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其史诗《埃涅阿斯纪》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2.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通常指公元5世纪后半叶到14世纪初期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前这一时期的文学,历时1000年之久。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特点有:基督教思想浓厚,宣扬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出现了阶层文学。
中世纪文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圣经故事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学,例如根据个人体验写出的作品——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同时,在文学上与宗教文学形成对立的是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市井文学。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和骑士抒情诗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抗。14世纪初,意大利人但丁写作的《神曲》成为继《荷马史诗》之后西方文学的第二座里程碑。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初期,是欧洲国家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化革新运动,它对欧洲乃至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表现为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的复兴。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它包括: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权威;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崇尚理性,反对蒙昧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以及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
4.17世纪文学
17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持续斗争,两者的矛盾始终存在,这对各国文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总体而言,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巴洛克文学、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和英国文学。
(1)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风格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为场面宏大、情节丰富多彩且扑朔迷离等。弥尔顿、高乃依、拉辛等作家的作品中都带有巴洛克风格。
(2)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主流文学倡导复兴古罗马的艺术传统,称为新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有:其一,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愚昧的封建主和宗教势力;其二,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其三,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三一律”。三一律指的是一部戏剧的故事要发生在一个地点,长度不能超过一昼夜,并且线索只能有一个。
这个时期,悲剧大师高乃依和拉辛都创造了不朽的作品,而喜剧大师莫里哀则把新古典主义推向了高峰。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古典主义喜剧家,作为剧作家、演员、导演、剧团班主即演出制作人,莫里哀共创作了33部剧作,代表作有《无病呻吟》《伪君子》等。
(3)英国文学。
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由于社会生活及社会结构的巨大改变,最终贵族王室与英国资产阶级之间的强烈冲突导致1642—1649年的内战,即英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诗人、思想家弥尔顿是这一时期英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其巨著包括《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骑士派和玄学派是17世纪上半叶英国诗歌的两个主要流派。骑士派具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因素,诗句流畅工整、音调优美,代表诗人有罗伯特·赫立克、托马斯·布鲁、约翰·萨克金等。玄学派代表诗人有约翰·多恩、乔治·赫伯特、理查德·克拉肖等。
约翰·班扬和约翰·德莱顿也是17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约翰·班扬名作《天路历程》采用梦幻寓意的写法,广泛地描绘了英国社会现实。约翰·德莱顿是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所创立的“英雄双韵体”为英语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18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社会制度的变革对政治、经济、文化带来的冲击十分强烈。随后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动启蒙运动,这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场波及全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卢梭(《忏悔录》《新爱洛依丝》),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席勒(《阴谋与爱情》)等。
6.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最早产生于英国和德国。真正开创英国浪漫主义的是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浪漫主义文学充满了自由,弘扬个性,肯定自我,让读者可以通过作品看到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作品充满了反抗精神。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性,着力表达个人的情感,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且语言绚丽多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拉马丁(《沉思集》),夏多布里昂(《勒内》),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济慈(《夜莺颂》),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梅里美(《卡门》)等。
7.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中叶,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形成。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要求文学艺术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它提倡冷静地观察、精确地描绘客观现实,力求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英国的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法国的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美国的马克·吐温(《百万英镑》)、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德莱塞(《美国悲剧》),俄国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里(《死魂灵》《钦差大臣》)、屠格涅夫(《父与子》)、契诃夫(《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其中代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高峰的是俄国的两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卡拉马佐夫兄弟》)。
8.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运动从音乐、绘画领域扩散至文学领域。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传统倾向,前期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10多种文学流派。代表作家作品有卡夫卡《变形记》、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等。
后现代主义主要包括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代表作家作品有贝克特《等待戈多》、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
【自主学习1-4】什么是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这一词汇本来是心理学术语,最早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人的意识会在某个时刻不停地变化,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无时无刻都在不停地变化。后来这一理论被用到文学上。意识流文学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作品,它对于人物内心的描写远多于人物的外在描写。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写,具有较大的浓缩性和凝聚力。概括而言,唯主观、反理性是其总的特点。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
有: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伍尔夫《到灯塔去》《墙上的斑点》。
二、艺术世界的遨游
(一)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起源主要有以下5种说法。
1.艺术起源于模仿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模仿。在他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
艺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呈现方式进行创作。艺术是语言的重要补充方法,舞蹈家用手舞足蹈表现欢快、激昂、哀婉,并将感情传递给观众;画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感染观者,明快的色彩、遒劲的线条都可以作为艺术语言;建筑师通过不同质感的石材、板材、木材体现质感,艺术的生命力勃然而发。同时,艺术是富有创造性的,在模仿自然的同时,也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思索艺术,呈现艺术的价值。
2.艺术起源于游戏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了这种说法,后来的艺术史家曾把艺术起源的这种说法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艺术起源于表现
艺术的表现说首推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克罗齐认为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4.艺术起源于巫术
1871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也持此观点,他在他的名著《金枝》一书中,认为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都起源于交感巫术。
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艺术生产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5.艺术起源于劳动
普列汉诺夫提出“劳动先于艺术”,恩格斯也指出劳动对于猿的脑髓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的重要性。
以图1-2所示的汉代画像石《弋射收获图》(砖高39.6厘米、宽46.6厘米,1972年出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为例,它表现了弋射和挑担割穗的劳动场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图1-2 弋射收获图
对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结合实际作品和表现形式,我们应当从多个方面、从更加广泛深入的层面去探究艺术作品背后的价值。
(二)简说中国美术
1.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艺术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文字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出秦篆(小篆);万里长城文化带孕育了众多文化艺术瑰宝,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的壁画、雕塑,为中华艺术宝库留下绚烂财富,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唐代继隋之后,各方面的文化成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与边地各族文化融合,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唐文化。这一时期美术获得了全面发展,善于吸取优良技艺的中国艺术家丰富传统、不断创造,把文化和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峰。书法、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书法家包括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与柳公权等;画家包括顾恺之、展子虔、李思训、阎立本等。
3.宋、辽、金、元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中国艺术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有助于艺术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欣赏品位也逐步提高,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民俗面貌的艺术作品,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更加接近大自然,反映生活在各阶层的人物现实。
绘画作品涌现出众多传世佳作,包括《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文姬归汉图》等描绘壮美河山与人文历史的艺术作品。
4.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艺术进入繁荣发展期。文人画的发展为工艺美术提供了丰富题材和创作资源。以天坛、故宫、拙政园、颐和园为代表的园林及建筑,为中华文明留下宝贵财富。涌现出董其昌、祝允明、吴昌硕等杰出书法家和画家,对后世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成化青花瓷凭借胎质细密、胎体秀美而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声誉。
5.中国现代美术
中国现代美术通常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美术。与古代美术相比,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经济与审美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继承传统文化引入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涌现出以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董希文等为代表的艺术家,发展出独特的东方艺术气质。
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美术教育与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有很大关系,20世纪初,以上海为中心的洋画运动让中国美术吸收西方造型艺术的特征,各种画会、研究会、私人画室不断举办展览、出版刊物,介绍西方美术,为中国美术长足发展、勇于吸收、形成民族特色奠定了基础。
(三)浅说外国美术
外国美术经历史前美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文艺复兴、17—19世纪以及20世纪至今等发展阶段,不断地在探索中前行。
1.史前美术
史前美术通常指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一般来说,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创作完成的作品。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雕像、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1940年,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的4个少年,他们在追捉野兔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拉斯科洞窟壁画,里面有史前人类留下的大量洞窟壁画。壁画线条简练、造型传神,描绘了包括人物造型、抽象图案、野牛、野马和鹿等形象。这些用石器等工具磨刻在石头上的史前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科研价值。
2.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罗马时期美术主要包括古代爱琴海美术、古代希腊美术、古代罗马美术。
克诺索斯王宫建筑是古代爱琴海美术的杰出代表,其布局奇巧、厅堂错落,在希腊神话中被誉为“迷宫”。
古代希腊美术是西方美术的杰出代表,阿历山德罗斯的《米洛斯的维纳斯》、米隆的《掷铁饼者》等作品深深地影响着后世雕塑技艺。
古代罗马建筑艺术形式多样,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代表作品有罗马斗兽场、万神庙等。
3.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蒙娜丽莎》《创世记》《雅典学派》 等作品成为美术史上的典范之作。同时期的代表画家还有乔托、马萨乔、韦罗基奥、波提切利等。
4.17—19世纪美术
17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后影响至全欧。其特点是注重强烈情感气氛和装饰风格。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贵支等绘画均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在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得到发展。洛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繁复精致,代表画家有布歇和弗拉戈纳尔。这一时期浪漫主义也悄然兴起,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奥南的葬礼》体现了法国民俗和普通民众形象,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米勒的《拾穗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作者深入麦田描绘农民的艰辛。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也创作了工人和农民题材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体现了画家对农奴悲惨生活的同情。
19世纪后期的印象派,以马奈、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等为代表,受到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探索艺术与自然,创作出崭新的艺术作品。后印象派被誉为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代表画家有塞尚、梵高和高更。
5.20世纪至今的外国美术
现代美术流派迭起,不断焕发新活力,马蒂斯的野兽派、毕加索的立体派、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等都通过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丰富着美术的发展历程。
在艺术与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古今中外艺术家们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艺术语言创造作品,为艺术史留下了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