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造纸、冶铁业带动林业发展

在宋代的四川,一些地区为缓解田少人多的矛盾,充分利用丘陵山地,开展多种经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种植经济林木。楮树是一种速生林木,是制造特种高档纸的重要原料。宋代纸币之所以又被称为楮币,就是因为它是以楮树皮为原料的楮纸印制的。宋代楮纸,产于广都(今成都双流区),纸质细白光滑、坚韧耐用。宋代成都印刷业发达,对纸的需求量大,带动了林木产业发展。关于楮树林营造,农学家贾思勰在其所著《齐民要术》中说:“移栽者,二月莳之。亦三年一斫。(三年不斫者,徒失钱无益也。)指地卖者,省功而利少。煮剥卖皮者,虽劳而利大。(其柴足以供燃。)自能造纸,其利又多。种三十亩者,岁斫十亩;三年一遍。岁收绢百匹。”贾思勰:《齐民要术译注》,缪启愉、缪桂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第298页。可见营造楮树林在古代已成为一项专业。到了宋代,簿书、契券、图籍、文牒等重要文书的印刷需用大量楮纸。因成都周边溪河纵横,土地湿润,很适宜大面积种植楮树,它既能增加农户经济收益,又解决了平坝地区农家做饭的柴火问题。宋代对楮树的经营,将种植与造纸联系,显示了其在造纸业中的重要作用。

带动川蜀地区林木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冶铁生产。铁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冶铁离不开煤炭,南方地区由于缺乏煤炭资源,在冶炼中采用了传统的伐木烧炭办法来替代,这就有了“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蜀又有竹炭,烧巨竹为之,易燃、无烟、耐久,亦奇物。邛州出铁,烹炼利于竹炭,皆用牛车载以入城,予亲见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中华书局,1979,第12页。的记载。宋代四川冶铁业的发展,带动了对竹炭的需求,进而带动丘陵山地扩大竹木种植规模。

此外,宋代四川的漆树、竹等经济作物,因消费需求增加,其种植规模也在传统农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