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容易解释清楚,下属们觉得他们侯爷今天的样子看着有点古怪,一众人退出来后,傲木嘎拉过多喜,压低声音道:
“多喜,去请个会看的,恩,就是那种……那种!”他指指天,又学着汉人拜菩萨的架势做了个动作。
多喜一看就明白啥意思了,满脸郑重道:“傲大人,您放心,我今天就和归真道长说说看,得准备什么东西。”
许阔达心里却犯了嘀咕,侯爷过了年都十七了,完全是个大小伙子了,却从来没见他对哪家姑娘上过心,府里正值妙龄的丫鬟也好几个,没见侯爷收个同房什么的,难道侯爷这是有特殊癖好?看上的还是四十来岁,相貌平平、矮矬的半老头子?侯爷这喜好……哎,一言难尽啊!有特殊才能的人果然有特殊喜好,正常人搞不懂!
屋里刚激动完的周显庸马上坐在书桌边修书一封,绝对肯定了罗元直的思路,鼓励他大胆尝试,扩大范围,包括麦种、粟米、蜀粟、糯米都可以尝试,而且一定要写成日记,详细记录全过程。失败了不要紧,没有一次就成功的,可以在显微镜下分析对比原因,改进方法,只要大胆尝试,总会得到意外之喜!”
周显庸决定拿出五十两银子奖励罗元直,又分别拿出十两发给其余三人,作为最高荣誉和辅助配合的奖励!
赵汉青晕滔滔的,直到坐上返回农庄的马车还没完全清醒过来,他们家这侯爷真是个怪人呀,怪得让他感觉三年前有幸遇到这位怪异侯爷,简直是用尽了他平生所有的幸运,换得了如今这份全家人的安逸和喜乐。
而周显庸直到吃了顿午饭,才完全平复下自己的情绪,顾不上午休,他吩咐分管京城罐头的隆庆食品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再去多办理四个路引,山西三位商会会员,约定好明天到北京,加上京城一位新加入商会的田盛德,这两天他们都要跟船南下!
安排完府里的事,周显庸又赶到理工大学堂,趁着下午上课时间还不到,在他的办公室召开了一次全校五个执教老师参加的会议。会议内容有两个:
第一个,重新调整两个班新年的上课内容和学科种类。
第二个,新年招收新一届学生一百名,分作两个班,分别为庚辰三班和庚辰四班,新教师四名,相关后勤人员七到八个。
关于第一条,周显庸要求在两个己卯班每三天增加一节外语课,每次上外语课时候,可以两个班混合上,学堂会开设两种外语教学,鼓励喜欢学习外语的可以两种语言同时学。
己卯一班的学生从上半年开始,每十天抽半天功夫,上一次社会实践课,实践地点包括隆庆眼镜公司磨镜片车间、做镜框车间,隆庆玻璃厂、还有本校由归真子和轻云子老师带领做的物理、化学实验课。
己卯二班的学生则从下半年开始增加实践课。
第二条则对招收新学生具体流程要求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综合给出方案!
布置完方案就散会了,让老师们带着问题各忙各的,周显庸则和冯校长一块讨论具体细节安排。
直至到了晚上放学,周显庸又趁着吃晚饭前半小时时间,召集起五位老师,把中午开会的内容复盘一遍,综合每个人的意见,草创了一份课程表、一份招收新学生的流程表,随后才离开学校回侯府。
一连三天,周显庸都泡在学堂,亲自参与到具体更科学的课程安排,计划招生以及招聘老师的拟订中。
以至于他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仍旧在盘旋,如何才能招聘到象冯无畏那样负责又有潜质、不死板的教师。越想心里越明朗,睡意全无,突然电光火石之间,他突发奇想到一个新主意。
周显庸一刻也等不及天亮,他从床上爬起来,摸黑穿上衣服,刚拿了烛台准备去点外屋的灯笼。多喜的声音就传来:
“侯爷,您怎么起来了?您要喝水吗?”
周显庸压低声音道:“你睡你的,我有点事,需要到书房马上去办!”
说完,已经披了大毛衣裳,手里提着刚点燃的灯笼推开门走出来。
多喜忧心忡忡地站在门口看着侯爷向书房走去,前天他刚去学堂问过轻云子,该给他们家侯爷去做场什么法事,结果被轻云子说了一顿,还说侯爷不定多正常呢,他们侯爷脑子清醒得没有任何人能赶得上,根本和做法事八竿子打不着边儿。
可是你瞧,今天大半夜的,也就丑时中,他家侯爷就跟中邪了一样,提着灯笼半夜跑去书房了,过去三年从来没发生过这种情况,要不,等天亮了,找傲大人看看他们那什么长生天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真愁人呐!
周显庸到了书房点着两盏油灯,在书桌左右角各放一盏,然后拿出几张裁好的竹纸,先列了提纲准备书写。
他看到砚台里的墨已经没有多少,也有点干,干脆一边研墨一边整理思绪。
刚才他躺在床上想到一个非常有必要现在施行的想法,那就是从现在开始创办一份私人报纸!
来到大明三年,他最常见到的就是基本五天发行一次的官办邸报。但是很多时候,官办邸报并不能保证确实五天发行一次,而且官办邸报主要刊登一些政令条文,以及官员任免之类内容,只在官员里流通,能到了民间的很少。
周显庸曾在路云章家见过其祖父收存的老物件儿,里面有几份旧邸报,不多,只有几期,最近一份的刊行时间已经是几十年前,这些邸报因为刊载的都是政令条文,很少有人想着去专门收藏,大都是即时性的,哪怕官员家里,看过就扔了,没多少人会专门保存。
除了邸报,和报纸有些像的,倒是还见过几个官员家族里自己印制的类似家谱、家训的纸书,以及一些民间私自摘抄流传的戏曲杂谈,再就是专门为军事传递信息的塘报。
市面上能见到的各种手抄报纸很多,偶尔也可以看到一两份雕版印刷的报纸,只是简单几则内容,统一字体呆板简陋,印刷模糊,和二十一世纪的各类报纸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