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奇策十二,是要尊重一下的

袁绍、袁术;

天下将乱,乱魁者必此二人也。

曹操对好友讲起过的这句话,含金量还在上升——

呼…

当貂蝉娓娓将她知道的悉数讲述。

这些内容有的是她亲眼见到的,有的是她参与其中的,有的是同为眼睛的“战友”留给她的,但无有例外,这些…每一条均能与具体的事件相吻合,严丝合缝。

短暂的震撼过后,无疑…董旭不得以要想的更多,更严谨,也更深刻。

他甚至第一次感受到了这洛阳城中汹涌的暗流与杀机。

这么去看,未来接连对老爹的刺杀行动,已能从这里窥探出些许端倪。

说到底,老爹董卓毕竟只是进入洛阳四个月,手下的军队有西凉军,有汉庭北军,有收缴丁原的并州军,其中不少都是何进的旧部,是汝南袁氏的故吏门生。

这种情况下,只要老爹董卓被刺死,洛阳城势必大乱,袁家完全有可能与酸枣县的袁绍、袁术里应外合。

这是最容易再度实现袁氏野心的捷径——

所以…

突然间,董旭发现,他不能再这么躺下去了。

温柔乡固然醉生梦死,可老爹要凉了,保管他董旭下一刻…连同身边的美娇娘就会被挫骨扬灰,渣都不剩。

哪怕历史上,这一系列的刺杀…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可董旭不能接受任其发展。

哪怕一丁点的危险,也要提前做出万全的准备。

那么…

在内部刺杀老爹的都有谁?

董旭想到的是古籍中记载过的一系列的称谓与名字:越骑校尉伍琼、议郎何颙、议郎郑泰,侍中种辑…

等等,还有…一人。

如果说此前董旭想到的这些称谓与名字都颇为冷门,若非熟识历史,未必知悉。

那么董旭最后念起的这个名字,就再熟悉不过了。

这可是未来曹魏的顶级谋主:

——荀攸!

没错,暗中部署参与刺杀老爹行动的算他荀攸一个。

然而最牛掰的是,荀攸与何颙均是后来被查出入狱的。

但何颙在狱中惊恐自尽,其它参与的刺客也均身首异处,可唯独荀攸在牢狱中镇定自若,甚至熬到了吕布的背叛,熬到了老爹董卓被杀,最终免于此难。

隐忍内敛,卧薪藏胆,有恃无恐,全身而退——

这就有点厉害了呀!

再加上后来荀攸在曹营卓绝的发挥,奇策十二,那是策策诛心。

一股紧迫感…油然而生。

越是深入的去揣摩这个荀攸,董旭越是会生出一种强烈的感觉,那群酒囊饭袋的刺杀他可以统统无视,但是对荀攸…必须给予极大的尊重。

得早做部署与打算了。

索性,董旭直接下床…

不睡了,也睡不着了。

在不清楚荀攸的动向之前,他是彻底的睡不着了。

“夫君你去哪?如今已是深夜…这洛阳城的夜风大,对你的身子…”

本依偎在董旭的怀中,突然那坚实的臂膀抽离,让貂蝉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她连忙去问。

“别想太多,你早些睡,一些事儿不安排好,我怕是睡不着了!”

说到这儿,董旭已经站起,披上了衣褂,不忘最后脉脉含情的又看了眼貂蝉。

手则是从她的脸颊处抽出,大步流星的向门外走去。

哪曾想一开门…

正看到那铁憨憨的好妹夫牛辅将耳朵凑在窗边,看架势…这不明摆着就是听墙角么?

董旭无奈的摇了摇头,“妹夫有这癖好,我那大妹子知道不?”

牛辅的确在听墙角,却不是因为有这爱好…

而是岳丈董卓特地嘱咐的,要他留意这洞房。

说到底,不论董旭今日表现的多么的龙精虎猛?总归他也是大病初愈,万一情况不对…牛辅听到了,能及时作出反应。

至于为何选牛辅?

牛辅虽憨憨的,可他办事儿,董卓能放心——

俨然,牛辅也没有意料到董旭突然出门了,这墙角听了个寂寞啊!

当即他撑起身子,一边揉着那久蹲之下无比酸痛的腰,一边问:“大舅兄啊…这大半夜,你不好好睡觉,这是要弄啥啊?”

“白日闯司徒府时,我让你带回来的那胡车儿,人呢?”董旭直接问道。

没错…

在荀攸这事儿上,董旭第一个想到的还真是胡车儿。

历史上的胡车儿能偷出典韦的双戟,证明十足的机灵;

又有力负百斤,日行千里的能耐,这证明战力彪悍、身手敏捷…

能先后得张济、张绣两任主公的器重,证明办事儿靠谱!

如今,董旭要做的是监视荀攸…

既不能打草惊蛇,又要将他的一举一动悉数掌控,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董旭身边的帮手就那么几个,能委以重任,又信得过的只有胡车儿。

倒是猛地提及胡车儿,牛辅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

“谁啊?”

董旭继续提醒:“就那个我问他爹叫啥,他家里几口人那个?”

“噢…”牛辅回想来了,一敲脑门,连忙回道:“他不是得罪了大舅兄…大舅兄让我关起了么?”

“关你奶奶个腿!”董旭服了,也醉了…他发现这牛辅的脑回路是真的清奇,想法是真多,脑洞是真大。

他也懒得去解释,直接问:“现在,人呢?关在哪?”

“就在咱太师府的地牢里…原本还说今日用刑,给大舅兄出出这口恶气!”

“卧槽!”董旭小声嘀咕。

可因为声音细微,牛辅没有听清楚,又一次挠挠头,一头雾水的问:“大舅兄,你说啥?”

“我说,你特么倒是领路啊——”

密室中,人已散去,只留下袁隗与侄儿袁基。

袁隗幽幽的看着一处石壁,上面刻着一个“刘”字,而诺大的“陈”、“袁”二字却在“刘”字之上,稳稳的将它压制。

这正是自西汉末年起就盛行起来的“三统三正”学说。

“夏代尚黑,是黑统,商代尚白,是白统,周代尚赤,是赤统…”

袁隗缓缓吟道:“按照董圣人天人感应、三统三正的说法,正者、正也,统致其气,万物皆应而正,我们‘袁氏’为首的土德姓氏取代‘刘’姓为首的火德姓氏,这是上天的指引与授意,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我们汝南袁氏必须匡正的世道与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