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岁月长河中流淌的民族记忆,是先辈们用智慧与匠心编织的文化锦绣,虽历经沧桑,却依旧熠熠生辉,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与传承。”
告别那渔家村落,我又踏上了前往深山幽谷的路途,此次的目的地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彝族村寨。
刚进入村寨,便被一阵热烈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和舞蹈吸引。只见一群身着鲜艳彝族服饰的男女老少,正围聚在村寨的广场上,欢快地跳着一种传统舞蹈——达体舞。他们手牵手,围成一个个圆圈,脚步随着音乐的节拍有力地跳动着,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音乐由各种彝族传统乐器奏响,有月琴的清脆、葫芦笙的悠扬、马布的欢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动人的乐章。一位彝族老者告诉我,达体舞在彝族村寨里传承已久,它是彝族人民庆祝节日、聚会联欢时必不可少的活动,通过舞蹈,大家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彼此的情谊以及对祖先的崇敬。
在舞蹈的人群旁边,还有几位彝族工匠正专注地制作着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彝族漆器。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木制器具,工匠们先仔细地打磨着木器的表面,使其光滑如镜。然后,他们用特制的颜料,以精湛的绘画技巧,在木器上描绘出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多以彝族的神话传说、生活场景、动植物等为题材,色彩鲜艳,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一位年轻的工匠边绘制边说,彝族漆器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盘、杯,还是用于装饰的器具,都常常用到彝族漆器,它不仅实用,更是一件艺术品,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审美和文化内涵。
离开广场后,我漫步在村寨的小巷中,又发现了一间弥漫着淡淡草药香的屋子。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位彝族老毕摩(彝族民间祭司)正在展示传统的彝族医药炮制技艺。屋内的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有的正在晾晒,有的则在进行蒸煮、研磨等加工工序。老毕摩神情专注地调配着一味草药,他告诉我,彝族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彝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炮制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草药的药效,治疗各种疾病。他指着正在研磨的一种草药说,这种草药经过这样精细的炮制后,对于治疗一些常见的跌打损伤效果极佳。看着老毕摩熟练的操作,我深深感受到了彝族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保障族人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彝族村寨出来后,我辗转来到了一个位于平原之上的古老汉族村落。
在这里,我邂逅了一项历史悠久的非遗——皮影戏。
走进一间皮影戏表演的屋子,里面已经坐满了观众,大多是村里的老人和小孩。舞台上,灯光亮起,只见几位皮影戏艺人手持皮影,在白色的幕布后面熟练地操纵着。那些皮影制作得十分精美,色彩鲜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威风凛凛的将军、婀娜多姿的女子、调皮可爱的孩童等等。随着艺人手中的操纵杆舞动,皮影们在幕布上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或英勇征战,或儿女情长,配合着艺人精彩的唱腔和锣鼓的伴奏,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光影世界。一位皮影戏艺人说,皮影戏在这个村落传承了好几代人了,以前,每到农闲时节或者节日庆典,皮影戏班子就会走村串户进行表演,给村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传播文化、教育后人的重要手段,许多传统的故事和道德观念都是通过皮影戏传递给村民们的。
然而,皮影戏在现代社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现代影视娱乐的蓬勃发展,年轻人更多地被吸引到电影院、电视、网络视频等新的娱乐方式中,对皮影戏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而且,学习皮影戏制作和表演需要较长时间的投入和耐心,传承人手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不过,村里的人们也在努力应对这些挑战。一些有识之士组织了皮影戏兴趣班,鼓励孩子们学习皮影戏,从小培养他们对这门传统艺术的兴趣;同时,他们还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皮影戏的表演视频发布到网上,吸引了不少外地网友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到皮影戏的魅力。
在村落的另一个角落,我还见识到了传统的活字印刷体验工坊。
走进工坊,只见几位工作人员正指导着游客们体验活字印刷的乐趣。桌上摆放着一排排小小的活字,还有特制的版框、墨汁、纸张等工具。游客们先根据自己想要印刷的内容,从众多的活字中挑选出合适的字,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排列在版框内。排好版后,再用墨汁均匀地涂抹在活字上,最后铺上纸张,用特制的工具轻轻按压,这样,自己亲手印刷的文字就出现在纸张上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了,但通过这种体验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古代印刷的原理和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而且,这里还会举办一些活字印刷相关的文化活动,如举办活字印刷比赛、邀请专家讲解活字印刷历史等,以进一步推广这门古老的技艺。
可活字印刷术在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活字的保存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设备;同时,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高效便捷,使得活字印刷术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影响了它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工坊的经营者们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之路。他们尝试与一些文化创意企业合作,开发出一些带有活字印刷元素的文创产品,如活字印刷的书签、笔记本、明信片等,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拓宽了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渠道,让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这门古老的技艺。
随着我非遗之旅的不断深入,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艰巨性和重要性。这些非遗项目就像岁月长卷中的多彩华章,它们承载着各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
尽管它们在现代时社会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态势让我充满信心。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到非遗研究的行列中来,通过深入分析非遗的文化内涵、技艺特点等,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不少艺术家也积极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将现代艺术理念与非遗技艺相结合,创作出一些既有现代感又保留非遗特色的艺术作品,提升了非遗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关注度。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非遗瑰宝一定能在新时代的潮流中熠熠生辉,继续谱写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辉煌篇章,成为我们民族永远的骄傲。
我的非遗之旅仍在继续,我期待着下一次与非遗的精彩邂逅,去探寻更多隐藏在时光深处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