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朝会争吵
- 搜捕朱允炆,抓我特斯拉干什么?
- 花木锦
- 2954字
- 2024-11-21 00:22:28
寅时三刻,天色依然漆黑一片,但是宫门外早就有不少大臣等候多时了,时不时的还能看到骑马的武勋从黑暗的长街里骑马而来,遭到一些文官的指指点点。
文官们分了好几波,小声交谈着什么,还时不时的往武勋里面看去。武勋们也分了两波人,分别以曹国公李景隆和淇国公丘福为首。
由于洪武朝武勋早已经人才凋零,再加上定国公徐增寿已死,魏国公徐辉祖被幽闭在家,这才让李景隆成了洪武朝武勋一派的领头人物,而丘福则成了靖难一派的领头人物,双方虽然并无摩擦,但是由于一朝天子一朝臣,洪武朝武勋势力早已不如靖难一派武勋的势力大,就拿军职来说便多不如靖难派。
等待的过程中天色慢慢亮了起来,不过多久便已经到了卯时,只见奉天殿门外一名太监大喊一声:“卯时到,百官入朝。”
这时候文武百官们才从宫门外缓缓走入宫中,在玉石台阶下分列成两队,在锦衣卫站班的注视下缓缓进入奉天殿。
待文武百官进入奉天殿站定,又有六科给事中监督好秩序后,朱棣这才缓缓从偏殿中走进大殿。
“陛下恭安。”群臣百官看到朱棣在龙椅上坐定,这才一起行参拜大礼。
朱棣看到百官行礼,连忙点点头:“朕安,今日可有要事禀奏?”
看到朱棣询问,文武百官互相转头看了看,大部分武勋都低着头神游在外,丝毫没有任何要建言的意思。
文臣的队列里,礼部尚书李至刚从队列里站出:“前日里臣已经和几位同僚拟定明年的年号,初定为‘永乐’,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至刚话音刚落,一阵嗡嗡声从朝臣中传来,时不时的还传来争吵之声,太监朴金昌看到朱棣脸色开始有些不对,连忙挥手示意六科给事中站出来维持朝堂秩序。
直到下面群臣安静下来,朱棣才坐直了身板说道:“明年改元,是本朝重大之事,各位爱卿有意见不妨说给朕听一听,在下面如妇人般私语成何体统。”
看朱棣生气,文丞队列里站出一人,对着朱棣行了一礼,后站定身子奏道:“臣户部右侍郎夏原吉,弹劾礼部尚李至刚书包藏祸心,借前人旧年号讽刺陛下。前凉皇帝张重华曾用年号永乐,五代时期南汉张遇贤自立中天大国王,也曾改元永乐。前宋方腊也用过永乐年号,此三者皆短命王朝,礼部用‘永乐’年号实乃借此三人隐射陛下,还望陛下明察。”
说罢还怒气冲冲地看向李至刚,李至刚皱了皱眉头,这年号是礼部几人商议过的,自己从未听说是什么旧年号啊,难道真的是自己失察。
除了李至刚对这旧年号并不知情外,其他几名侍郎听得夏元吉道破他们心思,吓的浑身哆嗦,显然都未曾料到有人敢在朱棣面前当众指出这年号来历。
朱棣看了下面礼部的几名官员的反应,顿时明白过来,这些这永乐年号肯定已经被人用过了,其中两个还是反贼,礼部还让自己改年号为‘永乐’,这是故意说自己从建文那抢的皇位,造反的反贼吗?
这是欺负自己不知道有人用过这年号啊,看来自己的手段还是不够硬,刀还不够利。
怒意升起的朱棣顿时看向锦衣卫指挥室纪纲,指着礼部几名官员:“纪纲,将礼部涉及拟报年号的一众人等皆押入诏狱,彻查此事,朕倒要看看礼部给朕拟的这个年号到底是何居心。”
纪纲听得朱棣的命令,连忙称是,并指挥几名锦衣卫站班要将几位大人拿住。
听说朱棣要将几人下入诏狱,李至刚吓地跪倒在地,连忙叩首:“陛下,臣并不知道永乐年号已被前人用过,还望陛下明察啊。”
看到李至刚求饶,那几名侍郎一样跪倒在地,抹泪哭诉:“臣等都不知啊,陛下饶命啊。”
这时道衍从队列里站了出来,看了看跪倒在地的几个大臣:“陛下,请听贫僧一言。”
朱棣看到道衍站出来,压下心中怒火,示意纪纲暂时停手:“大师有话便讲。”
道衍行了一礼,缓缓说道:“若非夏大人明说,贫僧亦不知道前人用过永乐年号,恐怕礼部的诸位大人也是不知,还请陛下从轻发落。而且贫僧觉得永乐这个年号还很不错,寓意我大明永远平安昌盛。陛下何故因他人用过就将之弃用呢?”
朱棣看了看道衍,沉默了片刻后严肃的脸庞松弛下来:“大师所言甚是,朕亦觉得如此寓意甚好。前人用过又如何,世人不知便说明他们不会当皇帝。朕如果用这年号,自信能让万世只记住这是朕的年号。就依大师所言,明年改元‘永乐’。”
“夏元吉,你很不错,此事能帮朕查漏补缺,当真博闻强识,准许你令牌一枚,遇事可入宫求见,另赐应天府宅院一座。”
夏元吉此刻还虽然已经为官多年,并升任户部左侍郎,但是却没有随时入宫的权利,听闻朱棣如此赏赐,连忙叩首称谢。
朱棣赏赐完夏元吉后,又看向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人,接着说到:“礼部尚书李至刚对前任所用年号虽不知情,但仍有失察之嫌,削你半年俸禄,其余礼部涉案官员,剥除官职永不叙用。至于礼部空缺官员,则由吏部草拟任用名单交于朕。”
“多谢陛下。”被朱棣轻判的一众礼部官员相互看了一眼,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一同向朱棣谢恩。
“臣尊旨,下朝后便会草拟任用名单,必不会徇私枉法。”吏部尚书蹇义连忙站出来领命。
朱棣处理了年号这事之后,看了一眼下面站着的一众文武开口说道:“想来你们已无大事奏报,那朕便说一下接下来要议的两件事。这第一件便是朕要着人编写一部记录百家之言,诸事万物的大典。内容总揽经史子集,天文阴阳,地理,释道经藏以及科学。主编撰由解缙和道衍大师担任,至于科学部分的编撰则由泰西人特斯拉担任。诸位爱卿可有意见?”
听得朱棣说出要编写大典,殿内的大臣们又再次纷纷交头接耳起来,由于解缙已经被朱棣定为主编撰,不便出来奏对。
便由翰林编修杨士奇出面奏对:“修编内容如此庞杂的大典乃翰林院分内之事,由解学士和道衍大师为主编撰亦十分妥帖。只是不知道这科学是什么名目,为何会选用泰西人当编撰?”
朱棣看向了道衍,道衍立刻心领神会,站出来解释道:“贫僧可以解释什么叫做科学,科学是泰西人特斯拉所说一词,是一种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形式科学。按照他的分类,儒学也是思维逻辑的一种,分属于形式科学,而特斯拉本人则精通自然科学。因此陛下才让此人也担任科学这一名目的编撰。”
杨士奇,解缙等人毕竟最聪明的那一种人,听了道衍的解释,便明白了科学是什么意思。只是没想到儒学也被当作了一种思维逻辑,成了形式科学的一种分支,那么其他科学分支又包含了什么内容呢,也许等见到那位特斯拉便能知道一二。
想到这,杨士奇连忙点头:“多谢大师解惑,臣对此事再无异议。”
朱棣看到翰林院已经无异议,便点点头,继续看向六部官员和武勋一列。
武勋对编书一事漠不关心,自然没有反对之人。六部官员经过礼部改元一事,哪里还敢在编书这件事上多嘴,也连忙赞同。
“既然是编写如此重要的大典,当要为这本大典想一个名字,诸位可有想法?”
道衍看朱棣要群臣想一个大典的名字,站出来说道:“此书包含类目繁多,必定要考据许多经典,若是能编成,便是古今第一奇书,不如就叫《文献大成》。”
朱棣听了道衍的话皱了皱眉头,自己要编这书的目的你这老和尚不知道吗,要在文治上超远古往今来的帝王啊,《文献大成》如何体现朕的功绩。
这时候解缙从一列大臣中站了出来:“陛下,这部大典既然在是我朝编撰,不如就以陛下年号为名《永乐大典》如何?”
朱棣一听,赞许地看了一眼解缙,这老和尚竟然还不如一个书生明白朕的心意,当即拍板定论:“好,就以《永乐大典》为名。翰林院上下明日起便可广搜民间百家之书,选其中之精华,抄录成册,凡献书有功者皆有重赏。”
“臣等遵旨。”
朱棣看到群臣响应,笑着抚摸着自己的胡须:“接下来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在六部之外再增设一部‘科学部’,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