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武英殿以后,朱由崧并未留在皇宫之中。
因为他意在制造机会,让大臣们能够自由发挥。
这情形犹如前世在学校考试时,监考老师借故离开,从而抓到一大批人集体作弊。
老师作为监督者,皇帝更是至高无上、等同于头上那片青天。
小偷盗窃,尚且会选择夜深人静之时,等到伸手不见五指才出没。
朱由崧既然想看这群大臣八仙过海,各展神通,首先就要提供舞台。
而他自己,则在韩赞周的引领下,去参观南京的军队。
朱由崧特别想看勇卫营,作为手下最强战力。
他迫切想要了解这支军队,实际能力究竟有多强。
话说当下南京城里,兵力不足两万。
朱由崧自己从凤阳、江淮带来的军队,当下还在大胜关外。
正常情况下,南京设有五个大营,分别是左、右、浦口、瓜州、溧阳。
左、右营负责南京的安危,营兵除了日常训练外。
还肩负着日常守城、协助捕盗、“督理屯运,经征黄快、马政、苜蓿人丁新增等银”等职责。
“经征”指的是征税,江南地区人口众多,征税之事至关重要。
“黄快”就是指漕运军丁,有黄丁、快丁名目,漕运船只则有黄快船之称。
马政方面,虽然大明马匹数量有限,但南京作为陪都,长期维持着两千匹马。
饲养、训练和使用等责任,自然也落在了军队身上。
苜蓿是饲养马匹的重要饲料,在大明不可能指望官府专门安排人去种植,只能由军队自己负责,粮食都不够吃,怎么会有农民愿意种。
人丁方面,军队也需要大量的力役民夫,这些管理工作也是由军队自行安排。
对于一个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的庞大帝国,绝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军队的责任仅仅是打仗、保护国家。
以朱由崧所了解的情况,单说徐弘基手下掌握的三营军马。
只有溧阳营的八千新兵是崇祯十五年重新招募的,左右二营负责守城,以老兵为主。
刚开始得知朱由崧兵临南京时,为了守住大胜关,早就从左右二营的两万老兵中。
十里挑一,才选出了两千人。
而且标准还得故意降低,才勉强凑足了人数。
朱由崧起初还以为大明的军力起码都是大胜关守军的水平,这样看来无论是面对闯贼还是鞑清,按理都能有一战之力。
但如今了解到真相后,还是不免有些失望。
因为如此推算下来,南京目前的可战之兵实际上只有一万。
剩余的一万人,别说打仗,还得靠朝廷供养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轻易裁撤。
原因就在于这一万人,再怎么烂也是一群大老爷。
朝廷每月给他们俸禄给养,他们就如同混吃等死的绵羊。
可一旦断了他们口粮,他们立马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暴民。
就像闯贼李自成,曾经也是大明的驿卒,说反就反。
朝廷的相公们反复思考后认为,这些人都是致乱之由,看清楚了,是“致乱”。
反正也需要有人做一些杂活,也只能暂且养着他们。
朱由崧自然明白这道理.
大明根本经不起折腾,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虚言。
他作为皇帝,不能幼稚地以为可以重新打造一个大明。
既得利益团体能够接受他登基称帝,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看好朱由崧能维持大明的统治。
若是他敢说出要重新打造一个大明的话,明天就会被南京的本地门阀世家们,押解到京城菜市口问斩,都不带犹豫的。
朱由崧想起前世,晚清大臣李鸿章曾说过,他只是鞑清的裱糊匠,只能对这个国家进行修修补补。
最经典的是在1896年,李鸿章访德时,曾对德国首相俾斯麦诉苦:“与妇人(慈禧)小孩子(光绪)共事,亦是不得已啊。”
这也是朱由崧有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大明还有希望破局的原因。
如今的鞑清,其实也是妇人与小孩子执政,虽然掌权的是多尔衮。
但这种权臣,朱由崧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
然而前提是,他这个弘光帝,不能像历史上一样。
只隐居幕后,负责生孩子。不管国事,让史可法等人胡作非为。
否则,太子还没成为受精卵,大明就要亡国。
失去南京之后的大明,只是一具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
朱由崧原本还想逐一参观几个军营,但听完韩赞周介绍后,已经兴致缺缺。
于是,他决定直接前往神烈山下的勇卫营进行参观。
“陛下,可曾来过神烈山?”韩赞周问道。
朱由崧当然没来过,道:“神烈山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仙界神山,可是后来改的?”
“陛下英明,正是世宗肃皇帝下诏更改,以前这里称为钟山,或者叫紫金山。”
世宗?
那就是万寿帝君嘉靖皇帝,果然符合他风格。
“可是此处有仙人?竟让肃皇帝如此看重。”
这反倒让韩赞周有些意外,虽然与皇上相处的日子并不长。
但论及聪慧,朱由崧可是完胜熹宗和大行皇帝,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怎么皇上连紫金山传说都不知道?
“陛下,此处有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当真?”
韩赞周知道皇上有所误会,连忙解释道,原来所谓的龙并非真实的龙。
而是从紫金山俯瞰长江,望之就像有龙气腾飞一样。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来过此处,当时「望之常有紫气。」
于是亲口对吴大帝孙权说道:“钟山龙盘。”
《明太祖实录》记载,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前,认为南京旧城离钟山太远,灵气不足。
所以命刘基在钟山的南面规划新的皇宫。
南京皇宫的得名,也是因为紫金山,所以取名为紫禁城,意在锁住龙气。
后来成祖朱棣因为各种原因,迁都燕京。
才假借紫薇帝星在北方,然后又建立了一个新的“紫禁城”
至于肃皇帝为什么将此处改名为神烈山,主要也是因为孝陵。
“既然如此,为何勇卫营要定在这此处。”朱由崧问道。
韩赞周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道:“陛下可曾想过,为何装备如此精良勇卫营。
在大明如此动荡艰难之际,都没有被兵部抢走?”
其实这个问题朱由崧也思考过,还以为是史可法不想得罪南京留守太监。
“当然不是,这可是一支造价高达百万两的军队。
谁的面子来了也没用,所以当初大行皇帝为我们想了一个好办法。”
“崇祯皇帝居然还会变通?倒是有趣,快说来听听。”
“戍守孝陵,活人的面子不行,那就用祖先的。
其实也不完全是变通,当时大行皇帝知道凤阳祖陵被张献忠烧毁后,悲痛欲绝。
所以才从内帑拨款百万建立勇卫营。”韩赞周说道。
朱由崧很疑惑:“百万白银?造价也实在太高,这账怎么算?”
“其实不算贵了,崇祯三年曾经招募葡萄牙军官陆若汉,当时大行皇帝开出价。
军官每年的饷银是一百五十两白银,每月还有额外的十五两白银补贴;
士兵每年的饷银是一百两,每月再加十两银子补贴。
当时国家财政还算可以,但也只能招募四百名葡萄牙军人,每年军饷共十万两。”
“怎么这么贵?那当时葡萄牙兵的表现如何?”朱由崧问道。
韩赞周摇头,叹息道:“时任兵科给事中卢兆龙,还拿唐朝郭子仪借兵回纥、招致外患的旧事劝谏大行皇帝。
最终朝议结果,下旨解散葡萄牙火枪队,白白花了十万两。”
朱由崧明白了,以崇祯的性格,肯定是记在心上十几年,一直想找机会重建这支全西化部队。
雇佣兵人和装备都只是租用,还需要十万两一年。
那这支三千人的勇卫营才花了一百万两,的确也不算贵了。
一行人终于进入勇卫营,然而与想象的不同。
士兵们并不是在练习射击,而是在练习跑步和站军姿。
朱由崧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他很清楚洋人在十六十七世纪的训练就是如此,被后世戏称为打靶式列队。
但韩赞周却很不淡定,他大话已经说在前头,吹嘘的大明第一强军,如今却只是在跑步训练。
这可怪不得别人,虽然韩赞周军功彪炳,但他带的兵还是传统的冷兵器时代的操练模式。
就是把军队分成若干个小军阵进行对抗,练习如何听号令改变阵型、进攻、撤退等。
这种训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直观地让皇上看到士兵们的个人勇武。
皇上也可以想象到两军对战时的场景。
在大明,这种练兵方式被称为“督练”,重点在于“督”。
就是说这些兵的个人素质,基本上已经可以送上战场了。
只要严加督促,他们能够听从指挥就行,也不用担心他们临阵不勇敢。
因为精锐家丁兵会负责督军,谁敢后退,直接一刀两断,身首异处。
甚至戚继光的军纪要求更高,连阵前喧哗都要砍头。
所以有人说大明的军队不讲求军纪,纯粹是把明军幻想成清军。
列队歪歪斜斜,看起来像吸毒的大头绿衣,这其实是对明军的误解。
明军筛选兵源的要求是全地球最高的。
正当朱由崧还在满意地视察军队操练时,大营外传来阵阵喧闹声音。
好像有人在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