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马三箭

崇祯三年十月初九,凤阳城外校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张顺和朱五四两人,神情肃然的站在人群中。

今天是武举乡试的第一场,考校骑射。

每人射九箭,射中三箭及以上的,就算合格。

获得了“统战价值”的张顺跟着朱五四主仆三人,在徐州“白吃白喝”,耽搁了月余,终于完成了所有的手续,这才带着“卷”赶到了中都凤阳。

凤阳的天已经凉了,秋高气爽。

烈烈的秋风,只吹得旗子呼啦啦作响。

张顺身上还穿着单衣,有点冷,只好缩着脖子揣着手,摩挲着金塔石送给自己的礼物。

那是一个玉韘,上面还刻了两行篆字。

张顺仔细观察了半天,这才辨认出来,那分明写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好家伙,你们主仆三人可真会玩。

过了一会儿,张顺抬头往前看了看,发现今年来参加乡试的人还真不少。

粗略数一数,差不多有一百六七十人。

按照录取标准,实际能录取者只有四十人。

乍一看,考中的几率比文举高多了。其实这里面有三十三个名额,归属于军队和卫所。

只有剩下的七个名额,才是像张顺、朱五四这样出身于民籍的民人争夺的对象。

这件事乍一看,极为不公平。

但是,实际上由于大多数民人根本不具备练习骑马射箭的条件,要是“公平”比试,可能连这七个名额也拿不到。

“噫,这厮有点猛啊?”就在这时,朱五四突然忍不住开口道。

“确实。”张顺也不由点了点头。

原来,刚才骑射的正是一位民人,马上驱驰三次,差不多射中了七八箭,搁在这一帮考生里,确实猛的一匹。

“王来聘,九箭中五。一发脱靶,一发射中了靶旗,两发创箭。”

只听见报箭官大声报靶道。

“啧啧,有点严啊!”

朱五四听到这里,忍不住担忧起来。

原来这武举考试,和大多数比试截然不同,要求“彀弓平矢,直冲把子中央”。

所谓“彀弓”,就是要把弓张满。

所谓“平矢”,就是要求射中把子的箭要平直,“创箭”概不作数。

所谓“直冲把子中央”,射中靶子根、把子旗,俱不作数。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张顺先前的九箭中八,可能就要打一个折扣了。

“怕什么,今年考不中,明年再考就是了!”

你又不像我,今年考不中,就要被人扔到河里挑泥巴去了。

张顺摇了摇头,有点不理解他的紧张心情。

“这......这倒也是!”

朱五四看了一眼张顺,便避开了他看过来的目光。

“下一位,张顺,张长道!”

就在这时,张顺突然听到掌号官突然喊起了自己的名字。

他连忙挤出了人群,来到了场中。

搜检官连忙冲上了,上前粗暴的搜检了一番。

张顺没敢吭声,待搜检官搜检完毕,先后拜过了提调官、监箭官、纪箭官、报箭官等在场官吏,这才走上前去,挑选了弓箭马匹。

“咚咚咚!”这时,掌号官突然擂起了号鼓。

张顺连忙翻身上马,驱马向前。

胯下的马有点不太听话,好在他依靠高达5点的骑术,还能勉强驱使着它。

不多时,战马来到了第一处射点。

不过这一次的箭靶,并非先前张顺在砀山县校场射得那种直通靶,而是一种唤作布侯的靶子。

这种靶子,就是用两根漆红的木杆挑起了一块布,唤作“鹄”。

“鹄”的中央又有一个红心,方便射手瞄准,但是并不要求必须射中红心。

张顺看的真切,早已经把箭搭在弓上,用戴上玉韘的大拇指一勾,就射了过去。

果然,得了玉韘之助,张顺的手指就不疼了。

他刚射完这一箭,身下的马早已经驮着他来到了第二处射点。

张顺连忙抽箭再射,谁曾想箭刚出手,第三处射点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心里一紧,连忙再抽一箭,搭到弓上回身便射。

“三箭中一,第二、三箭创箭!”

张顺刚一收弓,就听到了报箭官的报箭声。

草,这怎么来得及?

原来第一场马上箭,不仅要求马速甚快,而且靶子设置的还非常密集。

前面两箭要求直射,最后一箭要求回背射。

按照正常的抽箭射箭速度,根本无法完成。

所以,张顺射出去的最后两箭,虽然中了布侯,但是不够平直,被报箭官判为了“创箭”。

张顺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连忙开始回想刚才其他考生使用的技巧,似乎都是先抽出三支箭捏在手里?

可怜张顺虽然有外挂傍身,终究不是技术精湛的骑射手。

真正的骑射手,基本上都掌握了“一马三箭”的战术技术。

所谓“一马三箭”,就是要求骑射手在接敌的瞬间,快速射出三支箭。

其主要技巧,就是用持弓手夹着三支箭,以减少射箭所用时间。

像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曾在诗中写道: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这个“挟三矢”,其实就是指骑射手临敌前的战术动作。

当然,这个战术听起来很简单,其实难度很大,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才能完成。

所以武举第一场,其实考核的就是三轮“一马三箭”。

“咚咚咚!”第二轮的号鼓声又响了起来。

张顺顾不得平复刚才的心情,连忙抽出三支箭夹在前手,然后捏住其中一支搭在了弓上。

“啪啪啪!”很快,三支箭又射完了。

“三箭中二,第二箭创箭!”报箭声又响了起来。

-----------------

“啧啧,这才两轮就中了三箭,创了三箭,今年的考生真不得了啊!”

有一位提调官在台上听得真切,忍不住开口赞叹道。

“看其技巧,还有些生疏,倒是可惜了。不然,倒是可以和王来聘等人争一争解元。”

另外一位提调官看了看,不由摇了摇头,面带惋惜。

“这......这倒也是,且看他发挥如何吧!”

言毕,两人又往场中望去,只见张顺携弓挟矢,正立在那里。

“咚咚咚!”伴随着号鼓声响起,他又略带笨拙的飞驰了起来。

“哈”,“哈”,只听见两声爆喝,张顺又先后射出了两箭。

然而,不知为何,等到他都跑过了第三处射点,还没射出第三箭。

“怎么回事,难道他放弃最后一箭了吗?”

提调官不由一愣,忍不住开口问道。

“哈!”他的话音刚落,只听见张顺又爆喝一声,一转身,终于射出了第三箭。

“三箭三中!”报箭官的报建远远传来。

“张长道,九箭中六,三发创箭!”

哗,报箭官话音刚落,顿时全场哗然。

三箭三中,三箭三中,考场上竟然出现了罕见的三箭三胜。

一时间,全场的考生不由纷纷踮起脚尖,看看到底是哪位大神有如此本领。

直到这时,台上的那位提调官这才恍然大悟。

“好小子,好小子。为了三箭三中,故意拖延了最后一箭。”

原来这马上三箭的考试,设置颇为巧妙。

其中前两箭是横向靶,对射速要求最高。

最后一箭是竖向靶,需要需要回身后射。

张顺仗着自己有外挂,事先手里只捏了两箭,保证前两箭的命中率。

然后,在最后一箭上“以空间换时间”,从箭囊里抽箭再射。

由于最后一个靶子正在他身后,这样虽然耽误一点时间,射击距离也超过了标准的三十五步,但是不会影响到箭的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