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室代周

北朝末年,杨坚出生在一个世袭军人家庭,父亲杨忠有过传奇般的经历。杨忠年轻时曾经当过梁朝人的俘虏,流落江南这四五年,使他对中国的另一半版图有了其他北方青年所没有的认识。后来杨忠随南朝军队渡江北伐,兵败后便脱离梁军,重新回到了北朝。之后,他投奔到了北魏名将独孤信麾下。

北魏不久发生了分裂,宇文泰在关中建立了西魏,与高欢扶植的东魏并峙,于是南北分裂的中国,又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势。独孤信是宇文泰儿时的伙伴,两人的关系甚为亲密,由于这层原因,宇文泰执掌西魏朝政之后,独孤信自然得到了他的重用。那时西魏边防尚未巩固,宇文泰便派独孤信到前线与东魏作战,结果独孤信的部队败在了东魏手下。为了不向东魏投降,杨忠随独孤信又一次投奔了梁朝。这次意外的南下,使杨忠又有了和梁朝上层接触的机会。后来,梁朝又将独孤信和杨忠他们遣返西魏。

隋文帝杨坚

独孤信回到西魏,依然受到宇文泰的器重。而杨忠传说在一次狩猎的时候,曾以徒手与猛兽搏斗保护了大将军宇文泰,从此便官运亨通,并且赢得了“虎将”的美誉。也就是在这时,独孤信和杨忠结成了儿女亲家,他把自己最小的女儿许配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杨坚能和显赫的贵族独孤家联姻,也给自己日后的政治发迹铺平了道路。

但杨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宇文泰死后,西魏的政权一度落到了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手里。宇文护仍然像叔叔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废除了西魏的傀儡皇帝,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建立了北周。宇文护的擅权,遭到了忠于宇文泰的将军们的抵制。在宇文护与反对派的矛盾冲突中,年轻的杨坚学会了迂回曲折地保护自己。后来周武帝从堂兄手中夺回了政权,杨坚凭着独孤家的显赫门第,很快又取得了周武帝的信任。后来由于杨坚的女儿嫁到宫中当上了太子妃,他又成了北周皇帝的亲家翁。

留着满脸络腮胡的周武帝,堪称北朝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君王,史书上说他生活简朴、从谏如流,作战时又能身先士卒。周武帝消灭了北齐,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在与突厥人作战的同时,他开始积极部署对于长江南面陈朝的军事。如果天假其年,重新统一中国的功绩将会在他手中完成。然而,就在三十六岁那年,他从北方前线返回京师时,暴病死于途中。

周武帝死后,太子宇文 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周宣帝。周宣帝登位时只有十九岁,年轻的皇帝秉性和父亲截然不同。宣帝刚愎自用,又贪图玩乐,在他执政的时候,皇宫里同时立了五个皇后,从前受武帝重用的老臣,一一遭到排斥,皇帝身边重用的尽是平庸的公子王孙、纨绔子弟。暴躁的皇帝经常杖责廷臣宫女,闹得满朝文武整天提心吊胆。虽然杨坚的女儿杨皇后名义上仍然还是五后之首,但原配夫人的失宠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据说宣帝几次都想除掉身为国丈的杨坚,只因为杨坚妻子独孤氏的求情,杨坚才保住了性命。不久,宣帝把六岁的儿子宇文阐扶上了宝座,他就是历史上的周静帝。宣帝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帝,号称天元皇帝。

周宣帝的胡作非为已经不只是宫闱琐事,他扰乱了朝政,改变了周武帝既定的方针,使刚刚开始的统一天下的事业不能继续。恐怕也是老天有眼,荒淫无道的宣帝在位只有二年便得了暴病,临死前只有亲信刘昉、郑译和颜之仪数人在他身旁,因为皇帝已经不能说话,只能由他们几个代立遗嘱。颜之仪主张请赵王宇文招入宫主持朝政,但刘昉和郑译却想请外戚杨坚出来担当重任。刘、郑如此考虑,一是因为俩人与杨坚早有私交,二则因为杨坚当时正遭受宣帝的排挤和猜疑,刘昉和郑译认为,把权力交给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日后容易接受他们的摆布。于是,郑译、刘昉便伪造了一道诏书,把杨坚召进了皇宫。刘、郑本打算和杨坚分享权力,但杨坚却接受了谋臣李德林的建议,自称左大丞相,独揽了军政大权。这件事发生在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五月。

杨坚刚当上左大丞相,反对他的人实在很多,既有北周的皇族,也有和宣帝联姻的外戚:相州总管尉迟迥、益州总管王谦、䢵州总管司马消难纷纷起兵。赵王宇文招想在酒宴上杀害他,情形之险简直像刘邦赴项羽的鸿门宴。酒宴上没有得逞,宇文家又接连派出杀手企图行刺杨坚,幸亏得到家奴李圆通的舍身保护,那时候杨坚自己的防身武器也从不敢离身。

杨坚的同窗好友元谐曾经分析当时的形势,说杨坚就好像水里的一堵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就连他的同胞兄弟杨瓒,也怕他事败后连累自己,而多次派使者刺杀他。但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杨坚,知道如何与反对和怀疑自己的人妥协,如何化解次要的矛盾,以便集中力量对付自己的主要对手。杨坚听人说在与尉迟迥作战的军队里有人暗中通敌,他理智地接受谋臣李德林临阵不可换将的建议,只派亲信到前线劳军,对于立场动摇的将军一概不加追究,结果前线军心大为稳定,很快就打败了主要的敌手尉迟迥。

周隋之际,朝野对于宣帝的倒行逆施普遍感到厌恶,大家希望有人来收拾残乱局面。由于所用策略得当,又有多数人的支持,所以只用了十个月,杨坚就接连平定了三起针对自己的叛乱,到了公元581年阴历二月,杨坚取周室而代之,建立了隋朝,杨坚就是历史上的隋文帝。

隋文帝书法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