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玄成、长孙辅机、孙尚鸣三人大惊失色,同时看向李绍恭,不敢相信将军竟然真会答应。
对视一眼,以为自己听错,魏玄成两人虽然内心翻涌,尚且还能控制情绪,孙尚鸣却怒意喷涌,紧握刀柄,全身都在颤抖。
简直不敢相信,李绍恭会答应如此蛮横无理的要求,这不等于变相为世家门阀卖命?
不良人若愿妥协,这些年也不会过的晨钟暮鼓,鹑衣百结。
孙尚鸣之所以率众投靠李绍恭,就是相信对方能发扬人间正道,可现在,他所敬重的人,竟会投靠世家?
王公子对李绍恭的选择,并无表现出意外神色!
这世上,争相做王家附庸之人,简直多如牛毛,自己愿意接受,李绍恭恐怕早就感恩戴德,哪有拒绝之理?
李绍恭出身草根,一路走来有多艰辛,身为世家大族的他见过太多,放眼天下诸侯也好,大隋天下也好,谁能抵抗王家抛来的橄榄枝?
王公子拿起茶杯:“李将军识得时务,乃当世俊杰,希望日后合作愉快。”
“门外的那两位…”
“门外两人乃家中恶奴,他们肆意诋毁官府,死不足惜,稍后我便将其带走,将军无需扰心。”
“这就好!”
李绍恭表情不动,态度谦卑。
魏玄成两人此时才知道,闹事的两人已死,背后渗出冷汗,心里不禁后怕。
大雪军初到保德,尚未站稳脚跟,百姓在县衙门前被打死,这种事倘若传扬出去,他们做的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付之东流。
“另外,将军关押的人中,还有王家几名奴仆,还请将军高抬贵手,将其释放。”
众人内心再次一惊,还是小觑了今日之局,这小子准备万全,简直是滴水不漏,刚才倘若没达成合作,姓王的恐怕还藏有后招。
世家底蕴,恐怖如斯。
李绍恭一口应承下来:“小事一桩,不过,与王家的合作之事,恐怕还要等上一等,我把四县全部拿下,打通与突厥的交易之路,方能正式开始合作。”
“无妨。”
“其他几家大族,还请太原王氏走动走动,毕竟,保德四地稳定,才能收回更多税收,有了税收,才能贩买更多战马!”
“好说!”
王公子似乎想到什么,补充道:“其他世家那边,王家可暂时为你抵挡一阵,但你的政令十策,恐怕的改一改!”
李绍恭微微点头:“我们既然要合作,彼此都该表现出诚意,政令若是朝令夕改,我在保德将会人心尽失,王家暂且帮我顶上一顶,坚持到年后即可!”
王公子捻动手指,似在思考。
“太原王氏位列九州门阀之首,本以为实至名归,没想到却是...”
王公子:“......”
他对李绍恭的激将之法,被对方原封不动的还了过来,还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李绍恭表情赧然,继续激将:“王公子若是为难,绍恭便收回这个请求!”
“不过...”
李绍恭略作迟疑后:“俗话说土地资源乃国之根本,如今河东道大半沃土,尽归河东柳氏;
长此以往,莫说整个九州,恐怕太原王氏在河东道第一世家的位置,都要不保了哦!”
王公子眉宇再次紧皱,数百年来,八大世家瓜分整个河东道,太原王氏主要从政,故而兼并土地者多为其他几家,其中以河东柳氏为最!
上次族中长老开会,便将此事拿来重点讨论,八大世家虽同气连枝,却又不愿别家做大做强。
故而,太原王氏对河东柳氏,也是颇有微词,李绍恭要是能从河东柳氏嘴里抢块肉出来,对于太原王氏有百利而无一害。
王公子当下并未答应:“此事还需家中长辈定夺!”
“那绍恭便坐等王公子的好消息!”
王公子告辞离去,殊不知,整个太原王氏,都因他今日之举,而步入万劫不复之地。
……
送走对方,李绍恭脸色登时一沉:“户籍人口统计出来了么?”
魏玄成立即取来户籍名册:“保德下辖九个乡镇,一百零七村庄,共九百八十户,四千七百余口人。”
李绍恭内心叹息,堂堂一个县,仅有四千口人,如果换作后世,恐怕一个乡镇的人口也比这多。
来此之前,李绍恭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听到魏玄成报出的数字,还是忍不住唏嘘。
想要发展经济,壮大自身实力,解决人口问题乃重中之重,人口带来的好处,不只是税收,更能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
仅靠百姓生育来发展人口,远远无法满足他的计划,这场乱世风云,最多还能持续六年,六年之内若不能一统九州,这天下之主,必将成为李渊一家后花园。
目前唯一的办法便是诓骗,诓骗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北境安家,邀请战死疆场的士兵家属来此定居。
至于如何诓骗,李绍恭早在洛口之时,便已有了计较。
瞥了一眼孙尚鸣,发觉对方一脸铁青,似积怨了许多情绪无从发泄,无奈喟叹一声,耐心对其解释。
士族门阀在山西侵淫了数百年,根深蒂固,坚如磐石,若没万全之策,动其根本与自寻死路无疑。
莫说别的,仅凭太原王氏今日之局,就能让李绍恭民心尽失,成为无根浮萍。
听完解释,孙尚鸣这才恍然大悟,李绍恭说道:“通过这件事,足以说明世家门阀之顽固,对付起来必是万般棘手,故而,还请各位步步为营,小心应对。
三人抱歉应诺。
李绍恭为孙尚鸣布置任务,让其在隋律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孙尚鸣受宠若惊。
魏玄成两人亦是意外,修改法典,本是刑部工作内容,李绍恭将此重任交予孙尚鸣,不等于是默认了对方身份么?
李绍恭给魏玄成两人下达任务:“招聘一批本地衙役,让他们把乡保、村保及耆宿名望之人,全部召集县城进行普法,可以给予一定酬劳,回村之后,让其进行二次普法。”
魏玄成两人抱拳应诺。
李绍恭的普法方式非常新颖,以目前县衙这点人,想给全县四千多人普法,人力不够,推行很难顾及到方方面面。
李绍恭微做改变,立即变得切实可行,若再加上李绍恭的激励法,百姓学习的积极心会大幅提高。
“给方才被关的刁民家属带去消息,将他们因何被关,要关多久的消息告诉他们!
这段时间,每日将他们拉出来游街一圈,告诉大家为何被关,并给兜售家畜的百姓宣传一遍。”
两人直翻白眼,这特么都是什么脑回路?竟能想到利用犯错愚民,作为普法典型!
只是告诉百姓什么违法,他们心里难有概念,把犯错的人拉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做了何事受到何种惩罚,效果定能事半功倍。
北境百姓尚未教化,故而极易被人蛊惑,只有采用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的办法,才能歧路亡羊,逐步改善他们的想法,便于日后更进一步的管理教化。
手里的治国文臣,目前只有魏玄成、长孙辅机两人,想要发展,仅靠这两人还远远不够。
李绍恭深陷沉思,目前仅保德一县,人才就已捉襟见肘,日后拓展更多地盘又当如何?
去哪儿挖人呢?当下又该如何?
李绍恭有些犯愁,闭眼沉思,回忆古今史书,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当日长安写的那首《李绍恭为国招贤》,此时应该已在长安传开,何不借此机会,效仿秦孝公曹孟德,书写招贤令一封,延揽普天之下的寒门学子?
自文帝开创科举制以来,至今已有数十年,寒门学子应该已有不少,他们虽被士族门阀打压做官无门,总归还是不乏有才之人。
比如魏玄成,他祖上虽是山东士族,但是到他父亲这一代,逐渐走向没落,故而虽然自小饱读诗书,却落魄到出家做道士的窘境。
魏玄成只是一个缩影,与他经历相符的读书人大有人在,若能将这批人收拢过来,必能满足当下需求。
说干就干,李绍恭立即让长孙辅机研墨,让他为自己写一封招贤令昭告天下。
招贤令只有三点内容:
第一,饱读诗书者不分贵贱高低,朝廷官员选拔,有能者居之,故而,只要身怀大才者,并愿前往北境定国安邦,来者不拒。
第二,匠人之师,医者之心,成才不易,本该受人推崇,如今世道混乱,能工巧匠地位低下,时常仰人鼻息,故而,邀请天下能工巧匠前往北境,李绍恭必将奉若上宾。
第三,北境地广人稀,大量土地被荒弃,号召兵连祸结的百姓举家北迁,其后附着一系列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