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鱼肚白刚刚泛起,杨父就叫醒杨兴起来喝了两碗稀粥,带其前往王秀才的小学堂。
来到学堂外,杨父停了下来看着杨兴,默默从怀里拿出一包东西递上:“兴儿啊,今天你就开始读书了,以后要好好听老先生的话。这是你娘给你烙的饼,中午饿了就垫垫肚子,好好学习,为父等着你高中的一天。”
“爹,我知道,你就放心吧!还是先赶紧回去帮爷爷和二叔干活吧,我进去读书了。”
杨父看着儿子走进院内的背影,不轻易间流下了泪水,笑了笑转身离去。
能成功进入私塾读书,对杨兴来说,才有机会能在这个年代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入学堂读书,读书明理,读书启智,是任何年代都必须要做的事。
只有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才能在这个社会站稳脚跟。
更何况是现在科举当道的朝代,想闯出一片天,科举是最快的捷径,但也是最累的道路。
入了学堂读书,到时表现的聪明些,懂的多一些,拿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来,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毕竟是读书人,懂的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些对于人们来说,都会当做是从书中学到的。
王秀才家的小学堂,一共二十几个学生,都是周边几个村的孩子,年龄都是差不多大,都是从八九岁左右开始启蒙。
读了几年之后,要是没有啥好成绩,基本上都是回去种地的。
毕竟脱产读书,苦哈哈的老百姓能养的了多少呢!
像杨兴这么晚入学,也是因为家里有读书人,能在家识点字。
学堂里,其中有三个是杨兴比较熟悉的,村里的几户杨姓家孩子,年龄都差不多。
一个叫杨猛,比杨兴大三个月,是杨福的儿子。另一个叫杨东,比杨兴大一岁,是杨富的儿子。还有一个叫杨云,比三人小一两岁,是杨凡的儿子。
杨福和杨富三人跟杨父也都是从小的玩伴,但也只有杨父兄弟俩读过几年书。
因连续几年丰收,几家也都存了不少钱粮,也能支持孩子来学堂。
都想着让孩子读书博个好出身。
没考中也有机会能跟着地主老爷或者去县城找份工作,不用那么辛苦的种地。
杨猛和杨东、杨云跟杨兴都是从小的玩伴,因为杨兴之前溺水刚恢复,已经半个多月没有一起玩了。
还有一个跟杨兴差不多大,倒是知道是谁,叫王良,是王秀才的孙辈。
杨兴悄悄的走了进来,看着课堂内的众人。有的在那巧巧的聊天,也有的在那看书练字。
看来还是这个时候的学生听话,都不迟到,赶在先生之前。
看着这一番景象,像回到了初中读书的时候,唯一可惜就都是男生。
该死封建思想,是谁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都是忽悠老百姓的。
按照这般读书生活,少年们啥时候能结束这一个人的生活呀!
就在杨兴沉思的时候,王秀才也慢慢的走进课堂。
拍了拍杨兴道:“杨兴,你就坐在杨东、杨云的后面吧。”
杨兴应了声,就走到桌子边坐下。
王秀才来到最前面的讲台敲了敲,看到众人都安静了下来,俨然一笑:“今日尔等多了一位同窗,他跟杨猛们是本家。”
“老师好,同学们好,我叫杨兴,来自四团村,今年十二岁,以后麻烦大家多多关照。”听到王秀才介绍自己,杨兴蹭的一下子站起,点头微笑道。
这套动作几乎算是条件反射,以前上初中、高中和大学还有面试工作的第一天,他都是这样给大家热情的打招呼,简单介绍自己。
王秀才脸色瞬间就黑了起来,一拍桌子道:“没让你说,你还不快快坐下,不知道少说话多做事嘛。虽然你刚来,但老夫也不会特别为你授课,先重新从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若有学业不懂,可问同窗。”
“你们其他人都收拾准备下,等会开始授课。”
看到王秀才低头没有注意这边,杨东连忙悄悄转过头道:“杨兴,你终于来读书了,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呢!下午放学,到时叫上杨猛咱四个一起回去。”
杨兴笑着点了点头应下,然后拿出笔墨纸砚,开始抄写桌子上的书本。
打开桌子上的《三字经》,这书除了繁体字外,杨兴不管是前世今生都有学过练过,重新熟悉下就能会了,未多看,就直接练起了字。
藏巧守拙,不适合自己,不然真这样慢慢的学下去,真对不起自己这身本事。
这记忆力不敢说过目不忘,但至少读个五六遍都能背下,差的也只是书法和如何应对这科举的八股文,以及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摇了摇头,开始认真抄起了书来,毕竟书籍不管放到什么时候都是值钱的东西,传家宝。
王秀才坐在讲台上,看着底下的学生收拾准备差不多了,便拿起桌上的《大学》,拍了拍桌子道:“今日教给尔等《大学》,都拿出书来。”
王秀才一边看着书,一边摇着头读道:“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尔等先自念几遍,若有不识之字,跟我说,等你们都念懂了,会考察下尔等对这些话的理解。”
杨兴边抄书的同时,也在听刚才王秀才所教授的话。默默的拿出一张纸记下刚才所教授的《大学》。
突然一只手伸了过来,把杨兴的手拿开,抽起纸张看了起来。
把杨兴吓了一大跳,差点这纸就废了,抬起头一看,是王秀才在旁边看着。
王秀才看着这勉强能看出是啥内容的纸张,皱着眉头道:“你学过《大学》?”
杨兴放下毛笔,站起身来答道:“没有学过。”
“那你为何会能写出来?”
“学生是边听先生念,边记下来的。”
“这字还需多练,马马虎虎。”
杨兴哭笑着想道:“哎,那还不是不太会写毛笔字嘛!幸好是因为潦草没有认出是简体字。”
王秀才想了下又道:“那你读一遍给老夫听。”
杨兴按照要求,也学着刚才王秀才的样子边摇边读:“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王秀才看着杨兴读的样子,隐隐的兴奋道:“那你再把抄写的《三字经》读一遍顺便说下你理解的意思。”
杨兴按照王秀才的要求照做,拿起桌子上抄好的《三字经》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句意思是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先生我念完了。”
“甚好甚好,好学生啊!”
王秀才欣慰着拍了拍杨兴的肩膀道:“等会和同窗一起学习你所抄写的《大学》。”
王秀才回到坐位上拿起书本开始解释起了刚才教授的《大学》词义。
“尔等都好好领悟这句话,不可懈怠。”
走之前看了杨兴一眼,“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看来老夫的愿望有人能完成了。”
随后转身走出了课堂。
等王秀才背影消失在视野后,课堂里十几个人马上就喧闹起来,大家都在互相朗诵起来刚才的那句话,同时记起王秀才所解释的词义。
前面的杨东放下书后转过身:“杨兴,你这么厉害呀,你这记忆力这么强,先生读了几遍你就记下来了,还能把你爹教你的《三字经》都解释出来。”
杨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要是这点知识都不会,那就对不起自己这九年义务教育出身了。
“东哥,这段时间身体没好,我在家也有跟爹和二叔在家学习。不然比你们入学晚,怕追赶不上了。”杨兴笑呵呵解释着,不暴露自己的实力。
“杨兴呀,你这认真学习的样子,怕是要吓到大家咯!”
“东哥,努力学习,不然要被先生戒尺打的。”
坐在杨东前面的王良听着二人的对话,读着读着心思慌了起来。
一直以为自己是这二十几个人中最聪明的,没想到来了个杨兴。
看来自己以后有竞争对手了,自己也要努力,不然自己要失去爷爷的关心。
一天学习四个时辰,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
作为农村孩子,不多花时间在读书上,如何又能有高中的机会。
中午,大家都是各自把从家带的吃食,在王秀才家热一热,啃着吃垫垫肚子。
在午饭前,王秀才又接着《大学》后面教了一句。
下午会比早上多教句,让学生多学习,然后回家还能继续练习。
毕竟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读还是要有的,天赋不够,时间来凑。
王秀才在教完学生后,就让大家把字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但书写工具,却不是用笔墨纸。
这年头造纸技术一般般,宣纸还是很贵的,能用笔墨在纸张写字可不是普通人家承受得起的。
杨兴能刚开学就写字,那也是因为没有书,要先抄一份下来。
王秀才让大家拿了一根小柳枝,在松软的泥土上练习。
熟练后在纸张写好,满意后才能收拾东西回家。
杨兴没有提前写好回去,而是其他人在练习的时候,借用杨东三人之前抄写的书籍,来默读提前记下。
早点抄写完,能提前深入研究。
等杨东和杨猛三人通过后,才把在纸上写得歪歪斜斜文章交上去。
王秀才看过之后略微点头,让他读了一遍,讲解完词义后才放其回去。
杨兴和杨东四人一起从王秀才家走出来,看到等在门口的杨父。
“爹,你怎么来了。”
“丰叔好。“杨东和杨猛三人喊道。
“小东、小云、小猛你们也在啊。”杨父笑着走上前来。
“兴儿,爹来接你回去,第一次上学怕你迷路。”
“丰叔,有我仨在呢,咋还不放心呢!我们以后四个一起读书,一起回家。”杨东连忙拍了拍胸脯道。
“好好好!”杨丰欣慰地看着四人,想起了儿时的场景。
一大四小结伴而行,迎着天边的晚霞,欢声笑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