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妖怪同行:唐传奇今讲
- 愚木
- 7910字
- 2024-10-12 15:49:52
壹 天上人间会相见
本章涉及的唐代传奇小说有《许至雍》《齐推女》《离魂记》《崔护》。
另提及《汉书·外戚传》中汉武帝思念李夫人的故事。
爱情最美好的结局,莫过于相爱的人可以相濡以沫、携手一生,如《诗经》中所颂的那般“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这些隽永的诗句,既是期盼,更是诺言。然而,即便两人是真心相爱,誓言无比坚定,也有一种力量能将最相爱的恋人轻松拆散。
这,便是死亡。
不过,死亡能带走朝夕相伴的爱人,却带不走爱情。即使那人早已沉睡于重泉地底,活着的人思念也不曾减少分毫,甚至还苦苦地盼望着两人能再度相见。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这是《诗经·唐风·葛生》中的名句,诗人失去了爱人,感觉每天都变得无比漫长,但幸好还有一个盼头:当自己也死去时,就可以与爱人合葬,同穴而眠。诗人反复地念诵着,仿佛在期盼那一天能早些到来。这份相爱却分离、思念却永不见的痛楚,每每读来,都令人怆然。
“如果她还活着,那该多好!”
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许至雍坐在宴席间,听着欢愉的笙箫歌吟,内心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越是欢乐的场景,越是让他忆起与亡妻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对少年夫妻,无忧无虑,逍遥自在,那时多快乐!可她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想到此处,许至雍不禁又潸然泪下。
过了些日子,正是中秋之夜,许至雍坐在庭院中抚琴赏月,良久之后,忽然发觉屏风后面似乎有人在连连叹气。
于是他问:“谁在那里?”
又过了片刻,才听到有人答:“是我。”
竟是亡妻的声音。
只听她又说:“如果想相见,遇到赵十四时,可别吝惜那三千六百钱呀。”
许至雍吃惊地站起来,循声找去,却不见有人。但他一直把妻子的话记在心里,只是不知赵十四究竟是什么人。
过了几年,时值春日,许至雍到苏州游玩,在湖边看见十几个年轻的妇人乘着华美的游船,前去拜谒吴太伯庙。
他向旁边的人打听:“她们是什么人,为何穿成这样?”
对方回答说:“本地有一个男巫,名叫赵十四,他因占卜灵验,很受当地人敬重,这些人都是他的弟子。”
“他最擅长什么法术?”
“他善于招人的魂魄。”
许至雍立即想到,这个赵十四会不会就是妻子口中的那个人呢?
于是第二天一早,许至雍便找到赵十四,非常恳切地求他帮忙。
赵十四道:“我能召唤来的,都是活人的魂魄,如今却要召死者的魂魄与活人见面,我很久不这么做了,不知能不能成功。但我深知郎君对夫人念念不忘,而且夫人也预先向您告知了我的名字,我怎能不试一试呢?”接着,他计算了一下需要用到的花费,正好是三千六百钱。
赵十四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来到许至雍家中,在正堂洒扫焚香,又把床和几案摆在西边墙下,之后在屋外设好法坛,摆上祭品,便开始作法。只见他一边大声呼喊,一边舞蹈叩拜,有时还会弹起琵琶。到了夜里,他让许至雍端坐在正堂东面的角落里,自己则躺在屋檐下的帘子后面,一言不发。
三更时分,许至雍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而后赵十四开口问道:“莫非是许秀才的夫人吗?”
对方连连叹气,答说:“是。”
赵十四又说:“因为秀才诚心诚意地恳求,所以才胆敢召唤您,望夫人不要怪罪,请夫人进正堂去吧。”
很快,许至雍便见似乎有人走到了帘子前,依稀可以认出是妻子。她穿着素雅的衣服,化着薄妆,对赵十四施了一礼,徐徐走进堂中,坐在西面的床上。
许至雍见妻子来了,顿时情绪激动,不禁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你以这样的方式与我相见,不会是有什么冤屈吧?”
妻子回答:“这是命中注定,哪里有冤屈?”
于是两人说起儿女、家人以及亲戚故旧、邻里们的情况。
之后,许至雍又问:“人间推崇佛经,称之为功德,这是真的吗?”
妻子回答:“都有。”
“冥间最看重什么?”
“每年的祭祀都能收到,但最看重的,不过是米粥而已。”
外面的赵十四听见便去为她煮粥,很快就煮好了,许至雍的妻子端起粥,凑近嘴边像是吃了,但是里面的粥都还在。
许至雍又问:“你需要功德吗?”
妻子道:“我生前并未作恶,哪来的罪过呢,需要功德做什么?你从前为我做法事的功德,我也已经全数收到了。”
过了很久,赵十四说:“夫人可以走了,停留时间太久恐怕会遭受责罚。”
于是许至雍的妻子站起来转身而去,许至雍追在后面哭道:“留下件东西吧,作为我以后的念想!”
妻子也哭道:“幽冥之中,只有泪可以留在人世,郎君的衣服可以扔一件在地上。”
许至雍脱下汗衫扔在地上。妻子捡起来,走到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下,用汗衫遮住脸,大哭起来。
良久之后,她一面挥手招许至雍过来,一面把汗衫挂在树枝上,便飘然乘空而去。许至雍过去取下汗衫,发现上面全是斑斑血痕。他痛心不已,一连几天都水米未进。
卢求著隐居苏州时,与赵十四相识,赵十四本名赵何,苏州之人对许生之事皆有耳闻。
人皆对鬼神有些许畏惧,但许生对爱人的思念可以胜过这种恐惧,甚至在与亡妻相见时,他的第一反应竟是担心妻子有什么冤屈,所以才要以如此曲折的方式与他相见。纵然阴阳两隔,何惧人鬼殊途。这一刻,站在他面前的,仍是从前那个与他朝夕相处的爱妻呀。虽然许生不曾亲口说出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但相信读者都已然感同身受,并为之动容。
因为这份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是绝大多数人都能体会的情感。即便是贵为万乘之尊的汉武帝,也会为逝去的李夫人黯然神伤,始终也无法忘怀。有一个名叫少翁的方士,看出了汉武帝的隐忧,便自告奋勇,说他能召唤李夫人的魂魄。某天夜晚,他在大殿中燃起灯火,陈设帷帐,让汉武帝坐在别处。不久,李夫人果真现身,徐徐走到了帷帐后,并来回踱步。汉武帝激动不已,想要上前与她相见,却被少翁阻拦,只得远远望着无法接近。汉武帝思而不得,愈加悲痛,于是作诗曰: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来迟!”
是她还是不是她?我立在这里盼望着她呀,为何偏偏姗姗来迟!
之后,宫廷乐师把这诗谱上曲子,一遍遍地为他演奏。
这个故事记载在《汉书·外戚传》中,为汉武帝这个杀伐果决、雷厉风行的帝王,留下少有的一抹温情。
李商隐有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想要见到爱人已不容易,要眼睁睁地看着爱人逝去,无疑是更为残酷的事。而如果爱人本不该死,却惨遭横祸,另一半心中的悲愤与惋惜更是难以言说。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位李生,娶了饶州刺史齐推之女为妻。一年,他在京城参加进士考试,虽经过一番努力,但最终还是落榜了。正要动身回饶州,却忽听饶州传来噩耗:他怀有身孕的妻子去世了。李生骇然失色,立即往饶州赶,但因为路途遥远,当他终于赶到家时,已是妻子去世的半年之后了。
一路上,李生也从来人那里得知了妻子的死因。
原来他的岳父带着一家人来到饶州做官,住进了一座老宅子里,妻子齐氏被安排住在东阁中。她刚住进去不久,夜里就梦见一个衣冠华美的壮汉,暴跳如雷,挥舞着宝剑呵斥她:“这屋子岂是你生孩子的地方?赶快搬走,不然就大祸临头了!”古人对孕妇多有偏见,认为生育孩子是件污秽之事,对于鬼神而言更是大不敬。第二天齐氏将此事告诉父亲,她父亲是个刚烈之人:“我身为刺史,便是一方之主,什么妖孽敢来找我的麻烦?!”不同意女儿搬走。
过了几天,齐氏在这间房中生下一个孩子,之前的那个壮汉又出现了,对着她一通拳打脚踢,不久,她便七窍流血而死。父母心知女儿是被恶鬼所害,已是追悔莫及,只得一面让人去通知李生,一面把女儿暂时葬在郡城西北十几里外的官道边,等李生回来后再将她迁葬去李家祖坟。李生听完来人的讲述,对妻子的悼念与对恶鬼的愤恨已是填满胸膛,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为妻子申冤。
这天傍晚,李生终于走到了妻子的坟茔所在的官道上,忽然见到旷野间站着一个女子,不论身形还是穿着,都很像妻子。李生心头一惊,停下马想要看清楚,那女子却走去了一片树林后面。李生下马追过去,跑到跟前,便认出那人果然是妻子,顿时大哭起来。妻子也同样泪流满面。
过了很久,妻子说道:“你先别哭了,我还可以复活,这么久我一直都在等你回来呀。我父亲刚正不阿,不信鬼神,而我身为妇人,难以亲自去告状。如今你虽然回来了,却也耽搁太久了呀。”
李生问:“那我该怎么办?”
妻子答:“从这里向西走五里有一个鄱亭村,村里有位姓田的老人,他是九华洞中的仙官,只是普通人都不认得。若你诚心诚意地恳求他,或许能将他打动,愿意出手帮我们一把。”
于是李生立即前往鄱亭村,打听到了那位田老的住所,一见到他,便双膝跪地,挪动着膝盖一点点来到他身前,磕了几个头道:“在下一介凡夫俗子,斗胆拜见大仙!”当时田老正在教村里的孩子读书,见到李生这样,连忙起身躲开,说道:“我这一把老骨头,说不定哪天就没了,郎君这话从何说起呀?”李生却不答话,只管磕头,田老不禁愈加为难。
后来好说歹说,李生终于肯站起来。从傍晚一直到天黑,他都像个仆人般微弯着腰,恭敬地站在一旁,任凭田老怎么劝也不肯坐下。田老低头沉思良久,终于说道:“足下如此诚恳,我又有什么好隐瞒的呢?”李生便又跪下来朝田老磕了几个头,之后便向他哭诉无辜的妻子被恶鬼杀害的情形。
田老道:“我早就听说了此事,但你们不早些申诉,如今你妻子的躯体都已经朽坏,再想修复可就难了。我之前拒绝你,也是因为没有好主意,但还是试着为足下想想办法吧。”于是起身朝北走了一百多步,在一片桑树林中停下来,而后仰面向天,长啸一声。转瞬之间,便现出一座宏伟的官署,殿宇巍峨,守卫森严,如同王者的宫殿一般。
田老身披紫帔,走上大殿,安坐在桌案之后,各官吏则恭恭敬敬地陪在两侧。他很快便下令传召此处的土地之神前来。不多时,就有十几伙人陆续飞奔前来,各自都有上百人马,其中的首领都身高丈余、容貌雄壮。他们赶到后依次等候在门外,神色慌张,一边整理衣冠,一边互相询问今日是为何事而来。过了一会儿,负责传话的官员向田老通禀:此处的土地之神,如庐山神、江渎神、彭蠡神等都已经到了。于是那些神灵连忙进入殿中。
田老问他们道:“前阵子,此州刺史的女儿因为生孩子而被恶鬼杀害,极其冤枉无辜,你们知道吗?”
众神都俯身回答:“知道。”
田老又问:“那为何不替她申冤呢?”
众神又一齐回答:“打官司要有原告,此事不见有人告状,所以我们也没办法。”
田老又问:“你们知道凶手是谁吗?”
其中一神答道:“是西汉鄱县王吴芮。如今刺史的宅子,就是从前吴芮的居所。至今他都仗着自己势力强大,侵占这块土地,经常肆意妄为,行凶害人,人们都拿他没办法。”
田老道:“现在就把他抓来。”
众神领命而去,很快便把吴芮绑了来。田老质问他为何害人,他却不肯服罪,于是又让众神找来齐氏。齐氏在大殿上和吴芮争辩起来。
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吴芮自觉理屈,又说:“可能是她产后虚弱,乍一见到我,自己吓死的,不是我故意杀的。”
田老道:“你亲自动手杀人和被你生生吓死,有什么区别吗?”于是下令押着他前往天庭治罪。
之后,田老又问齐氏还有多少寿命,一个小吏回禀说:“她的寿命还有三十二年,其间会生下四男三女。”
田老对众神官说:“齐氏寿命还很长,如果不能让她复活,这审判结果就不足以服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一个年老的官吏上前答道:“东晋时,邺城曾有一人无故暴亡,与今天之事情况类似,当时是葛真君处理此事,最终用具魂之法给那人重塑真身,放他回到阳间。之后此人的饮食言语,嗜好游玩,都和普通人无异,只不过在寿终正寝后,见不到他的尸体而已。”
田老问:“什么叫具魂?”
老吏答:“活人有三魂七魄,死后就会分散而去,失去了依托,如今我们可以将这些魂魄收拢在一起,涂上续弦胶,放她还阳去了。这样虽然回去的是魂魄,却和真身没有差别。”
田老觉得这办法很好,便问齐氏道:“这样可以吗?”齐氏同意了。很快,便见一个小吏领着七八个女子前来,都和齐氏一模一样,小吏把她们都推进齐氏体内,与她合在一起。之后又有一人,端来一罐稀糖汁似的药膏,涂抹在齐氏身上。齐氏便忽然感到像是从空中落到了地上,神志昏沉。等到天亮后,齐氏睁开眼,发现夜里见到的宫殿、官吏等全都消失了,只剩下她和田老、丈夫三人还站在桑树林里。
田老对李生说:“我尽力而为,可喜总算办成了这件事,你可以领着妻子回家去了,见到她亲人,只说她复活了就好,千万别多嘴。我也要从此离开了。”
于是李生带着妻子进了城,家人见到夫妻二人一起回来,都不敢相信,过了很久才确信她是活生生的人。那以后齐氏陆续生下好几个孩子。她的亲戚里有不少人知道这件事,据他们说:“齐氏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只是举止比常人更为轻便灵活而已。”
相爱之人要面对的困难还有许多,有时即使两情相悦,想要在一起,也同样困难重重。幸福看起来明明已近在眼前,想要得到却偏要再经历一番磨难。但幸好“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于真心相爱的人,上天也会多加眷顾呀!
话说在武则天当皇帝的天授三年(692年),清河人张镒(yì)带着家眷来到衡州做官,便把家也安在这里。他膝下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早年夭折了,小女儿名叫倩娘,容貌端正美丽,举世无双。
张镒有一个外甥,名叫王宙,从小聪明机灵,仪容美好,风度翩翩,从小住在他家。张镒很器重这孩子,常对人说:“等他长大了,就把倩娘嫁给他。”
时光飞逝,王宙与倩娘双双长大成人。二人本就青梅竹马,又常听大人说以后会让他们做夫妻,因而早就认定彼此是一生的伴侣,甚至有时在梦里都会思念对方,可惜他们的家人对此一无所知。
后来,张镒的宾客中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向张镒提亲,想要迎娶倩娘。也不知是这年轻人的条件太好,还是张镒已经全然忘记自己说过的话,他竟一口答应了这门婚事。倩娘得知后很是抑郁,王宙更是愤恨不已,借口要去京城参加官员选拔,想要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张镒见挽留不住,只好送给他一大笔盘缠,任他去了。王宙心如死灰,怀着从此诀别的心登上了船。
日暮时分,船在离城几里处靠岸,要等天明再走,王宙枯坐在船上,直到半夜也难以入睡。忽然,他听到岸边有一人脚步匆忙,不多时便来到船上掀开了帘子,竟然是倩娘来了。她孤身一人,脚上连鞋都没有,沾满了泥土,似乎是一路光着脚跑到这里的。
王宙见到倩娘,顿时欣喜若狂,握住她的手问她为何而来。
倩娘哭着说:“我知道你喜欢我,我的心意也与你相同。而今父亲想要让我嫁给别人,我绝不能答应!我也知道你除了我不会娶别人,所以我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想要与你私奔!”
王宙喜出望外,激动之情难以言喻,同时又害怕倩娘家人来追,于是让她藏在船中,之后解开缆绳,撑船连夜遁去,一路昼夜兼程,抵达蜀中才安顿下来。
时间一晃,五年过去了。王宙与倩娘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却从未与张镒联系。倩娘离家日久,常会思念父母,哭着对王宙说:“从前我为了不辜负你,抛弃了父母与你私奔,至今五年过去还没有再与他们相见,我哪还有脸活在这世上啊!”
王宙听了也很心酸,安慰她说:“我们这就回去,不要伤心了。”
于是与她一道前往衡州。
抵达衡州后,王宙先独自来到张镒家,为当初带着倩娘不告而别道歉。
张镒却说:“倩娘这几年都在家中养病,你在胡说什么?”
王宙道:“她就在船上呀。”
张镒闻言大惊,连忙让人去一探虚实。倩娘果真就在船上,而且神情轻松,完全不像有病的样子,见到来人,连忙问道:“我的父母还好吗?”来人大惊失色,急忙回家禀报自己的所见,正说着,倩娘也下船跟过来了,众人见到她,不禁发出一阵惊呼。而卧病在床的倩娘听到前堂的动静,忽然欢欢喜喜地从床上起来,精心打扮一番,换了衣服,笑着走到了前堂。两个倩娘相见,像是互相吸引一般越走越近,最终竟合而为一,身上穿的衣服则多出了一套。因为此事太过离奇,张家一直秘而不宣,只在亲戚间有人听说过这回事。
这个故事在元代被改编为杂剧《倩女离魂》,作为一出戏剧,充实了原作中一些模糊不清的情节。比如张镒明明很器重王宙,常把将倩娘嫁给他的话挂在嘴边,为何后来却忽然忘得一干二净,把女儿许配给了别人?此处转变过程太过突然,显得不合情理。杂剧中则将男主人公的名字改为王文举,虽与倩娘指腹为婚,却是个没有功名的穷秀才,倩娘的母亲表示他们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因此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从而填补了原作的不足。
杂剧中对倩娘的心理描写也更加细腻。比如倩娘虽与王文举真心相爱,却也担心他“他得了官别就新婚”,一旦高中,他难保不会抛弃自己,另觅他欢,同时又担心他“剥落呵羞归故里”,万一考不中,他羞愧难当,再不回故乡。这种纠结的心理描写在原作里是没有的。正因作者笔触细腻,人物刻画传神,才使得此剧广受欢迎,被后人评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之一。
女主人公为了爱情冲破险阻,哪怕魂离于身也要与心爱之人在一起,其精神可嘉,事迹感人。这对常人而言是可望而不可求的,虽然人们都希冀真爱,却被现实牢牢束缚,不得脱身。于是哪怕只是虚构的故事,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们就也乐于接受,并为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为他们的团圆而庆幸。
在唐代还有一个同样经历了一番曲折才得团圆的爱情故事,故事本身在今天或许知名度不高,但故事中的诗《题都城南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崔护,他容貌俊美,文才出众,却为人高洁,没什么朋友。这年清明节,春风和煦,草长莺飞,别人都呼朋唤友,带上三五知己,到郊外踏青游玩,而崔护形单影只,落寞无比。他忽然想起了一个女孩,一个仅有一面之缘却让他怦然心动的女孩。
那是去年清明节,崔护独自到城南踏青,偶然路过一座农家小院,四周矮墙环绕,院中花木繁盛,寂若无人,十分幽静。崔护被这景色吸引,便走上前敲了敲门。
过了许久,一个女孩走到门后,问:“谁在敲门?”
崔护报上自己的名姓,说道:“我是春游的人,走到这里有些口渴,想讨点水喝。”
女孩回屋端来一杯水,开门请崔护进来,把水递给他,又搬来座位请他坐下。
崔护喝完水,抬头看向女孩,见她倚靠在一株小桃树前,也在望着自己。她眼神中饱含深情,姿容更是妩媚动人。崔护难掩激动,试着微微吐露自己的心迹,女孩却默不作声。崔护期望落空,便也不再说话,只默默地看着女孩,女孩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过了很久,崔护才起身告辞。女孩送他走到门外,便依依不舍地回去了。崔护望着她关上了门,才转身而去。
后来,崔护一直没有再去那里,而今又逢清明时节,不知怎的,又想起她来。这想念一旦出现,便开始像野火一样灼烧着他的心。于是,崔护决定重返旧地,要再见到她。
《人面桃花图》(局部) 清 费丹旭 绘
崔护终于又来到了那座农家小院前,却只见大门紧锁,人已不知去了哪里。他叹息不已,有感而发,便在大门上题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风如故,桃花如故,而自己最想要见到的人已不知去往何处。
崔护怅然而返,闷闷不乐。又过了几天,他偶然路过城南,便又绕道去找那女孩。刚走到院落前,却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哭声,他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敲门。不多时,一个老翁开了门,一见他便问说:“您莫不是崔护?”
崔护回答说:“是。”
老翁突然大哭道:“您杀了我女儿呀!”
崔护大吃一惊,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老翁接着说道:“我有一个才成年的女儿,自幼习学诗书,还未曾嫁人。但自从去年开始,她就一直心不在焉,若有所失。前几天她和我外出回来,见门上写着字,却只读了一遍,才踏进家门就生病了,不吃不喝,几天就过世了。我老了,只有这一个女儿,之所以迟迟不将她许配给人,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位真正的贤良君子,成为我们的依靠。如今她因这首诗而死,都是你害了她呀!”说完又抱着崔护哭起来。
崔护听了他的讲述,也悲伤不已,请求他让自己进去,为女孩哭上一场。老翁同意了。崔护冲进屋内,见女孩平静地躺在床上,于是强忍着悲痛坐到床头,将女孩的头枕在自己腿上,哭喊道:“我来了呀!我来了呀!”
随着一声声哭喊,女孩竟缓缓睁开眼睛,活了过来。老翁喜出望外,便欣然将女儿嫁给了崔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