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继《范仲淹传》后,滕非先生又一部历史人物传记——《包拯传:大宋孤勇者》即将面世。他送来书稿,嘱我为序。稿还未阅,我先为滕非先生之精神所感叹。

因共同的朋友,我得以与滕非先生相识,知其初从政,亦知其喜文,曾写过不少文学作品。在其《范仲淹传》出版时,已让我惊讶不已,那时还以为他只是玩玩,就像酒至尽兴时来上一段京剧。玩雅之人我们身边不少,没想到的是,他唱完一段竟接着又唱了一段——用洋洋洒洒的二十余万言为包拯作传,这哪里还是玩玩?

之于包拯,我们家喻户晓。因种种文学及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他那黑而严肃的面容,机智而果断的话语,料事如神的推断,为民请命的精神……早已刻进了我们的心里。因为他,我们常常把很多类似的人称为“青天大老爷”。

想到包拯,他那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为民申冤、断案如神的形象就会浮现于脑海。而对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的人生,我们了解得并不多。

抱着了解包拯人生之念,再抱着滕非先生会如何为我们展现包拯人生之想,我开始阅读滕非先生的《包拯传:大宋孤勇者》。

“公元1027年,史称仁宗天圣五年。”

关于包拯的人生故事,滕非先生从这儿给我们打开了一道门。写人先写时代,这与写简介先交代人物,或者复制人物介绍的文字不同,时间的开场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

哪年,“史”怎么称,都不重要。“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一年貌似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但滕非先生又写道:“正是这看似普通的一年,却注定将成为大宋国家命运的转折年。”

为何?欲知其详啊。

不得不承认,尽管是写“传”,滕非先生也很会吊人胃口。

我们顺着他的文字,“天圣五年的舞台”上的舞者展现于眼前,舞者各舞,那颗耀眼的星,尽管滕非先生说他的出场并不抢眼,却依然夺目。到了!“希仁兄”包拯出场了。

仁宗天圣五年,高中甲科进士的包拯,得到了吏部安排的职务,要他去江南路的建昌担任知县。寒窗苦读,进京应试,不就是为了实现金榜题名入朝做官的梦想吗?包拯该是何等高兴,他可以大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没想到,包拯竟然没要这职务,回庐州乡下给父母养老送终去了。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李密的《陈情表》。

包拯为什么不去?是嫌官小,还是像李密一样,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为由,另有隐情?

又是吊胃口。这是包拯的人生,像极了我们所看的有关他的影视一样充满悬念,滕非先生叙述之有力、结构之机智,让我们不忍掩卷。

由包拯一而再、再而三地辞官,滕非先生用文字带我们走进了包拯的家庭,去看他背后的那些隐情,走进他的少年。如整个人生厚积薄发的包拯,《包拯传:大宋孤勇者》也在对包拯出场之前的回首中厚积,随后才将其漫漫人生一一述来。

包拯生活的时代,不但有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名臣,还有文彦博、韩琦、吴奎等后起之秀。包拯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枢密副使等职。他一生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而被称为“包青天”或“包公”。正如传中所写:“因深孚孝名,又一生峭直刚毅,包拯去世后朝廷特意赐他‘孝肃’这一谥号。‘孝肃’二字,既是对他一生最精辟的总结,也是他一生最客观真实的写照。”

人是这么一个人。在网上输入“包拯”二字,便可查知他的生平、贡献等信息。但要为其立传,却实为不易。首先是对被“传”之人相关信息的查阅和考证,这是一项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次是被“传”之人的思想历程及人生细节,不但需要挖掘,还需要通过想象去填补与复原,这又是一项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

说到底,要写一个人的传,且是古人的传,就得对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为了对包拯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滕非先生历时数年,研读了《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包拯集校注》《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庐州府志》《嘉靖池州府志》《宋史翼》《涑水记闻》《五朝名臣言行录》《邵氏闻见录》《梦溪笔谈》等史料、文献。在大量研读准备的基础上,滕非先生又历时数年写下了这部《包拯传:大宋孤勇者》,数易其稿后,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包拯传:大宋孤勇者》结构独特,语言朴实而又充满张力,读来引人入胜,常常让人叹为观止。

掩卷之时,窗外阳光正好。几声鸟鸣,越窗而入。闭目而思,在我们当下新时代征程中,像包拯这样的人,真是越多越好。

我们感谢这样的人。

我们呼吁在我们身边多出现这样的人。

最后,也要感谢滕非先生,为我们捧出这样一部《包拯传:大宋孤勇者》。

是为序。

月关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