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4
- 唐汉隆主编
- 13字
- 2024-11-02 19:49:36
“阅读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
2023年“书香深圳”测评结果报告
为推进“书香深圳”营建,持续观测深圳城市阅读建设与推进工作,洞察读者阅读习惯和需求的变化,深圳第十次发布年度城市阅读指数,即2023年“书香深圳”测评结果报告,研究结果如下:
2023年深圳阅读指数为99.86分。其中,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得分为64.56分,居民阅读行为调查数据得分为35.30分。
一、深圳阅读指数的指标体系
(一)阅读指数模型
经过审慎考虑,本课题在2022年的基础上,对指标模型和问卷题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鉴于权重与测评内容的变动,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不建议将2023年的测评结果与2022年进行对比分析。
深圳阅读指数由3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52项具体测评内容组成。基于对阅读概念的界定,并充分参照国家及其他省市相关研究和测评成果,本课题将第一项和第二项一级指标界定为阅读条件,将第三项一级指标界定为阅读行为。整套指标体系如表2-1所示:
表2-1 深圳阅读指数指标体系及权重
续表
续表
(二)阅读指数计算方法
深圳阅读指数(A)=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B)+居民阅读行为调查数据(C)
1.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
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B)由一组反映推动全民阅读发展的基本建设方面的指标构成,具体指本指标体系中的A1—A12。此部分资料来源于政府部门连续五年的统计,占全部阅读指数的51%权重。
B=年度统计值/参照基准×100,年度统计值=其中A1—A12为各指标代码对应的统计值,F为指标权重。
参照基准:以过去四年统计值为参照基准,历年的权重以4:3:2:1的方式设计,即越近的年份,在指数中影响越大。权重设计比例主要体现发展的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相对侧重于动态的现实性。具体计算方法是:前一年统计值×40%+前两年统计值×30%+前三年统计值×20%+前四年统计值×10%。
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纳入当年计算模型中的统计数据为前一年的统计值,即2023年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2022年统计值/参照基准×100。
参照基准=2021年统计值×0.4+2020年统计值×0.3+2019年统计值×0.2+2018年统计值×0.1。
2.居民阅读行为调查数据
居民阅读行为调查数据(C)由一组通过抽样调查收集的、反映居民阅读状况的指标构成,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当年常住人口各指标的统计结果,在指标体系中包括A13—A22项。问卷调查于2024年2月实施。
二、深圳阅读指数调查结果
2023年深圳阅读指数为99.86分。
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深圳阅读指数包括两部分:
一是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B),它由一组反映推动全民阅读发展的基本建设方面的指标构成,与之对应的是指标体系中的A1—A12项。数据来源于政府部门的统计结果。2023年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得分为64.56分。
二是居民阅读行为调查数据(C),它由一组通过抽样调查收集的、反映居民阅读状况的指标构成,与之对应的是指体系中的A13—A22项,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2023年居民阅读行为调查数据得分为35.30分。
从3个一级指标来看:
Ⅰ-1阅读设施与资源:反映了本市居民阅读活动得以进行所依托的基本条件状况,包括城市为市民提供便于阅读的公共设施、可阅读的内容资源等。它对应于指标体系中的A1—A5项,数据均来源于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2023年“阅读设施与资源”得分为26.43分。
Ⅰ-2阅读支持与保障:反映了政府及相关机构为推动全民阅读开展的各种活动与支持,包括政府为推动全民阅读所提供的经费、组织保障以及开展的各种阅读活动等。它对应于指标体系中的A6—A11项,数据均来源于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2023年“阅读支持与保障”得分为23.53分。
Ⅰ-3阅读行为与活动:反映了深圳市民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投入,内容涵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认知态度和实际消费等。它对应于指标体系中的A12—A22项。其中A12项的数据来源于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A13—A22项来源于问卷调查的数据。2023年“阅读行为与活动”得分为49.9分。
(一)Ⅰ-1阅读设施与资源
该指标包括5项二级指标,11项测评内容。2023年“阅读设施与资源”得分为26.43分,其各项内容测评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 2023年“阅读设施与资源”测评得分
①由于未能获得2021年深圳地区期刊销售量,2022年的报告使用2020年的销售数据替代。2023年仍未获得2021年深圳地区期刊销售量,将2021年期刊销售量用2020年和2022年的平均值代替。2022年测评得分重新计算该测评内容。
“阅读设施与资源”的11项测评内容中,7项测评内容的得分提高了,其他4项得分下降的测评内容中,1个为增速放缓,3个为统计数据递减导致的得分下降。
7个测评得分提高的内容中,4项表现出了统计数据的高增长,它们分别是实体书店年进出人数,有效读者证数量,全市实体书店、书吧数量,千人阅览座位数。
图2-1 2023年“阅读设施与资源”增幅最大的4项测评内容
这4项测评内容中,2项来自二级指标Ⅱ -1图书馆,2项来自Ⅱ -2实体书店。根据深圳出版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六大书城客流数为1886.06万人次,比2021年的877.73万人次翻了一倍。有效读者证数量从2021年的358.6万个增至416.45万个。
表2-3 2018—2022年4项测评内容的统计数据
3项测评内容由于统计数据递减导致测评得分下降,它们分别为实体书店年购书人次、深圳地区期刊销售量和深圳图书销售量。
图2-2 2020—2022年实体书店年购书人次、深圳地区期刊销售量、深圳图书销售量
馆藏电子图书(含有声图书)种类测评得分为3.45分,比2022年下降0.23分。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馆藏电子图书(含有声图书)种类一直在缓慢增长中,2018—2021年增幅均在10%上下,2022年只有约3.90%的增幅,导致测评得分下滑。
图2-3 2018—2022年馆藏电子图书(含有声图书)种类数量
(二)Ⅰ-2阅读支持与保障
该指标包括6项二级指标,共9项测评内容。2023年“阅读支持与保障”得分为23.53分。该指标的各项测评内容结果如表2-4所示:
表2-4 2023年“阅读支持与保障”测评得分
续表
“阅读支持与保障”的9项测评内容中,测评得分下降的7个指标中,只有阅读推广人数量是统计值略有下降导致测评得分降低,其他6项测评内容都是增幅放缓导致测评得分有所下降。
9项测评内容中,统计数据增幅最大的2项测评内容分别是广播电视媒体年阅读报道时长和阅读活动组织数量。
(1)广播电视媒体年阅读报道时长,测评得分为3.25分,比2022年降低了1.78分。2021年广播电视媒体对阅读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全年累计17040分钟,是2020年的将近5倍,增幅高达386.86%,2022年全年累计报道28788分钟,由于基数较大,2022年的增幅虽然高达68.94%,但是相比2021年仍有较大回落,因此导致测评得分下降。
图2-4 “阅读支持与保障”增幅最大的2项测评内容
(2)阅读活动组织数量,测评得分为3.32分,比2022年降低了0.23分。2021年阅读活动组织数量首次超过200个,几乎是2020年的2倍,增幅高达72.73%,2022年增幅回落,导致测评得分下降。
阅读活动的场次数量、财政性资金投入金额、社会资金投入金额、报业集团阅读类宣传报道所占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因为增长幅度低于往年,测评得分略有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财政性资金投入金额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500万元左右,社会资金投入金额从2017年的1200万元增长至近两年的4600万元左右,几乎是财政性资金投入金额的2倍,体现了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受到认可与重视,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阅读文化的普及。
图2-5 2017—2022年财政性资金投入金额与社会资金投入金额及年增长率
阅读推广人数量略有下滑,测评得分比2022年下降了0.5分。2022年3125名阅读推广人,相比2021年减少了299人,高于2019年的3000人。
(三)Ⅰ-3阅读行为与活动
该指标包括11个二级指标,共计32项测评内容。其中A12项“图书馆阅读”的数据来自公共图书馆的统计数据,A13—A22项中的数据来自问卷调查。
表2-5 2023年“阅读行为与活动”测评得分
续表
1.阅读率
2023年度深圳成年居民的阅读习惯相较于2022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图书阅读率虽然略有下降,但整体上仍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达到了69.05%。然而,报纸阅读率和期刊阅读率的降幅却十分明显,分别降至13.55%和15.18%。与此同时,数字化阅读率呈现出小幅提升,达到87.34%。
图2-6 2021—2023年深圳成年居民阅读率
这一变化背后,既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人们生活方式的新转变,也凸显了科技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影响力。随着健康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和关注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身于户外运动和健身活动,这无疑分散了他们在传统媒体上的阅读时间。而报纸和期刊,受限于其物理形态和发行周期,难以适应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需求,因此阅读率出现下滑。
相比之下,数字化阅读方式如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以其便捷、高效、互动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这些数字化阅读工具不仅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获取阅读内容,还能通过智能推荐、个性化设置等功能,提升阅读体验。此外,数字化阅读还能实现内容的快速搜索、标注和分享,满足现代人在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
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时代的变迁,数字化阅读率有望继续提升,而传统媒体如报纸和期刊则需要积极创新,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以适应这一趋势。
2.阅读时长
2023年,深圳成年居民中,有阅读行为的人群平均图书阅读时长为67.54分钟,平均报纸阅读时长为28.09分钟,平均期刊阅读时长为32.69分钟。与2022年相比,图书和报纸的阅读时长略有下降,而期刊阅读时长则略有提升。
从阅读时长的变化来看,尽管图书阅读仍是深圳成年居民较为钟爱的阅读方式,但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和多样化的娱乐形式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现在更习惯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而非长时间沉浸在图书的阅读中。这种转变与当下短视频的流行和资讯的丰富性密不可分,它们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即时的信息获取方式。
与此同时,报纸阅读的状况则显得尤为严峻。阅读率的显著下滑以及读报人群平均阅读时长的减少,都凸显了报纸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社交媒体的发达与资讯的丰富。相比之下,报纸的更新速度和获取方式显得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现代人对于即时信息的需求。
相对而言,期刊阅读时长的提升则显得引人注目。这可能与特定群体对专业知识和深度内容的持续需求有关。这些群体可能更加注重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因此更倾向于选择期刊作为获取专业信息的来源。
图2-7 2021—2023年平均每天图书、报纸、期刊阅读时长(分钟)
深圳成年居民在数字阅读领域的行为表现日益多元化,各类阅读工具的使用时长呈现出显著的变化。2023年,深圳居民日均使用手机进行数字阅读的时长为66.18分钟,使用平板电脑阅读的时长为54.5分钟,而使用电子阅读器阅读的时长则高达75.73分钟。与2022年相比,手机阅读时长略有减少,而平板电脑阅读时长近乎翻倍,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更是实现了三倍的增长。
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普及的阅读工具,其阅读时长的减少可能意味着居民在阅读过程中开始追求更高的质量和效率,或是受到其他阅读设备的竞争影响,当然与短视频的爆发也不无关系。
与此同时,平板电脑阅读时长的增长揭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平板电脑的大屏幕提供了更为舒适的阅读体验,其便携性和握持感使其成为家中或休闲场所进行长时间阅读的理想选择。许多居民可能倾向于利用平板电脑来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图2-8 2021—2023年平均每天手机、平板电脑、阅读器、电脑阅读时长(分钟)
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的爆发式增长尤其引人注目。这一增长突显了电子阅读器在专业阅读领域的独特地位。其长续航、无辐射、高清晰度等特点满足了读者对于深度阅读和长时间阅读的需求,使其成为追求高质量阅读体验的首选工具。
此外,2023年增加了对电脑阅读时长的考察,数据显示深圳成年居民每天电脑阅读时长为70分钟左右。这一数据表明,电脑作为重要的学习和工作工具,在市民的阅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电脑进行阅读,市民可以更加方便地查阅文献、浏览网页、参与在线学习等,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提升个人能力。
3.阅读量
从各类读物的阅读量上看,2023年深圳居民人均每年阅读纸质书6.72本,比2022年多出0.4本左右;人均每年阅读电子书8.25本,比2022年下降了3.41本。其他纸质媒介中,报纸的阅读量保持在人均每周3.05期,纸质期刊为2.13期。
图2-9 2021—2023年深圳成年居民阅读量
4.阅读消费
在图书购买量方面,对于有图书购买行为的群体而言,电子书人均购买量达到了14.77本,而纸质书则为13.45本。这一数据表明,电子书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购买量已经超过了纸质书。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市民对电子书的青睐,也体现了数字阅读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市民阅读习惯的转变。
图2-10 2023年深圳市民传统阅读与新媒体阅读对比
从消费额的角度来看,尽管数字阅读的消费金额仅为纸质阅读的一半,但考虑到电子书的价格普遍偏低,这一数据实际上揭示了数字阅读消费的巨大潜力。
家庭纸质书的藏书量为45.57本,电子书31.37本,相比202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纸质书作为传统的阅读媒介,其独特的触感和书香气息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家庭纸质书藏书量的增长,说明了市民对于纸质书的钟爱和收藏意愿。而电子书作为新兴的阅读媒介,其便捷性和互动性也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家庭电子书藏书量的增长,则表明市民对于数字阅读的接受度和依赖度在不断提高。
三、2023年深圳阅读指数调查主要结论
(一)社会资金稳步增长,助力公共事业
社会资金投入自2017年的1200万元迅猛增长至4600万元,与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差距逐年扩大。这一显著增长凸显了社会资本对公共事业和项目的投入意愿日益增强,这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体现,也表明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具备参与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实力与意愿。此举不仅有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更推动了公共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社会资金投入的激增亦反映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社会资本能够基于市场需求和效益预期,自主决定投资方向和项目,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与效率。
这种增长趋势亦得益于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有力支持。展望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政府政策的持续优化,社会资金在公共事业中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发挥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二)纸质图书稳中求进,报纸期刊式微
2023年深圳居民的阅读习惯展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图书依然是深圳居民阅读的主体,尽管图书阅读率略有下滑,但在有阅读行为的群体中,人均阅读时长基本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纸质书的人均年阅读量略有提升,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却显著下降了3.41本。纸质书人均年阅读量的稳步增长可能源于其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收藏价值,这使得部分读者坚持选择纸质书阅读。而电子书的阅读量下滑,则可能受到当前短视频、娱乐化趋势的冲击。
另一方面,报纸的阅读率和阅读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迅猛发展,各类行业的影响者层出不穷,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渠道愈发多元化,导致报纸的受众逐渐分散,阅读时长也相应减少,报纸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愈发艰难。
期刊方面,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显著下降,但令人欣慰的是,阅读时长却有所增加。这反映出期刊阅读群体对期刊内容的阅读更为深入和专注。
(三)数字阅读率增长背后的隐忧
数字阅读率持续攀升,特别是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等设备的阅读时长增长显著。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与演进,手机、平板电脑及电子阅读器等工具在市民中广泛使用,极大提升了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便捷性。此外,电脑的阅读时长也反映出市民在工作和学习中对电脑的依赖。这些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不仅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也有效推动了阅读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普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数字阅读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手机阅读时长与电子书阅读量的明显下滑,却揭示出阅读行为正受到新媒体形式的深刻影响。在数字时代,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娱乐化内容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眼球,使得传统阅读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
同时,电子书阅读量的减少也反映了市民阅读习惯的转变。尽管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设备提供了便捷的数字化阅读体验,但电子书的阅读量却未能持续增长。这可能与电子书的内容质量、阅读体验以及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有关。此外,随着有声书、漫画等新型阅读形式的兴起,市民的阅读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电子书可能不再是他们的首选。
这一现象也提示我们,在数字时代,阅读文化的推广与保护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努力。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提升电子书的内容质量和阅读体验,同时推动阅读形式的创新,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此外,通过举办阅读活动、推广阅读文化等方式,激发市民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是推动阅读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数字阅读市场:培育消费习惯,激发增长潜力
消费市场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深圳成年居民对电子书接受度的显著提升以及数字阅读市场的稳步发展,也预示了数字阅读消费额在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消费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
然而,尽管数字阅读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但当前数字阅读定价较低的现象也揭示出在数字阅读方面的消费习惯仍需进一步培养和引导。这既涉及人们对于数字阅读价值的认知,也关联到他们对数字阅读体验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采取行动来推动数字阅读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小结
在当今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得阅读方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态势。传统的纸质文字阅读逐渐让位于数字化阅读、移动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生态。这种变革不仅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还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为阅读文化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阅读方式、选择及体验均展现出新的活力和趋势。这种变化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民阅读需求深刻转变的直观体现。
推动阅读文化的发展,不仅是文化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与追求。展望未来,应继续深化阅读文化的推广与普及,不断提升市民的阅读素养和热情。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以及创新阅读服务方式,致力于让阅读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方式,为深圳市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