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报告

2023年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总报告

杨立青 熊德昌

一、2023年深圳全民阅读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圳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的10周年。在这一年里,深圳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城市文明典范的目标,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全民阅读推广的实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进一步擦亮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名片。

(一)成功举办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全力打造全民阅读品牌标杆

深圳读书月自2000年创办以来,以24年“高贵的坚持”打造出国内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读书主题文化活动,在国内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中的示范效应日益凸显。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以“阅历史文脉 读现代文明”为年度主题,寓意引领读者在书籍中读懂历史、把握当下、创造未来,努力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通过特别策划年度巨献,重新发现城市文化,展现深圳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守望,对现代文明的探索追求。

本届读书月共组织重点主推活动20项,主题活动339项,共举办各类活动2000余场,吸引超千万人次参与。在整个活动策划实施过程中,党委政府主导倡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市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活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全民乐享其中的阅读节日氛围更加浓厚,全民阅读的引领性、创新性、全民性、广泛性进一步显现。引领性方面,策划举办“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童书”“自然生态优秀图书大赏”等评选类品牌活动,持续打造高品质阅读风向标。其中,“年度十大好书”已连续举办17届,持续为读者推荐高质量书单。“自然生态优秀图书大赏”汇聚盐田海洋图书奖、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大鹏自然童书奖等各区(新区)自然图书奖项资源,体现深圳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与特色。成功举办第二届全民阅读推广(深圳)峰会,邀请邬书林、聂震宁等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发布专题报告,为全国全民阅读推广提供参考借鉴。创新性方面,创新举办“书·城市·生活”书店人大会,邀请来自全国28座城市、60家具有代表性的实体书店主理人与文化学者集结深圳,共话书业、交流心得,发布书店人大会《深圳共识》,分享对书店当下境遇和多元发展的思考,引领全国书店发展理念创新方向。全民性方面,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阅读资源,深入基层举办职工阅读大赛、读书月辩论赛等,策划举办深圳市首届学生阅读节、“万花筒”家庭亲子共读活动;深入机关举办文化传承发展主题书展巡展,创新举办“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榜”评选、“圳兴乡村·同心共读”系列活动,组织开展“阅读零距离,书香浸社区”系列活动、“书香地铁”等活动,让阅读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人人可读。广泛性方面,完善分会场办会模式,在全市各区开展各具区域特色的阅读品牌活动。盐田区分会场聚焦盐田海洋文化特色,举办盐田海洋图书奖、海洋文化论坛、“阅读山海”主题讲座等活动;罗湖区分会场邀请香港出版人、书店人、设计师等来深圳交流,开展系列深港艺文交流活动;南山区分会场立足科技强区特色,走进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开展“阅创南山”科普科幻系列活动。

本届读书月强化全媒体平台传播模式,联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持续进行报道,多家港澳媒体助阵宣传,全网总报道量超3万篇次,全网总浏览量超2亿人次。“汇文化·惠深活”深圳读书月专用文惠券线上活动吸引超10万人参与,发放金额达250万元,点燃全民读书热情。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打造读书月创意车厢,16处楼宇LED屏、300个公交站台、100台公交车、8条地铁线拉手环均投放读书月宣传广告。京基100大厦、大百汇广场、平安金融中心、汉国中心、中国华润大厦、深圳湾1号等全市地标建筑为深圳读书月亮灯,进一步凸显“全域覆盖、全景联动、全民参与、全媒触达”特色。

(二)“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新突破,城市阅读服务更加便捷

2023年是“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提出的20周年。早在20年前,深圳就敏锐认识到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立市”战略的重要支撑,图书馆数量和人均藏书量是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文化指标之一。根据当时构想,要加快建设各级各类图书馆,显著提高藏书量,把深圳建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

2023年,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民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3年底,深圳共建成公共图书馆(室)846个,自助图书馆319个。其中773家公共图书馆和319家自助图书馆实现统一服务,154家纳入垂直管理。统一服务平台全年新增办证读者77.28万人,同比增长29.70%;文献外借2298.37万册次,同比增长56.75%。12月28日,深圳图书馆北馆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北馆全新打造9个交互式学习空间,为市民参加各类主题讲座、培训、研讨等特色活动及享受沉浸式阅读与体验服务提供重要阵地。创设文学馆、学人书房、影音资料馆等9个多元特色馆中馆,为市民打造分众、分龄阅读空间。智慧场馆吸睛出圈,部署面向全场景的第五代“图书馆之城”中心管理系统(ULAS-V),为“图书馆之城”各成员馆提供全流程、全域化的智慧图书馆数字底座,奠定人书互知、人馆互感的技术基础。借助轨道自行走小车、多种类AGV机器人,实现馆内文献自动传输、快速调阅。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可视化呈现智慧书库和场馆运营工作实况,利用VR设备实现北馆场馆和智慧书库漫游。

阅读新空间建设成效显著。深圳图书馆与前海管理局共建1家贸易主题特色分馆、与招商银行共建1家金融主题特色分馆,更好地满足专业化阅读需求。充分利用社区历史建筑、园区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等空间,建设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特色文化活力带。福田区建成梅林书院等3家新型阅读空间,罗湖区IBC珠宝图书馆获评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象群轩”“薰风阁”等2家南山书房正式建成开放,龙城CC创意街区利用旧工业厂房打造成集阅读、展览、文艺演出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新地标;“坪山城市书房”探索“馆店一体”运营模式,为市民提供公共阅读、沙龙论坛、艺术展览、手工制作等多种文化服务;光明区建成国内首家以儿童文学为主题,集儿童文学(创作)馆、儿童(童书)博物馆、儿童图书馆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式、垂直型、专业化儿童文学图书馆。

创新全民阅读服务内容与形式。适应市民阅读新需求,积极推动优质阅读服务向“八小时外”延伸,深圳图书馆南书房、讲读厅、少儿服务区服务时间日均延长5小时,福田、罗湖、南山图书馆和光明区图书馆红花山分馆开设24小时阅览室或自助图书室,部分馆舍实现无人值守等智慧服务。深圳图书馆加强馆校合作,联合育才中学、布心中学等新建4家“青少年阅读基地”,升级“青少年创客成长培养计划”,持续实施“青年发展型城市支持计划”,举办“银发阅读”“阅亮视界”品牌活动,持续为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文化服务。盐田区以“‘人·书·馆·城’四位一体涵养山海人文栖居地”项目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盐田区图书馆“看!海书房,看见图书馆(Sea Library,See Library)”项目入围2023年国际图联(IFLA)国际营销奖。南山图书馆连续六次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深圳捐赠换书中心服务网点拓展至24个,“图书馆之城”换书大会吸引2万人次读者线下参与,累计实现图书交换、捐赠94.5万册次,援建公益书屋131家。

围绕庆祝“图书馆之城”建设20周年,策划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与“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齐聚深圳,充分挖掘全国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区域特色和成功经验,深入探讨新时期“图书馆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丛书》出版,6部图书重磅发布,全面总结深圳图书馆事业发展经验,突出各领域创新成果。

(三)创新举办第五届深圳书展,激发市民购书和阅读热情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书展已成为全国书业重要的展示和销售平台,也是市民参与阅读活动的重要平台。一年一度的书香盛宴,迎来热爱阅读的深圳市民,激活市民文化消费动力,进一步释放了爱阅之城的读书热情,全市呈现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人文盛景。

第五届深圳书展于2023年11月10日至19日成功举办。本届书展围绕“山海有诗意 书香最深圳”的年度主题,以“书山花海”之姿展示深圳“山海连城”之美,引领市民以阳光健康、开放包容之态走进自然、拥抱阅读、尽享城市美好生活,积极打造全国一流的最美城市书展。本届书展共组织600余家全国优质出版机构,集中展销精品图书22万种、159万册。其中,主会场室外展区展出近两年新书2.1万种,重点新书参展占比显著提升。书展期间,贾平凹、周国平、阿来、毕飞宇、祝勇、海漄、张小娴等40余位重磅名家齐聚深圳,开展新书发布、图书签售、对话沙龙等重磅活动50多场,策划“阅读·新风尚”“传承·新发展”“视野·新动向”三大系列主题活动,开展露天音乐会、青少年作家作品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文化活动200多项,激发全民阅读热情。书展还综合利用深圳读书月专用文惠券、出版社折扣让利、银行优惠活动、深圳书城会员日等多重福利,推出书展“薅羊毛”攻略等惠民“新玩法”,叠加书展折扣最低实现0元购书,引爆书展购书热潮。据统计,235家出版机构推出促销让利活动,共吸引209万人次参与,客流量最高日达42万人次,实现总销售码洋3626万元,各项纪录均创历史新高。

本届书展联动七个区分会场,充分发挥深圳大书城优势,打造家门口的图书盛会。进一步优化升级云上书展,依托深圳书展、深圳书城等线上平台提供图书选购、阅读指引、活动预告、直播互动、精彩回顾、分享交流等在线服务;通过全国新书首发中心抖音平台开启“云直播”模式,在主会场户外广场搭设直播间,并联动磨铁图书、后浪图书等全国知名出版机构开展书展专场直播,让市民足不出户“云逛展、云阅读、云互动”。

本届书展强化资源整合,联动莲花山公园簕杜鹃花展,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二楼天面连廊和莲花山公园串联打造露天阅读市集,在深圳中轴线上勾勒人文与自然交织的最美阅读风景线。联动深圳邮政设立展区,现场的邮筒、邮袋等怀旧老物件形成热门打卡点,为书展增添了人文内涵。联合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第五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十佳书店表彰大会,邀请全国优秀书店代表汇聚深圳,共促行业发展。推出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入围书籍、“年度十大童书”入围书籍等专题书展,为读者推荐别具深圳特色的高品质书单。首设“港澳台·国际进口图书展区”,联动紫荆文化集团展示近万册进口图书,设置“从这里读懂香港”香港主题展区、“莲花书韵,文化交融”澳门主题展区、“一脉书香,两岸共读”台湾主题展区、益文书局原版外文图书展区等20多个精选图书专题。

(四)深圳书城建设加快推进,全民阅读阵地进一步拓展

深圳书城既是城市文化消费综合体,也是市民享受阅读服务的重要阵地。在书城购书、读书、参加阅读推广活动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每逢周末,席地而坐安静阅读的市民成为书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23年,深圳书城建设稳步推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全市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湾区书城主体建筑于2023年底顺利封顶。该项目在现有6座大型书城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业态创新和经营理念升级,着力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复合式文化主题融合空间和全新一代文化综合体。

推进跨系统资源整合。深圳出版集团创新推出百姓书房、公园书吧、移动书吧、图画书博物馆等新型阅读场所,搭建大书城、小书吧线下“十分钟阅读圈”,提升全民阅读便利性。其中,百姓书房由深圳出版集团与深圳市委组织部联合打造,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是集文化、阅读、生活、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党建类城市文化空间,提供24小时图书阅览服务,被称为深南大道边一盏“24小时亮着的灯”,最高日客流量达3000人次,独立的自习区几乎天天爆满。深圳出版集团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打造的紫陌书吧,是探索“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全新公园书吧品牌,实现公园空间的复合利用和多业态融合,舞台活动区不定期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为市民带来全新阅读文化体验,突显深圳城市文化内涵及艺术魅力。深圳出版集团联合深圳市总工会合作共建的白鹭坡书吧,规划建设图书区、沙龙活动区、休闲阅读区、水吧区、文创精品区、体验区、户外阅读区等多个功能区,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2023年12月,白鹭坡书吧入选“全国工会品牌职工书屋示范点”。目前,全市职工书屋文化服务示范点已达24家,其中2023年新增简阅书吧深汕合作区店、西湾公园店等10个示范点,配套读书沙龙、艺术工坊、湾区职工说等系列文化活动,持续打造职工书屋文化服务项目的深圳样板。

加强阅读品牌建设。全国新书首发中心2023年发布新书104本,策划举办新书沙龙40场与重磅首发20场,组织推出线上内容244条,创新开展新书首发中心抖音直播76场,积累粉丝读者超15万人次。推选发布的104本新书全年累计销售227万册,其中较有影响力的33本新书全年累计销售180万册,全年销售超过10万册的图书达5本。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发布重磅新书、潜力新书之多,对上游出版产生了很强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出版机构将重点新书放在深圳首发,初步形成了“重磅新书,首看深圳”的文化氛围,逐渐在华南地区构筑起全国阅读文化的资源高地与头部平台。

推进书业经营与公共服务融合。深圳书城整合各方资源,策划“全民惠读季”“夏日乐读季”等大型主题营销活动,切实推动经济效益转化;持续扩大“深圳晚8点”等品牌影响力,为广大市民打造覆盖全年的文化阅读活动。充分运用名家资源,邀请邓亚萍、陶勇等名家,策划图书签售活动百余场,推动营销活动实现引流和变现。联动果麦文化等出版公司,组织邀请郭妮等作者,依托六大深圳书城资源开展专题营销活动;将陶然、王跃文等名家新作带进深圳图书馆、龙岗区图书馆及盐田区图书馆沙头角分馆,实现优质阅读资源共享。围绕“品质、品位、品格”主题,进一步提高卖场空间品质,积极打造古籍文化、汉服传统文化等特色场景空间,调整卖场陈列布局并改善灯光,提升书城的优雅感、品质感和专业性。加强营销模式创新,开通“深圳书城”视频号和服务号,关注人数超过50万人,全年推送文章近300篇。在全国大书城零售排名中,深圳书城中心城、深圳书城南山城、深圳书城罗湖城继续位列全国前十,其中深圳书城中心城位列全国第二。深圳书城中心城、深圳书城南山城作为标志性文化消费类基础设施,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项目库,有望在2024年发行首单文化消费类公募REITs。

(五)阅读推广活动蓬勃开展,书香城市氛围更加浓郁

全民阅读活动是全民阅读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市民阅读热情、营造书香城市氛围的重要举措。2023年,深圳在举办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等重大活动的同时,策划了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积极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深圳图书馆积极打造全民友好型图书馆,为未成年人、青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各类群体策划举办300余场活动,惠及读者25万人次。其中,“少儿智慧银行”、第四届深圳“图书馆之城”少儿科普月、第四届少儿“阅经典”、首届家庭经典阅读朗诵大赛、家庭阅读故事征集活动等重点少儿阅读品牌活动全年开展近20场。“青少年创客成长培养计划”创新升级,开展“创客开放日”主题创客活动、“AI实验室”品牌等各类线下活动超40场。“青年发展型城市支持计划”持续实施,“读吧!青春——从文字中获取向上的力量”短视频征集活动、“青年领读者”专场分享会、“青春充电站”主题讲座、青年数字素养专场培训活动、青年“创客说”交流会等吸引关注或参与线上线下读者10万人次。“银发阅读”“阅亮视界”品牌持续为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文化服务,举办中老年中医养生知识讲座、书法入门培训班、书画展以及视障读者非视觉摄影培训等主题活动,线下参与读者近3万人次。全年举办线上线下读者活动1884场,参与读者1138.46万人次,无论是活动场次还是参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重要节点活动蓬勃开展,近560场活动吸引逾500万人次读者参与。第八届中国传统文化年系列活动以“品中国传统文化,迎癸卯兔年新春”为主题,举办线上线下活动近20项,吸引15万人次读者参与。第28个“世界读书日”暨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以“湾区共读 悦享春天”为主题,举办阅读活动146场,参与读者114万人次。第九届“暑期缤纷季”以“书香飘溢,滋润童心”为主题,开展各类活动237场,参与读者4.5万人次。

大型公共读书活动拓展升级,春秋两季相“阅”而行,56万人次读者热情参与。“阅见春天”大型户外阅读嘉年华联动全市14家图书馆及4家社会阅读组织,搭建18个各具特色的阅读场景,特别创设亲子“草地帐篷阅读区”,并在主舞台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市民一站式乐享阅读盛宴。第七届“阅在深秋”公共读书活动成功举办,全市14家公共图书馆以阅读为媒,从“数字科技”“传统文化”“书香空间”“文献资源”“服务创新”“阅读体验”等维度,打造多元阅读体验区,展示全民阅读新生态。全国性学术会议“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十周年研讨会成功举办,全国各界专家学者齐聚深圳,总结经典阅读书目推荐推广经验,倡导广大家庭读经典、读好书,推动新时代图书馆家庭经典阅读推广高质量发展。

(六)强化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着力提升未成年人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建设是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一直是深圳全民阅读工作的核心任务。2023年,深圳以图书馆、书城和校园为主阵地,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高效、便捷、针对性强的阅读服务。

加强亲子阅读服务。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入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举办“喜阅365”线下读书会、喜阅研读会共50余场,参与读者2000多人次;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系列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策划家庭教育优秀图书展览;开展家庭教育小剧场沉浸体验,实施家庭教育21天亲子共读打卡计划等。邀请阅读推广人、教育专家等为广大家庭开展育儿讲座、亲子互动活动,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实施“亲蓓蕾”早期阅读培养计划,开展“红姐姐讲故事”“智慧宝宝手工”“卡通乐园”等系列幼儿阶段性阅读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新书展活动,“童心向党”、2023寒假新书展、五一劳动节新书展、“4·23”读书日新书展、六一新书展等活动深受欢迎,吸引近3万人参与。推出“每日乐科普”“睡前故事”“指尖艺术周”“美刊美文”等网络资源推介,共推出推文180余篇,积极推广数字阅读;开展有奖读绘本、小小童心学雷锋、古诗词里的春天七天打卡挑战赛等21场线上阅读活动。

开展“康乃馨”无差别阅读计划,关注特殊群体阅读。启动“幸福书单 阳光伴读”重症儿童陪伴阅读活动,组织45场“一对一”重症儿童服务;举办“春满鹏城,与星同行”世界孤独症日主题活动,策划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沙龙、星星读书会专场和孤独症主题图书展览、星园学校儿童艺术作品展等。

创建“三一”讲读平台、“读联体”数字资源服务平台,通过不同媒介整合资源,为未成年读者提供阅读服务。通过邀请作家录制讲读视频,并整合20多个数字资源库的内容,打造一体化的阅读平台,让读者能在线上畅享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优质阅读资源。创办《童阅》杂志,从全新的视角,以尊重儿童阅读的理念来研究、探讨儿童阅读,让更多读书的种子在儿童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邀请120个小读者家庭参与“图书馆之夜”10周年活动,让小读者通过分组阅读、帐篷下的亲子阅读,体验奇妙的阅读夜之旅。举办2023“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全国28家图书馆联合举办,共收到来自117家机构(其中包括68家出版社)、113位个人的推荐,共计推荐童书3500种。全国近200所学校参加,经20万名学生参与推选,30本童书脱颖而出,入围2023“我最喜爱的童书”提名,其中18本童书分获儿童文学、图画书、知识性读物三大类别金银铜奖。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荷·美空间、光明区图书馆森·书房分馆等3家特色图书馆创建广东省“粤书吧”,巩固拓展基层公共阅读阵地。持续推进“常青藤”计划,共有168所学校加盟“常青藤”项目。深圳市“共享图书”项目累计借还文献量约25.7万册,累计借还13.6万人次。开展少儿流动图书馆系列阅读活动,推出“童阅·巴士小课堂”“童阅·草坪读书会”“童阅·阅读之夜”等活动。在“4·23”世界读书日和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常青藤”联盟学校共同发起,联合国内权威出版机构组织策划“作家进校园”活动,邀请黄文军、孙睿、郭晓东、刘玉柱等知名作家,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阅读分享。举办第六届广东省少儿阅读推广人培训班。

(七)深化阅读载体创新,引领数字化时代阅读新潮流

阅读载体创新是近年来全民阅读重要的课题,深圳作为连续多年的“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十分重视阅读载体创新,积极推广数字阅读工作,注重为市民提供优质数字阅读资源,积极开展数字阅读服务。

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在数字阅读领域加大创新力度,推出“名家荐书马拉松”“云上读书月”系列活动等数字化阅读品牌活动,开设读书月小红书等官方新媒体号,进一步丰富市民的阅读体验和文化福利,提升全民阅读便利性,让深圳读书月“永不落幕”。其中,“名家荐书马拉松”以“24小时”践行“24年”的文化坚守,邀请周国平、毕飞宇、冯唐、莫砺锋等70位文化名人24小时直播荐书,满足快节奏生活的市民对碎片化、高密度、高强度集中阅读的需求,全网阅读量超80万人次,微博直播持续高居热度榜第一,受到广大读者的点赞和好评。与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联袂开展“云上读书月”系列活动,依托华为阅读APP、微信读书APP、深圳读书月小程序等高人气数字阅读平台,为市民读者免费发放海量数字阅读礼包,并依托深圳图书馆推出馆藏600余万册(件)免费数字阅读资源。线下打造沉浸式的数字阅读体验空间,举办“未来阅读漫游展”“网络文学IP展”“发现·数字图书馆展”等线下展览,为市民带来全新智能化的阅读体验,充分满足大众对数字阅读的新期待,营造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文化氛围。

深入开展数字阅读研究。2023年5月,深圳图书馆发布《2023年深圳图书馆数字阅读报告》,显示该馆数字资源使用量再创新高,移动端阅读量首次超过PC端。截至2022年底,深圳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库94个,600余万册(件)电子文献,99%的数字资源可馆外访问,内容涵盖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研究报告等资源类型。2022年,深圳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人次达到236.9万,同比增长8.3%;数字资源全文下载量达5155.5万次,同比增长37.2%。研究显示,“80后”“90后”“00后”这三个年龄段人群是数字阅读的主力人群,其中“80后”“90后”占比66.9%,是数字阅读的核心人群。在数字阅读主题选取方面,文学类、历史类占比分别达45.5%和38.2%,位居前列;科技类、经济管理类占比均在26%以上。

深圳图书馆举办“书香湾区 触手可得”数字阅读创新推广系列活动9场,线上线下参与读者8.6万人次。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数字阅读创新推广宣言》发布、“网罗天地 融汇古今——网络文学IP展”(线下实景+线上VR)、湾区“共读”、趣味猜书等活动,借助新媒体服务与营销矩阵,邀请读者体验数字阅读的便捷,展现人文湾区“读书乐”的美丽画卷。龙华区建成壹号喜阅数字书房,提供有声图书馆、瀑布屏、朗读亭、智能听读机等产品,打造数字化、智能化阅听体验新空间。该书房以喜马拉雅海量音频内容为依托,将数字化服务与实体文化场景相结合,以创新方式将科技与阅读融合,不断激活城市阅读新活力。龙岗区图书馆推进智慧化数字阅读平台建设,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等新媒体,打造全方位的一站式智慧在线阅读平台“云上图书馆”,让居民足不出户也能一键链接海量阅读资源,享受全天候的“读书自由”。龙岗区少儿图书馆设置少儿数字绘本机,小朋友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在数字绘本机的阅读世界里快乐遨游。

(八)深入开展全民阅读交流合作,彰显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魅力

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在全民阅读方面坚持开放合作,注重与国内外开展全民阅读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在学习互鉴中不断提升深圳全民阅读水平,彰显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魅力。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全民阅读交流合作。以香港首次设立“香港全民阅读日”为契机,推出深港“共读双城”系列活动,联合发布《深港“共读双城”共识》。联动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香港出版总会、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深港两地中小学校等多方资源,开展深港对谈、图书展、书市和展演等活动,展出“想创你未来——初创作家出版资助计划作品展”“香港出版双年奖和深圳年度十大好书联展”,为两地读者推介高品质书单。组织16所深港中小学校300余位青少年参加深港青少年同诵古诗词展演,促进文化相融、民心相通。首个“深圳之窗”落地澳门大学,陈列精心遴选的200余种深圳地方特色文献,同步配套推出“深圳作家获奖作品展”,以图文展板+实体文献的形式集中展示深圳文学风貌。策划举办粤港澳“4·23共读半小时”“从文献看湾区”系列特色主题展等活动,编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2022—2023年发展规划》,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工作坊。深圳和中山两地图书城际预借服务正式开通,上线深圳图书馆和中山纪念图书馆图书城际预借服务,推进文献服务一体化,促进资源共享。

促进深杭交流。在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与杭州联动推出“当创新之城遇上浪漫之都:深圳·杭州的文化对视”系列活动。深杭两地作家、学者、设计师、规划师、策展人、艺术家等以阅读为媒,开展跨界对谈。围绕“城市想象与南方书写”“湖山之胜与山海连城”“自然意蕴与城市意象”“表达语境与城市美学”四大主题,融通两座城市的文学、写作、自然、地理、艺术、人文、想象、表达、美学等众多领域,互相学习借鉴、交流合作。

推动中法文化交流互鉴。为迎接中法文化旅游年和中法建交60周年,推出“诗意历险与灵魂共鸣——中法文学专家对话”,邀请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法国教育部官员和法国名作家等多位中法嘉宾,围绕中法文学出版、传播及交流互鉴展开对话,并在深圳书展主会场举办深圳出版社法国图书展览,展出深圳出版社20多年来引进和出版的法国优秀图书200余种,搭建起中法文学互译互鉴的桥梁,提升了读书月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培育壮大出版实力,着力提供优质阅读资源

作为年轻的城市,因历史原因,深圳的出版发展滞后,出版资源不足,是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短板。2023年深圳大力推动出版社转型升级,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6月11日,深圳出版社正式揭牌,并举办《产业政策变革:中国与世界》新书首发活动。深圳出版社出版《伟大的藏书家》《中国科幻新锐系列》重点品牌好书,以及《大国创新: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的深圳经验》《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非物质文化系列》《深圳口述史:科技篇》《深圳口述史:法治篇》等精品力作,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书都·走读深圳》杂志总发行量近2万册,多篇报道被《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全文转发,获得中宣部等上级领导肯定,发掘选题被誉为“是深圳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精神外溢”。法语文学出版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出版《走读亚马孙》《马丁一家》《倾覆》等法语作品,其中《走读亚马孙》获CCTV10《好书大赏》节目推荐。

深圳出版社作品《为什么是深圳》入选2023年中宣部丝路书香工程,并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春天的前海》《招商局历史珍档汇萃》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用爱吻你的痛》获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提名奖;《荆棘中绽放:深圳40个历史时刻》等6种图书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我的儿子马友友》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论语(汉缅对照版)》获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深圳出版社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聚焦文艺出版、教育出版、主题出版。主题出版方面,出版反映深圳高新科技发展成果、总结高质量发展新鲜经验的《深圳力量丛书》,推出了讴歌新时代工匠精神、描摹“鹏城工匠”干事创业形象的《深圳匠魂(第一辑)》;文艺出版方面,策划出版“我们深圳”“深圳文典”“共同体”特色系列产品8种。出版的《校园十二时辰》荣获“深圳十大佳著”之一,《你好,红树林》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优秀林草科普作品,并荣获“大鹏自然童书奖”。

数字出版融合迈出坚实步伐。深圳百科数据库完成录入信息7436条;“深圳i百科”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以深圳为主题的文章592篇,粉丝达77万人;深圳出版社数字出版物海外馆藏排名全国第13位,位居全国城市出版社首位;与微信读书、北京元阅、北京点众科技签订合作协议,完成303种电子书和64种1627集有声书的授权。出版社官方视频号开展了深港青少年同诵古诗词展演、《遇见深圳》巴士首发之旅等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活动。

2023年,深圳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民阅读服务进一步完善,成效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民阅读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仍较突出,部分区域全民阅读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仍不够平衡,阅读阵地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全民阅读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活动的效果还不明显,全市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统筹力度仍需加强;三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阅读服务还不够完善,对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研究还不够深入,与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衔接不够紧密,老年人阅读的针对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四是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店经营较为困难,转型升级的效果还不明显,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这些问题,需密切关注并加强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想办法解决。

二、2024年深圳全民阅读展望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5周年,做好全民阅读工作意义重大。作为一项由政府多部门倡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活动,“全民阅读”已连续十一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构建学习型、知识型社会,提升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延续以往全民阅读的基础上,2024年深圳将致力于湾区书城等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精心谋划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等重大主题活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条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等战略目标,勇当“深化全民阅读”排头兵,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从出版情况看2024年深圳的全民阅读

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的阅读状况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纸质出版、纸质阅读依然是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作为一种公民文化权利,阅读权的实现在全球依然存在不均衡的发展状况,这大致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另一方面,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如今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时代数字化特征明显。阅读的未来是数字阅读,阅读推广的未来也将是以数字阅读推广为主体。全民阅读推广必须考虑到数字时代为阅读生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育全民阅读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途径,以拓展数字化技术浪潮下的全民阅读渠道,激发和培养全民阅读习惯,扩大全民阅读的覆盖面。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时代阅读生态应该是需求与供给匹配良好的一种状态,即全民阅读活动既要满足读者社交、阅读的双重需求,也要注重内容质量的把关,不断加强用户体验的调查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由此促进数字化阅读平台健康发展,以保证高效的阅读生态链的能量流转,满足阅读生态系统的内在需求,让阅读者能够沉浸在有效阅读中,通过阅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使其能终身受用。

就这一深刻变化而言,我们从2023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也可以看出。比如AI(人工智能)给出版商、译者和作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构成了书展上国际平台和行业会议的一个主要话题,其中AI带来的机会涉及翻译、数据收集以及内容处理和优化环节,而AI引出的挑战也在内容创作和知识产权领域引起高度争议,以美国作家协会向大型技术公司发起的集体诉讼为例,这些公司未考虑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向AI大模型喂养了大量作家作品。此外AI生成内容也引发了争议,到底谁拥有AI生成内容的版权?再如,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有声书、漫画和图画小说出版市场的持续增长,2024年法兰克福书展官方也将继续在书展上展示这两个板块。出版状况的变化必然也引起阅读状况的相应变动,或者说,二者都是新技术最新进展所带出的结果。不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新媒体生产商而言,出版商在创建自有平台方面仍受到巨大的信任。这种信任源于出版社认真编辑文本并确认信源的专业性。这种信任不应该因为为确保出版内容质量对AI错误使用而被破坏。

反观国内,一方面出版市场与全球图书销售市场同频律动,另一方面也有着自身的国情特点,可谓喜忧参半。

2024年1月6日,在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指导下,“北京开卷”发布了《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从数据上看,2023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同比增长率由2022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向增长(同比上升4.72%),码洋规模为912亿元;整体零售市场总动销品种达237万种,同比上升1.55%,其中动销新书品种超过18万种,同比上升7.3%。不过,从出版行业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整体零售市场仍呈现负增长,但同比降幅相比前两个季度的数据进一步收窄,主要是受网店渠道的带动,该渠道从第二季度之后即转为正向增长。从渠道码洋构成看,平台电商依然是规模最大的渠道,码洋比重为41.46%,其次是短视频电商,码洋比重为26.67%,超过垂直及其他电商(2023年码洋比重为19.93%),成为第二大销售渠道,实体店渠道码洋比重为11.93%。和2022年相比,除短视频电商码洋比重增加外,其他渠道码洋比重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从头部图书看,短视频渠道头部图书的码洋贡献在增加,销量在10万册以上图书的码洋占比明显提升,而其他渠道头部图书的码洋贡献都有所下降。

从新书出版来看,2023年上市新书占市场总动销品种的7.73%;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开卷监测码洋为741亿元,其中新书监测码洋约118亿元,新书为图书零售市场贡献了15.95%的销售码洋。与2022年相比,2023年新书品种增加12489种,新书码洋贡献率上升2.32%,新书品种贡献率上升0.41%,反映出新书市场明显复苏,对整个图书市场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从渠道上看,实体书店渠道共上架16.6万种新书,占实体书店渠道总动销品种的10.86%,为实体书店渠道贡献了21.54%的销售码洋;网店渠道共上架13.7万种新书,占网店渠道总动销品种的6.74%,为网店渠道贡献了14.62%的销售码洋。从一级细分类上看,社科类本年度上市新书的码洋占比最高,为该类贡献了19.58%的销售码洋。这说明新书在两类渠道的单品种获益能力都对图书市场的销售提升起到了带动作用。

2023年实体书业零售市场进一步萎缩,读者的消费方式和阅读方式转变,消费意愿更为谨慎。从销售码洋同比看,2023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恢复到了正向增长,但如果从实洋规模同比变化来看,2023年实洋同比增长率为-7.04%,和码洋的正向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差距背后直接指向折扣的变化,2023年零售折扣从2022年的6.6折下降至6.1折。这说明整体图书市场虽然有所回暖,但消费还比较低迷,仍需时日恢复,图书经营如履薄冰,实体店客流量更是严重下降:2023年,相比于平台电商和垂直及其他电商,销售码洋分别下降了3.68%和10.08%,实体店渠道依然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18.24%,虽小幅收窄,但降幅依然明显,展望2024年依然让人难以乐观,甚至预计形势将进一步加剧。

图书消费市场的萎缩,将对全民阅读产生相应的影响。如从2023年各类图书的码洋构成来看,少儿类是码洋比重最大的类别,码洋比重为27.21%,但同时也是码洋比重降幅最大的门类,同比下降1.4%。而众所周知,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不妨以少儿读物的消费为例,来展望深圳2024年的全民阅读。

作为全国最年轻以及新出生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深圳的少儿阅读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除了有专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各市、区图书馆及街道、社区图书馆(室)还设有少儿阅览专区,以及“深圳书城”实体书店的少儿图书销售区域,它们不仅为广大少儿提供直接的阅读条件,而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广大少儿提供公共阅读服务。同时,在深圳有以“三叶草”为代表的数量繁多的针对少儿的社会阅读组织,它们以其公益心和专业度,成为推动深圳少儿公共阅读的主力军之一。展望2024年,深圳的少儿公共阅读不仅不会萎缩,而且还会继续扩展,如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将继续发展“常青藤”联盟学校,推进共享图书项目建设,继续开展阅读推广人培训及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培训;继续开展“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作家进校园、科创阅读计划、家庭教育系列讲座、文创区公益培训、“星星的孩子”阅读计划等品牌活动,同时推进“三一讲读”“读联体”等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完善数字阅读服务。而深圳图书馆在2024年将致力于升级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体系,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依托统一服务平台,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少儿业务,协调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少儿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与服务共享;加强业务研究与数据分析,编写并发布《深圳地区未成年人阅读报告》;加强对各区馆少儿业务的统筹指导,启动“少儿馆员服务素养提升培训”项目,邀请专家、阅读推广人为市、区图书馆少儿馆员进行系统培训,培养懂书、懂孩子、懂阅读推广的综合型少儿馆员;依托“少儿智慧银行”项目,加强统一服务成员馆少儿服务联动,扩大项目影响力。

然而,在将全民阅读区分为“公共阅读”和“私人阅读”,而二者同等重要的意义上,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降,大概率也连带居民的图书消费的下降,这不仅对图书的出版与销售产生不利影响,也对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当然,家庭私人购书量的下降,在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促进包括少儿在内的广大市民更多地参与到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所提供的阅读服务上来,这反过来也对公共阅读机构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对于公共阅读设施、机构及其服务系统而言,图书出版和销售市场的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深圳出版集团将改变传统“书城+”商业逻辑,重新规划企业目标,以“全民阅读推广主力军、品质文化生活引领者、新型文化国企示范者”为定位,大力推动集团深化改革,构建以“综合知识服务”为核心的“内容出版、文化零售、文化空间运营、教育综合服务”四大产业格局,以完成文化零售板块业务整合,进一步实现业务创新、降本增效。深圳图书馆则以北馆全面投入运营服务为契机,充分发挥两馆作为“图书馆之城”行业协调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地方文献中心、信息开发中心、联合采编中心、文献调配中心的作用,推动两馆进入大平台、大服务、大阅读、大参考、大流通的新阶段,努力建成新一代智慧型城市中心图书馆。

(二)从阅读需求上看2024年深圳的全民阅读

阅读状况和出版状况相关,但也有所区别,具有自身发展的相对性。当然,二者又具有某种一致性:从理论上说,它们都是基于阅读的社会需求。阅读需求是全民阅读发展的基础,或者说,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从设计、推广、落地到吸引全民参与,阅读需求应是整个阅读推广流程中所要考虑到的关键因素。大致说来,阅读需求可分为基础性(实用性)需求和非基础性(非实用性)需求,有学者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读者需求分为文献资源层需求、知识管理层需求、知识交流层需求、知识评价层需求和知识创新层需求共五个层次,呼吁图书馆可建立面向读者需求的分层知识服务模型。

从前不久刚发布的《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销售数据来看,实现增长的图书门类有以下几类:第一类与身体健康有关,为医学类和生活类,主要源自读者对中医类图书关注度的提升,《美绘国学书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彩图珍藏版)》《餐桌上的中药》等图书表现较好。第二类和知识、技能提升有关,为心理自助类和经济与管理类,前者主要受《好好接话:会说话是优势,会接话才是本事》《中国式沟通智慧》等,后者主要受《销售就是会玩转情商: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销售心理学》《商业的底层逻辑》等短视频高销量图书带动。第三类和热点话题、影视以及直播推荐相关,比如学术文化类中的女性主题图书《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电视剧《狂飙》引爆的各版本《孙子兵法》等高销量大众图书。文学类中受直播带动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受余华流量带动的《我与地坛(纪念版)》以及影视剧带动的《狂飙》等。第四类是和学生学习相关的教辅教材,这类图书偏刚需,加之短视频电商的带动,无论是课外阅读类,还是可以明显击中孩子学习痛点的辅助类图书,都取得了较好的销量表现。可以看到,实现增长的图书门类大多是基础性(实用性)的阅读需求,这也反映出我们的全民阅读工作的重心,应是满足这部分的需求为主,因为它不会因经济发展的波动和社会发展的变动而受大影响,从而也就具有某种恒久性。

那么,就深圳的全民阅读而言,市民的阅读需求及其构成是什么?据《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6.33本,深圳人均年度阅读电子图书11.66本,深圳成年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为84.2%,比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高出约5个百分点。

深圳学者张晗、熊苗为了解掌握深圳全民阅读需求的基本情况,开展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她们的研究结论是:(1)知识需求是市民参与全民阅读的主要驱动力。在参与过深圳市全民阅读活动的市民中,有接近85.0%的市民希望通过参加活动增加知识,而出于能力需求和情感需求占比分别为49.6%和43.8%,出于社交需求和审美需求分别占比38.5%和29.2%。(2)市民重视书单推荐和免费资源。在全民阅读活动重视体验选项中,有62.3%和61.3%的市民选择了书单推荐与免费资源的体验,此外有40.6%的市民重视读者分享的体验。(3)对阅读活动的主题是否感兴趣是决定市民参与的最重要因素。在决定市民参与全民阅读活动的影响因素中,有60.4%的市民选择了对阅读活动的主题是否感兴趣。(4)市民对于阅读活动类型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书展类线下活动最受市民欢迎,占比达67.6%。分享类和学习类活动需求占比分别为47.4%和45.9%。朗读、音乐、绘画和美食类活动也较受欢迎。线上阅读的荐书、共读类活动分别占比53.1%和47.5%,此外听书、直播、打卡、论坛类活动也受到市民喜爱。(5)市民对数字阅读平台的功能需求。有62.4%的市民希望官方数字阅读推广平台具备线上阅读的功能;其次有40%—50%的市民读者希望其还应具备活动预约、线上购书、阅读打卡、城市书店地图、购书优惠券、线上阅读心得交流的功能;相当数量的市民希望官方数字阅读推广平台能提供名家直播和志愿者服务的参与入口。(6)不同学历和收入的市民对阅读活动的体验需求不同。大专学历市民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人数比例最高,占比49.0%,其次为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市民,占比35.6%,初中及以下、本科市民占比相当,分别为34.4%、33.5%。(7)选择使用手机、电脑、平板阅读的市民人数占比随着市民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选择手机阅读的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市民占比分别为39.1%,56.4%、56.6%、61.7%、56.4%,学历越高的市民手机阅读的使用率越高。(8)良好的阅读方法需求。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市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初中及以下、高中学历市民的首要阅读困惑,不知道读什么是大专学历市民最突出的问题。

由以上阅读需求出发,张晗、熊苗提出如下促进深圳全民阅读发展的建议:一是加快阅读活动免费资源和自有平台等建设。全民阅读推广单位应加快本单位的自有线上阅读平台建设,如读书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并尝试整合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港等资源,通过线上平台免费向公众开放。二是加强社区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和针对性培训指导。一方面加强社区全民阅读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社区阅读场所的规划和投入,鼓励多种经营方式的文化主体承担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另一方面,建议全民阅读活动要更好地满足市民在提升阅读能力、拓展知识内容、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常态化举办专项阅读培训类活动,深化阅读活动的供给侧改革。三是提高相关阅读活动类目举办质量。以儿童阅读活动为例,深圳儿童全民阅读活动虽有较高的好评率,但市民对儿童阅读活动的评价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四是多渠道传播以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知名度,在全民阅读推广单位加强传统媒体和户外广告宣传的同时,利用短视频、H5、动画、直播等新型媒体技术多渠道传播强化宣传效果,长期开展阅读活动宣传,做出全民阅读推广宣传类的爆款作品,进一步提高城市全民阅读活动的参与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之所以详尽介绍上述关于阅读需求的研究成果,是因为它对未来深圳的全民阅读提供了积极的启示。一方面,深圳要继续在公共阅读设施和公共阅读服务上继续发力,以从规模总量上满足市民日益广泛的阅读需求,如2024年在加快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上,一是加快推动湾区书城的各项建设,确保其于2024年12月竣工,推进市文化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维修改造,以及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设备优化更新;二是进一步拓展基层公共阅读空间,加大公共阅读服务供给,积极推动图书馆(室)进机场,指导各区打造环境舒适、各具特色、功能齐备、效益显著的公共阅读示范空间,支持市中心区每个街道建设至少一家24小时自习读书室;三是将公共文化场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阵地,加快建设和提升品质,推动由公共文化设施向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综合体转型,加快建设和提升各区街道级文体中心,以及一批新型高品质文化空间,打造高端优质文化生活圈和市民精神客厅。

另一方面,上述研究也为我们展望2024年深圳全民阅读提了个醒:我们举办了许多活动,是否契合了广大市民真实的阅读需求?若不是基于真实需求而是基于全民阅读推广单位或个人的想象性需求,就是浪费资源,效果就大打折扣,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自2000年举办首届深圳读书月开始,深圳的全民阅读已经开展了20多年,既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而由上述研究结论出发,我们有必要从2024年起,一方面,要努力以市民的阅读需求来策划我们的全民阅读活动,使得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的相关资源配置到最契合读者需求的地方去,如在少儿阅读上,可开展少儿读者服务需求调研,系统梳理图书馆少儿区服务规范与业务流程,升级少儿阅读服务体系;依托图书馆服务阵地,开展分级阅读指导与文献推荐服务;构建少儿服务知识库,加强少儿参考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则应切实启动严谨有效的真正由第三方独立开展的年度全民阅读绩效评估工作,以验证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正完善,推动深圳全民阅读又快又好地开展,使之成为深圳“深化全民阅读”最具示范性的基本举措之一。

(三)从阅读能力提升上看2024年深圳的全民阅读

从根本上说,开展全民阅读的主要目的,一是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阅读权利,二是提高人民群众的阅读能力。

什么是阅读能力?一般认为阅读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词语和句式的自动化识别;文本语境和阅读图式的建立;阅读策略与元认知技能;阅读的目的和背景。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人能通过元认知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并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调节、监控和评价。阅读元认知能帮助阅读者选择最适合的阅读策略,并进行适时调节和监控,使阅读者顺利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能力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阅读技巧而存在,从更大的社会层面而言,它是每个公民“免于匮乏的能力”或“免于匮乏的自由”之一种。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过剩与知识欠缺、信息爆炸与信息鸿沟并存的网络时代,阅读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提升人的阅读能力理应成为全民阅读发展的最高宗旨和主要目标之一,它也是培育公民阅读习惯、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形塑学习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调查研究显示,“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突出问题,包括“阅读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人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反而增加。阅读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更好地满足市民在提升阅读能力、拓展知识内容、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常态化举办专项阅读培训、推广类活动。概而言之,基于全民阅读的对象是“全民”,深圳2024年乃至未来的全民阅读工作,要以提升市民的阅读能力为核心,建立健全“分众阅读”服务体系,并针对各个年龄段、各个群体的特点予以相应的制度、技术和资源安排:

对婴幼儿及其家庭的阅读推广。研究表明,0—6岁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形成儿童阅读习惯、为儿童阅读能力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认知能力发展,促进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且能预测儿童未来的学业表现,从而为儿童未来的语言和学业发展提供助力。为此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伯明翰图书馆服务部、基层医护服务信托基金会于1992年联合发起的“阅读起跑线计划”,旨在让每一个英国儿童都能在早期阅读中受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性质的婴幼儿阅读推广计划:项目为每个婴幼儿发放一个免费阅读包,阅读包按0—12个月、一岁半到两岁半、3—4岁分为婴儿包、高级包、百宝箱,进行婴幼儿阅读能力的分级培训,获赠童书的家庭几年后无论是全家人对图书的兴趣,还是亲子共读的频率、全家一起上图书馆的次数都增加了,孩子上学后的基本学力测验成绩也优于其他小孩。在德国,“语言与写作教育计划”是德国所有州都参与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阅读促进计划,旨在进一步统筹协调各州语言教育政策和阅读促进措施,以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提高语言和阅读技能,同时帮助学校找到能够更有效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语言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理念与方法。在俄罗斯,阅读被视为培养思维和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2006年和2011年的PIRLS(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测试中,俄罗斯小学生的成绩稳居世界前列。为实现母亲和孩子的共同阅读,俄罗斯公共图书馆建设了母亲阅读资源库,设立了“妈妈书架”,同时大力培养专家馆员,为母亲提供抚养和教育儿童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知识,帮助母亲成为儿童阅读的指导者,支持母亲履行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职责。在港澳地区,香港特区政府相继推行“一生一卡”等阅读推广计划,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一体化的阅读促进机制,而在2018年澳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活动中,儿童和亲子活动占87.6%。如上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2016年PIRLS评估中,香港小学阶段儿童的阅读能力水平位列全球第三,在2018年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澳门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项均位列全球第三。港澳地区学生在全球的不俗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地对阅读尤其是对低幼儿童阅读的重视。

在这方面,深圳其实已开始有相似的举措,如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借鉴英国、德国、美国等早期阅读推广项目发放阅读资源包的方式,在深圳市妇女联合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研制出中国文化情境下适用的0—3岁和3—6岁阅读包,用于“阅芽计划”。除了为0—6岁儿童发放与其年龄对应的阅读包,还开展各种亲子互动的阅读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图书、故事和儿歌。在未来,借鉴国外极为成功的经验,相关计划及其执行机构应加强与医疗部门尤其是妇幼保健院的合作,在孕妇进行胎教阶段就进行介入,在孩子出生后由医生亲手发放“阅读包”,往往会取得更佳的家庭阅读推广效果。

完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标准。中小学阶段是阅读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将来的职业和生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阅读素养”概念1991年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提出,而国际上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阅读测评体系主要有三:“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NAEP(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以及“PIRLS(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参与国家会通过本国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反思本国阅读教育的不足,如德国在2000年PISA测评后,发现学生在阅读素养方面不尽如人意,便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完善学前教育、加强教师培训。在每次测试之前,PISA都会重新对阅读素养内涵进行界定,确定测试标准、评价工具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从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渐向数字阅读转变,PISA关注到这种趋势,在2018年的测试中,将阅读对象从“书面文本”变更为“文本”,并进一步丰富了阅读素养的内涵,这也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深圳相关部门积极与上述国际阅读测评组织加强联系,如能以城市为单位参与其测评体系,必将给自身的全民阅读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

至于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则主要在于深阅读能力的培养。深阅读是人对获取信息进行深度理解的过程,能够有效对抗信息化时代阅读的浅表化、碎片化和娱乐化趋势。如牛津大学通过设置小型辅导课帮助学生深度阅读并建立批判性思维。美国的大学以在课程中设置结构化阅读小组的形式,促使大学生开展深度阅读,让小组成员轮流扮演某种角色,每人需在课前完成一套阅读材料,根据小组讨论和发言贡献获得课程分数。此外,国外逐渐发展出了培养学生阅读元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比较典型的有阅读元认知策略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将所有阅读文本与已知的知识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近年来,随着深圳举办大学的数量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也是个日益凸显的全民阅读发展问题。

提升全民数字阅读能力。数字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读者带来崭新的阅读场景与阅读体验,信息素养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相关,阅读资源的数字化使阅读除了要具备以往的“识字能读”外,还要具备软硬件的使用能力、资源搜索获取和分析整合能力以及相关的各种可迁移能力。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其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强数字素养的培养,通过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方式、专业检索技能、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培育,提高用户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以帮助国民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字信息资源。如新加坡政府及图书馆系统推出多项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其中“老年人科技与阅读(明星)项目”是针对5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的一对一服务活动,以帮助他们访问图书馆数字图书报刊资源。德国的法兰克福市图书馆积极与学校联合成立了“学校图书馆工作处”,为学校班级开设内部导览活动、配合教学内容筛选、推荐专题书目等课程,以促进、培养孩子们的信息素养。加拿大教育部门推出了“数字公民”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数字素养,强调在数字时代如何判断信息的可信度,以及如何使用数字工具进行研究和创造性表达。如上国际行之有效的做法无疑也为深圳未来“深化全民阅读”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此外,我们当然还可以从体制机制等层面展望2024年深圳的全民阅读发展,如在互联网卖书平台日益改变图书销售市场、数字阅读越来越成为主流阅读方式的趋势下,再加上经济增速放缓,实体书店已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何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得实体书店既能生存,又能发展,继续发挥其在全民阅读上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考验我们的决策者和市场主体的核心问题。又如深圳有着数量繁多的社会阅读组织,如何营造一种体制环境吸引它们更好地投入到全民阅读的推广上来,真正发挥其主力军的角色功能,使其在推动阅读、学术研究和项目推广上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政府和社会各领域之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再如,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多数阅读推广活动作为非营利性、持续性行为大都受到了政府直接或间接的资助,相关信息和数据公开的权限及操作边界由政府主导,关乎效率、效益评估的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够高,因此作为自我评估和内部评估的有力补充,第三方评估在独立性、透明性、客观性等方面均有相对优势,如何对开展的阅读活动进行第三方效果评估,也是深圳未来全民阅读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再赘述,留待以后有机会再对之细加分析。

杨立青,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熊德昌,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产业发展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