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失控加剧(朱棣出场和新的世界线)

老朱因北方的烂人烂事而糟心之时,同在南京的一些人也正因从北方得到了一些本不该知晓的消息而惶恐不已。

右相国、宣国公李善长府邸,作为早期投奔老朱辅佐其夺取天下的谋臣,素来聪慧。

自从南京戒严后老朱一反常态将许多与他有牵连的官员或贬或罚,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发现老朱这种突然地性情大变皆是从北伐军失去讯息之后所发生。

李善长苦思不得解,到底是北方发生了什么事,竟让皇帝如此忌惮他一个文臣。

心中疑虑甚重的他暗中并未遵守皇帝的禁令,通过自己的关系派出了人手到北方一探究竟。

就在今日,探子传回了消息。

北方果然发生大变,蒙元凭空消失不见了,转而是一个名为大顺的政权占据了北方。

在他们口中,大明已经传国二百余年,当前第十六位皇帝崇祯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刻。

如此惊奇之事,李善长闻之不敢信。

可随着消息一同送入他手里的还有一本书,一本“后世书”。

“万历十六年作”翻开书,扫过几行,慢慢的惊恐占据了李善长的脑海。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将大明立国之前的一切事情尽数写出,有些更是机密,当前的寻常人断然不可知,后世揭秘倒有可能。

他也是见多识广的人,如果书中所记载之事只到此,那顶多让他称奇。

真正令他毛骨悚然的是书中所记载的开国之后的事……

他几乎是咬着牙读出书上的记载,“洪武三年,太祖封善长韩国公……四年善长辞官归居,帝赐田……六年胡惟庸任右丞相,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十三年胡惟庸谋反,处死,太祖废丞相,自此不再复设……十八年有人告发韩国公弟存义父子为胡惟庸党羽,太祖下诏免死,二十三年存义父子告发韩国公勾连胡惟庸,太祖大怒,下令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我要被灭满门?”李善长读完之后只觉得头皮发麻,大明谁人不知,他李善长与皇帝君臣关系紧密,素有汉之萧何之美誉。

书中所载之事,何其惊奇。

理智告诉他不应该相信这种无凭无据的书,但人一旦知道了自己未来可能的凄惨结局,又有几人能冷静下来告诉自己“皆妄言不可信”。

书是后世的产物,若按此来说北方根本就不是什么失去踪迹,而是乾坤逆转换了一片天子。

他来到了二百年后!

若是在看到此书之前,李善长或许还会以为是在查蒙元的奸细,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

皇帝哪里是在查奸细,根本就是在封锁从北方传来的消息。

越是如此想,李善长心中越是惊恐。

如果他的猜想是真的,那也就代表着皇帝比他更早得到了来自后世的消息,这样的话近来皇帝的一应古怪貌行为似都能解释得通了。

近来皇帝以各种理由召回了大量将领,其中就包括不少出身淮西的将领。

这些将领本在外过得好好的,还以为皇帝是要封赏他们,谁知一进京师就被收回了虎符解除了兵权,至于封赏一事更是半点消息都没有。

见不到皇帝,徐达等淮西灵魂人物也都不在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想到了他李善长。

之前他也不清楚情况,可现在不同了,看过那本书后他一下就想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会将大量将领召回京师。

书中明确的写清楚了这些人的下场,一个个跟他一样都是在“未来”被牵连进几个大案被杀的功臣。

“来人……”李善长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让人将自己所得知的消息送了出去。

作为实际的文官之首,李善长所拥有的权柄极大,加上他的出身自然而然与淮西诸将关系匪浅。

淮西乃皇帝起家之地,领兵将领众多,纵使皇帝也无法一日尽除,就算加上在北方失去联系的人,仍有不少淮西一系将领手握兵权。

这些人与他们关系匪浅,如果皇帝真要选择提前除掉他们,那他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不管真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坐以待毙从来都是最蠢的选择……”惊恐促使李善长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谋划。

在李善长传播消息的同一时间,一则上谕颁布。

“北伐已成功,大军择日班师回朝……”

得知上谕的李善长十分惊恐,因为中枢根本就没收到任何关于北伐军的消息,皇帝是怎么知道北伐成功的,北方换了一片天地按说北伐军应该到另一片天地去了才是,到底皇帝是真联系上了北伐军,还是故布疑阵,做震慑朝臣之用。

皇帝要震慑朝臣,那是震慑谁人?

貌似除了他李善长之外,朝中还没人值得皇帝如此对待。

“皇帝要对我动手了!”此种想法一经出现便无法止住,他多方打听却一点北伐军的消息都没有打听到。

北伐军班师回朝的消息极大可能是皇帝散布出来的假消息,有北伐军的震慑,众将必然不敢妄动,如此一来对他动手就是最佳时机。

李善长细心地观察到,在他府邸周围明显多了不少人,还多是健壮的汉子。

情况越来越清晰,外面的不用多说肯定是皇帝的人,连府邸都被监视起来,那么离动手还有多远?

“皇帝对我动手了!”李善长不甘坐以待毙加快了暗中联系的步伐。

又过两日,宫里传出消息。

为庆祝北伐成功,皇帝要到郊外祭天。

李善长瞬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天赐的绝佳机会,郊外不比防卫森严的南京城,动起手来的成功几率大大提升。

或许这是他此生唯一的机会,一旦没有抓住,等待他的只能和书里一样,自缢而亡了。

“是你先要动手,那就别怪我了。”

是日,有雾。

皇帝率百官赴郊外祭天。

与此同时,几个淮西将领带领兵马私自出营,其出发的方向正是皇帝祭天之处。

李善长作为文臣之首,自然而然站在前列。

从外表看来他并无任何古怪,只是人心隔肚皮,其心中所想却不为人知。

“百室。”皇帝突然的呼唤让神情紧张的李善长浑身一激灵。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没什么,就是见你有些心不在焉的,朕能北伐成功开创大业,百室你功不可没。”

李善长敷衍答道:“臣尽微薄之力不敢言功。”

“该赏就赏,朕今日祭天,本就是准备为尔等功臣进封,奈何……”皇帝话还没说完,山下灰尘漫天。

通晓战阵的官员立马反应过来,这是有大军朝此进发。

皇帝祭天有大军朝此来,种种迹象无不在说明一件事——“有人谋反!”

百官惊慌,老朱却很淡定。

“百室,朕平日待你不薄。”

李善长见大事将成,也不装了:“目前为止确实不错,可陛下敢保证以后也如此善待臣否?”

两人都是明白人,老朱也不再说那些装模作样的话,直言道:“骄兵悍将不服管教,朕也没办法,你若同汤和一般功成身退,待你百年之后朕也不惜以王爵赐之,此后子孙世为国公。”

李善长突然说道:“北方的消息还有那本书是陛下故意送给臣看的吧。”

“百室果然一如既往地聪慧。”老朱感慨完,话锋一转严肃训斥道:“你既猜到是朕故意透露消息给你,为何猜不到朕是想你从中吸取教训,做个功成身退名流千古的之人不是很好?”

李善长自嘲道:“臣在某一刻倒还真想过不如就此功成身退,说不定陛下会放过臣一马,可臣不敢赌,不敢赌陛下您真的会放过臣,命在自己手里总放在别人手里,陛下您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道理没错,可世上又有多少能掌管自己的命运,百室你抓得住吗?”

大地颤动,叛军已经抵达山脚。

可等了许久,叛军始终没有赶到,反而从山脚下传来喊杀声。

叛军被人拦住了!

李善长神情阴沉:“京师附近的兵马并未有调动,陛下从哪里调来的兵马?”

“朕自有妙计。”老朱没有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到底从哪里冒出一支兵马来,他确实布置了兵马,可全都布置在山腰进行伏击,怎会在山下动手。

【系统检测到要素——应天、造反;正在搜索与要素匹配世界线关键事件……事件确认为——奉天靖难;正在确认地点——应天(南京!)地点正确!正在确认人物——原事件关键人物为大明燕王朱棣,当前人物为李善长……错误!尝试修复,正在抓取事件关键人物进行修复……】

山脚下,雾气未消,叛军与一部兵马厮杀起来。

叛军主将阴沉着脸,对方突然杀出一点先前踪影都没有。

更奇怪的是对面打着什么“奉天靖难”的旗号,还跟他们一样喊着“清君侧”的口号。

他们就是来“清君侧”的,对面是什么鬼。

一时之间,他甚至无法确定对方是敌是友。

在他对面,燕王大旗下。

一个男人也皱起了眉头,南京就在眼前,可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一部兵马突然杀出,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更奇怪的是,有斥候来报,说在山上看见天子大纛。

“建文小儿不守南京,跑山上来作甚……”

古怪的事还在增加,晨雾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去,还越发浓郁。

与此同时男人隐约听见了一个空洞的声音在说着什么。

【系统识别到世界线关键事件——奉天靖难;正在确认时间——原事件发生于建文四年,当前时间线为洪武元年,错误!尝试修复,正在将此前抓取人物遣送回原时间线……错误!因时间线碰撞,原时间线丢失,启动紧急程序,紧急传送至最近时间线!】

浓雾突然飘散,正在厮杀的叛军突然没了对手。

“见鬼了不成?”

叛军皆恐惧不已,不知自己方才对战的是人是鬼。

与此同时,在山腰埋伏的人,听到山脚动静杀了下来。

叛军本就惊慌,再遭伏军一冲,竟瞬间战心尽失溃散开来。

“陛下果真早有防备。”见突然发难失败,李善长在护卫的保护下逃离。

“有你们这一群臣子在,朕不小心点怎么行,看来朕还是旗胜一招。”老朱令左右抓捕李善长,同时安抚下方惊慌一场的文武百官:“今日在众臣之中有那么几个大逆不道的奸臣,竟要趁着朕祭天之际,勾连军士阴谋造反,为首者正是宣国公,其阴谋已被挫败。”

“宣国公谋反?这……”

“实在惊人,陛下待宣国公不薄,他为何要谋反……”

在百官的惊讶声中,没有逃出多远的李善长被早有准备的禁卫抓捕押回祭台前。

李善长听着下面传来的声音,脸上挂上一丝讥讽,“可笑,一群不明真相的井底之蛙,你们知道现在何方,你们知道尊敬的皇帝以后会对你们做什么,你们不知道,所以你们只能等死,而我不过是想反抗这个暴君而已。”

“放肆!”禁卫呵斥,李善长却大笑道:“陛下也怕了?怕将真相公之于众,怕群臣知晓你的真面目后不再尊你,怕将北伐军早就无存的消息引起天下不臣!”

文官百官闻言惊疑俱加,谁也不知道宣国公到底要说些什么。

“朕正大光明,有何惧怕。”

李善长嘲讽道:“那你为何不放开我,让我将真相公之于众。”

老朱挥手让禁卫将其放开:“放开你又如何,朕无所惧,用不着你来说,朕自言之!”

在李善长震惊之中,老朱站在祭天的高台之上,在太阳底下亲自对下面的文武百官说出了北方失去联系的真相:“朕今日祭天,一来是为引蛇出洞,二来是因京师不断,言乾坤倒转,我等皆来到二百年后的大明末日,今日朕当着上天的面明示天下!”

“此乃真实之事,我们确实来到了二百年后!”

文武百官震惊之色无以复加,此等志怪小说中的惊奇之事从皇帝口中得到确认,岂能不令人震惊。

李善长震惊地看着皇帝,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帝竟然正大光明的将事情讲了出来。

“朕本淮右布衣,幸得天命,建明称帝,今上天逆转乾坤令朕至二百年后大明末日,大明自朕而自始,朕当再从天命,再造大明!”

没有什么比天命更好解释这一切了,是问秦皇汉武谁能回到在王朝覆灭之际,只有天命能说明一切,将天命融入己身,皇帝就是天,天还有什么好怕的。

“百室,朕给过你机会,从你得知消息开始,若如实禀告朕,眼下的一切都会不一样,你太在意什么未来了,却忘了未来在我们手上,该由我们创造!”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李善长只能苦笑一声,“臣输得心服口服,臣愧对陛下。”

老朱沉默片刻,叹息一声:“你放心去吧,我会给你留一条血脉。”

李善长无言以对,他知道自己输了,输的很彻底。

或许他真的猜错了,皇帝终究是洪武元年的皇帝,不是二十三年后的皇帝。

他低头磕了一个响头,“臣领旨谢恩!”

祭天之事以宣国公和其党羽伏诛为结果落下帷幕,但也有一个悬而未决之事。

即山脚下到底是谁和叛军交战一场,为何会突然又失踪。

“到底是谁呢?”

“陛下,我们在山脚下捡到一面旗。”

老朱顿时来了兴趣:“取来看看。”

“遵命!”

侍卫将旗子取来,只见上面四个大字“奉天靖难!”

老朱老脸一黑,想起了史书中的记载,“来人,去把老四叫来,咱得给他长点记性,要他知道朕不给他的,他不能抢!”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抽裤腰带……

南京城外,清晨的薄雾渐散,大清豫亲王多铎志得意满的骑着高头大马准备接受明廷的投降。

一道紧急的军报打断了他的畅想,“报,有明军袭我侧翼。”

多铎不以为意,明军大多被他击败或收降剩下的些许残兵翻不起浪来,他打定了主意今天就要潇洒进这南京城,谁也拦不住。

直到……南京城门在他面前眼睁睁关上了,他懵了,眼睁睁看着大明旗帜再次升起后他怒了,“到底怎么回事?”

一个斥候连忙上前报告,“禀告王爷,有一股明军抢先进了南京城,据悉和袭扰我侧翼的明军应为同一部。”

多铎明白了,他这是种了桃树没有果,被人给摘了桃子。

这一结果险些没给他肺气炸,想他一路兢兢业业杀出一条血路来,最终结果却被人顺手摘了去。

气不过的他立马组织人马准备攻城并增派兵将去解决侧翼威胁,事情发展却不如他愿,原本一击即溃的明军像是换了个魂,侧翼的战事竟形焦灼之势,双方你来我往一时难分胜负。

南京城内皇宫,群臣毕至目光躲闪之余又悄悄瞄着上头那原本属于皇帝的龙椅,此刻一个威严十足的中年男人一身戎装稳稳坐于龙椅之上,身材肥胖的弘光帝低着头在一旁伺候。

能让一介帝王如此低眉顺眼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祖宗,打着靖难旗号南下的朱棣。

“谁要投降啊?”威严的声音从上头传来,弘光帝连忙指认:“议论降清的有忻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文爵、礼部尚书钱谦益……”

“臣等此举乃是为了城中万民性命,并非为独活,还请成祖皇帝明察啊。”

“成祖皇帝在上,我等也是迫不得已……”

士人的嘴皮子之厉害朱棣是一向知晓的,所以他选择来点直接的。

“本王不善言辞。”朱棣凌厉的目光往下望去,几个被点到名的人身子一颤:“本王与你们之中一些人也算有些渊源,可本王平生最厌恶的便是膝盖软的人,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跪着那后半辈子就一直跪着吧。”

几个士兵上前抓住几人将他们带到宫外,在百姓的围观中用刀生生将几人膝盖挖了出来,血流一地不说,几人的哀嚎声穿透空间让皇宫内的众臣听得一清二楚。

众臣吓得吞咽起口水,大明已经不知多少年没有这般凶狠地治理士人了,可没有人敢吭气表达不满,谁都知道坐在龙椅上的不是弘光帝这个傀儡了。

“我还当你们能有点骨气,看来这秦淮河的柔情曲调早就将你们骨子给缠酥了。”朱棣轻轻敲打龙椅,一声一声敲打在众臣心头。

“不过我这子孙也不争气,我倒是想处置了他……”弘光帝神情一紧,刚想求情又听见老祖宗又说:“可乾坤倒转二百余年,好不容易见着这么一个子孙总不能做绝了,所以我也给你们一个机会,给我好好办事。”

众臣早被下马威吓得没了魂,连忙跪拜谢恩,“臣等谢成祖皇帝不杀之恩。”

“成祖皇帝?”朱棣眉头一皱:“这又是哪个孙子瞎起的庙号,我要是称祖那把我父皇放在何境地。”

弘光帝连忙回话:“禀成祖、不,太宗皇帝,这成祖的庙号是世宗嘉靖皇帝给改的。”

“改回来,太宗就是太宗乱给上什么祖。”本尊都发话了谁还敢称不是。

朱棣教训完不争气的子孙就接到前方将领来报,“禀告殿下,敌军侧翼已破,其主力迎了上来,高阳郡王正和敌军主力作战。”

对于这个军报,朱棣觉得惊奇:“看来这女真人有些门路。”

弘光帝马上跟上拍马屁:“太宗皇帝您神威盖世,些许女真蛮子哪是您的对手。”

朱棣冷哼一声,立马吓得弘光帝闭上了嘴。

“记住了,本王对外就以征北大将军的名号示人,姓名就不用改了以他们的脑子一时半刻也猜不出来,至于这个皇帝……你暂且当着。”

“多谢太宗……”

“嗯?”

“多谢征北大将军。”

对于自己这个肥胖无能的后代子孙,朱棣打心底厌恶,要不是不知为何本该靖难攻打好侄儿建文帝的他带着大军突然出现在这二百余年后,大明怕是就此亡了。

“你把我打赢建文小儿之后的事一一讲于我听,不得遗漏。”

弘光连忙点头称是,老老实实地从一个皇帝装扮起了说书人。

与此同时,城外战事正酣。

“郡王,敌军炮火较我军更强,骑兵也不差。”

“怕什么,骑兵冲上去和敌军搅在一起,纵使敌炮火再犀利也无用。”

“是。”

“还有一件事。”

偏将一愣。

“以后叫我世子。”朱高煦很高兴,在打仗的同时也没忘了借着刺探军情的名头,打探到除了麾下二十余万大军外,北方全都变了样,也就是说后路不在。

你要说为何后路不在他还高兴,那还不是因为他的大哥也就是燕王世子留守北平,世间只余孤军那么他这个次子自然就升为世子了,等老爹百年之后这大明就是他的了,为自己打仗来自然卖力。

朱高煦偷着乐,多铎却郁闷至极。

在明军猛攻之下清军阵线摇摇欲坠,他想破了脑子也没想明白对面的明军到底从哪里冒出来的,怎就如此凶猛。

简直是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