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读书,出人头地。】
【哪怕你家已是苏州巨富,科举也还是你最好的出路。】
【你对这仿佛宿命般的安排感到无奈。】
【有时,你也会想,学这些八股又有什么用呢?
能让农民的地里长出庄稼吗,能设计出郑和下西洋的帆船吗,能让建奴归顺吗?】
【你翻遍了《论语》的每个书页,很明显,孔老夫子的语录并没有这样强大的功能。】
【越是深入学习,你越觉得这套学问除了作为道德规范之外,对社会、对国家毫无裨益。
大明,或者说中国的读书人不该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浪费在这上面。】
【国家就应该集中精力搞建设,生产力上来以后,国力增强了,百姓的生活变好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到那时再推行这套道德规范,想必受众人群更多,效果也会更好!】
【第一次地,你对大明的国策产生了怀疑。
对这令无数人趋之若鹜的科举也觉得可有可无起来。】
【你甚至觉得自己如果跳出这个怪圈,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或许会有更好的选择。】
【但和其他读书人一样,你背负了太多期待,也投入了太多。
家族的希冀、社会的认可、十年来起早贪黑的苦读……
行至此处,已由不得你后退一步。】
“这真的是我想出来的吗?”
李诚瞪大眼睛,要不是知道这是自己的推演,他都以为王阳明亲自上号了呢。
他在现代的时候可从来没想过这些。
“难道这就是穿越者与穿越朝代在思想上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吗?”
他现在无事可干,也只好思考起来。
【转眼间,来到崇祯三年,四月。】
【这一年,陕西延安府一带,灾荒肆虐,去年全年无雨,草木枯焦,民争采山间蓬草为食。
蓬草尽,则剥树皮而食。
树皮尽,则掘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又烧人骨为薪,煮人肉以为食者,而食人之人,不数日即面目赤肿,燥热而死。
一时间,尸首遍地,堆积如山,臭气熏天。】
李诚双目紧紧凝视着光幕中那令人心惊胆战的景象,
百里之内,荒芜一片,不见人烟,唯有饿殍横陈,惨状触目惊心。
良久,他才缓缓回过神来,喃喃自语道:
“我真傻,真的。
我单单知道大明威加海内,宣德四方;
朱元璋驱逐蒙元,复华夏衣冠。
却从来都没想过,明末竟会是这如地狱般的人间惨状。
如今才不过崇祯三年,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光幕继续推演:
【你通过邸报了解到了陕西发生惨状,你知道自己现在的任务是读书考功名,不可能跑去数千里以外的地方。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什么也做不了,你央求祖父李仁才掏出银子去赈灾,尽自己所能来发光发热。】
【李仁才有些后悔每月给你送邸报了,他告诉你:
“诚儿啊,我李家一直在经营沿海,对陕西毫不熟悉。
况且两地相隔万里,这一路上盗贼流寇无数,听说那边还在闹起义,你就是送给官府也一样是有心无力,无法送到啊。”】
【你也知道祖父说得是事实,但就这样算了吗?你决定……】
【请宿主选择:
1.国士无双,“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谨慎选择)
2.但求心安,“帮助苏州府的流民也是一样的嘛。”
3.退订邸报,“崇祯时期的惨剧太多,只要我看不到,它就没发生过。”】
“看来这就是系统所说的重大决策由我自己决定了,不过这选项一怎么会是血红色?”
李诚第一眼也是看到了醒目的“国士无双”。
【血红色表示有极高的生命危险】
“那好吧。”
李诚也是从心地将选项一去掉,再往选项二、选项三看去。
“退订当鸵鸟?这不是我的风格,无能为力和能做却不做是两个概念。”
“我选二,帮苏州府的流民。”
【宿主已选择,正在推演中……】
【你不甘心什么也不做,便以死相逼强求祖父,李仁才拿你没办法,便妥协一步,愿意拿出府中一半粮食赈给苏州城外的饥民,苏州此时也有一些洪涝灾荒,但不严重。】
【李仁才看着踩在小板凳上,拿着块随便找的白布准备悬梁的你,无奈地说道:
“现在你满意了吧,我的小祖宗诶,赶快下来消停消停吧。”】
【“你说你与他们无缘无故,甚至你这辈子都不可能会见到他们,他们中也绝对不会有能够帮到你的人,
你费这心思干嘛呀?”】
【李仁才做了一辈子生意,急公好义的人只在话本里见到过,现实里还是头一遭遇到,但怎么偏偏是自家孙子呢。】
【李家的行动力很强,没过几天,便开始在苏州城外施粥,吸引了很多受灾民众。】
【但你去查看情况时却发现这些灾民往往都衣不蔽体、居无定所,也不被允许进城。你决定……】
【请宿主选择:
1.差不多得了,给吃的就不错了,反正我心意到这了。
2.好事做到底,帮流民们搭一个简易的棚子来住。】
“这还用说?选二,我李家有的是钱!”
反正花的是推演中的钱,李诚这样想着,一边说道。
【宿主已选择,正在推演中……】
【你的要求先是被李老太爷当场否决,但过了几天后便同意了,他告诉你,让你一定要好好抓住这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你虽然觉得不能把慈善当作一门生意,但只要愿意做就不错了。】
【更何况,其实你的内心深处不也在隐隐渴望着年少成名吗?】
“……”李诚已经懒得去反驳这狗系统了。
【就这样,李家在城外又搭了些简陋的棚子给流民们住,江南的第一处“棚户区”出现了。】
【而你和李家的所做的事被苏州城的老百姓们看在眼里,大家争向传诵你们的善举,夸奖你们的事迹,你乐善好施的名声在江南迅速传播。】
【如果是在汉代的话,恐怕你此时也不用费尽心力来去科举了,直接举孝廉便能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