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侯府来人

【宿主已选择,正在推演中……】

【人的一生往往总是平淡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选择或许就决定了未来。

你静静地看着冒辟疆,心中思绪翻涌。

加入复社这样的组织,必然会给自身及家族带来诸多麻烦与风险。】

【你微微一叹,缓缓开口道:

“冒兄拳拳之心,在下感佩不已。然如今我一心只想专注于科举之事,实难分心他顾。

待日后时机成熟,若有可为,定当与冒兄共商大计。”】

冒辟疆闻言,眼中虽有一丝遗憾,但也表示理解。

“贤弟所言极是,科举乃正途,当以学业为重。

那我便不打扰贤弟了,愿贤弟金榜题名。”

说罢,冒辟疆拱手作别。】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不直接同意,其实也就代表着拒绝。

虽然这是在古代,自己也还没成年,但你婉拒的意思,冒辟疆作为聪明人应该也是明白的。】

【你起身相送,望着冒辟疆离去的背影,久久伫立。】

【心中的感慨不已,思绪也飘回到了三年前。

初至明末,你满心壮志,立下救国救民的宏大目标。

那时的你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仿佛整个天地皆为你所掌,只待你大展身手,拯救万民于水火。】

【然而,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你却发现自己的精力几乎完全被科举功名所占据。

每日埋首于书卷之中,为了那一份荣耀与家族的期望而努力。

可如今想来,这三年除了在科举之路上靠着记忆侥幸通过,自己竟一事无成。】

【曾经的豪言壮语还在耳边回响,救国救民的目标却如镜花水月一般,看似美妙绝伦,却又遥不可及。】

【反而是自己看不起的、不屑为伍的文人才子冒辟疆,勇敢地加入复社,身体力行地为国奋斗。】

【你不禁反思,自己这三年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呢?

在已经到来的乱世之中,只读书是不是有些不够了呢?】

“唉,系统,你提醒得对!

推演中的我已然拥有科举考题的记忆,那么便绝不应该再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全然投入到书本之中。

而是应当积极地运用这段时间去做更具意义的事情。”

李诚此时也幡然醒悟,自己仍旧是学生思维过重,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

然而,在这乱世之中,就得采用非常之法,行非常之事。

科举于他而言,理应是手段,而非目标!

想到此处,李诚双手攥住拳头,说道:“系统,我悟了!我知道下一次推演该怎么做了!”

他望向光幕,接着说道:“继续推演,不管怎样,都不能靡克有终。”

【再回到李府这边】

【几日过后,李荣武带着抚宁侯府的程管家来到苏州府。

此时的苏州城,表面上风平浪静,可局内之人皆知晓,这不过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

城中大户李家的命运,在这几日便会尘埃落定。】

【李荣武一行抵达苏州城内后,率先来到了抚宁侯在城中的别院。

随后,他们谨慎地通过密道,悄然进入了李府。】

【当李老爷见到程管家后,瞬间大喜过望。

程管家掌控着侯府里里外外的具体内务事宜,他的到来,无疑意味着侯爷尚未打算彻底舍弃李家。

毕竟,侯爷身为宗室,不便亲自经商。

这么多年来,李家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不知向侯府输送了多少财富。】

【于情,李家多年来忠心耿耿,为侯府的繁荣贡献颇多;

于理,侯府也需李家这样的得力臂膀,继续为其谋取财富。

故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侯府都不会轻易放弃李家。】

【一见面,程管家便直言问道:

“李公,城外流民造反之事究竟如何?李家可有资助他们造反?”

李老爷急忙连连摆手,高呼冤枉,道:

“我李家富贵满门,一心经营家业,岂有资助之理?

老夫向来恪遵法纪,断不会行此糊涂之事。”】

【接着,他又指向城外方向,

“且不论我李家毫无造反之意,单看城外那数千流民。

他们面容枯黄、衣衫褴褛,来自四方八面,彼此素昧平生。

多为老弱病残之人,行走尚且艰难,如此一群人怎敢造反?】

【我李家乃是怜悯他们,方才好心为其搭建棚屋,使他们有个容身之所。

我等这是在积德行善呐,怎会无端被疑造反?

程管家啊,你与侯爷务必要洞鉴秋毫,为我等做主啊!”

李府众人亦纷纷点头,应和着李老爷之言。】

【程管家喟然长叹,神色复杂地凝眸望向李老爷。

“李公,抚宁侯已借传书知悉大概情状。

侯爷遣我转告于公,那城外流民造反之事,切莫再质疑其真伪。

如今,流民皆已散去,造反之人亦被就地正法,死无对证。

公言起义之事子虚乌有,然凭证何在?”

李老爷张口欲言,却一时嗫嚅,不知该如何回应。】

【程管家复又道:

“且此事已呈禀应天巡抚。

镇压起义、护持社稷此等功绩,巡抚断不会轻弃。

当下,若欲为那城外已被驱赶或处死者翻案,无疑是与整个江南官府为敌,决然无成功之可能。”】

【程管家面色愈发凝重,微微沉吟,言道:

“形势确已严峻至极,侯爷自崇祯元年弹劾温体仁贪腐之后,便屡遭攻讦。

如今若李家被扣上谋反罪名,朝中奸党必定会往侯爷身上牵扯。”】

【李府众人闻之,皆面露绝望之色。

若是连侯爷都无法相助,一旦被官府认定与造反之事有所牵连,李家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一时间,府中众人心中惶惶。】

【此时此刻,李老爷也再难保持稳重,焦急地对程管家说道:

“若事情已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我相信管家也不必亲自来苏州一趟。

我李家对侯府忠心耿耿,若有良策,还请管家不必隐瞒。”】

【程管家见李老爷满脸忧虑,忙安慰道:

“李公莫急,侯爷说了,若仅仅只是将李家保下来,所受的阻力会大大减小。

侯爷在留都经营多年,手握京营守备之权,此事虽难但还是能够平息下来的。”】

【言毕,程管家又问道:“知府寇慎的态度如何?”

李老爷赶忙将先前自胡县令处探得之情况逐一转述。】

【听到苏州官府现今分为两派,并未一边倒欲讨伐李家,知府寇慎亦未亲自下场表明态度后,

程管家微微松了口气,缓缓而言:“如此观之,情形未如侯爷所料之恶劣。

那些大户虽觊觎李家产业,但只要官府未下决心,他们亦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寇知府不明确表态,只怕乃是候着我侯府中人前去斡旋。”】